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赖俐超 《食品科技》2006,31(6):21-24
研究了香芋淀粉磷酸酯的糊黏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沉降稳定性、糊化难易程度、耐糖、耐盐和抗霉菌能力。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香芋淀粉磷酸酯更容易糊化,透明度高,沉降稳定性好,冻融稳定性和抗霉菌能力有所改善,糊黏度减小。随着取代度的增加,香芋淀粉磷酸酯的糊化变得容易,耐盐和耐糖能力提高;透明度先增后减;糊黏度则先减后增。取代度的变化对沉降性和抗霉菌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大米淀粉及其磷酸酯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米淀粉进行酯化,通过改变温度得到不同取代度的大米淀粉磷酸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质构仪、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对大米淀粉及其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米磷酸酯淀粉的硬度、回复性、胶性和咀嚼性要低于大米原淀粉,凝聚性和黏着性要高于原淀粉,取代度越大硬度、回复性、胶性和咀嚼性越小,凝聚性和黏着性越大;大米淀粉磷酸酯的开始糊化温度要小于大米原淀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要小于大米原淀粉,取代度增大,开始糊化温度降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消减值增大。大米淀粉经过磷酸酯变性后,黏度增加了,不易回生,稳定性加强了,凝沉性减弱了,且取代度越高,这些性质越明显;大米淀粉磷酸酯和大米淀粉属于剪切稀化流体,在相同剪切速率下,取代度越大的大米淀粉磷酸酯表观黏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对不同大米原淀粉的糊化特性和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的糊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研究。RVA测试结果表明,大米原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大米淀粉磷酸酯中的取代度都对其黏度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玉米磷酸酯淀粉取代度对其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取代度的玉米磷酸酯淀粉,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对其透明度、黏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流变学特性等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磷酸酯化后其透明度、黏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相比原淀粉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其中淀粉糊化后的透明度和黏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酯化反应并未破坏淀粉的颗粒结构,只是在原来的淀粉分子链上增加了新的基团。  相似文献   

5.
不同取代度玉米淀粉磷酸酯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不同取代度的玉米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方法:以尿素为催化剂,利用磷酸二氢钠与淀粉反应制备玉米淀粉磷酸酯,测定其取代度、溶解度、膨润力、透光率、表观粘度、抗老化性和冻融稳定性。结果: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所得玉米淀粉磷酸酯的取代度逐渐增大;与原玉米淀粉相比,不同取代度玉米淀粉磷酸酯的溶解度、膨润力、透光度、表观粘度、抗老化性和冻融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结论:根据不同取代度的玉米淀粉磷酸酯的理化特性,可将其应用于不同的食品生产中,以提高食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膨胀度、糊化度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热力学参数,综合分析甘薯交联抗性淀粉和原淀粉热力学性质,并采用Jenkins提出In–vitro模型测定淀粉体外消化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甘薯交联抗性淀粉膨胀度和糊化度均较原淀粉低,且交联剂用量越高,淀粉膨胀度和糊化度越小;DSC测试结果显示,甘薯交联抗性淀粉相转变温度To、Tp、Tc随交联剂用量增加而升高,Tc–To和△H均比原淀粉低。In–vitro消化模拟实验表明,甘薯交联抗性淀粉消化性比原淀粉低,并随交联剂含量增加,消化产物量减少,消化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取代度板栗淀粉磷酸酯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改变板栗淀粉酯化反应的时间,制得不同取代度的板栗淀粉磷酸酯,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板栗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可见椭圆形、三角形、梨形等;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不同程度凹陷、破损和裂痕。同时,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增加,冻融稳定性提高。质构分析显示,改性后,其凝胶的硬度、脆裂性、胶黏性和咀嚼性降低,内聚性和黏附性增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改性后,其糊化初始温度、吸热高峰温度和糊化最终温度降低,糊化热焓值显著变小。糊化特性显示,改性后的淀粉糊黏度提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米淀粉及其不同取代度磷酸酯淀粉的糊化和流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米淀粉与磷酸二氢钠发生酯化反应,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得到取代度分别为0.028、0.049、0.073和0.14的磷酸酯淀粉。使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和流变仪对比测定粳米淀粉及具有不同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的糊化和流变特性。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的糊化特性显示PO43-与淀粉的结合降低了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了淀粉的峰值黏度,与粳米淀粉相比,磷酸酯淀粉更不易回生。流变仪测定的流变特性显示高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抗剪切,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凝胶硬度降低,凝胶黏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地利用丰富的大米淀粉资源,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尿素为催化剂,正磷酸盐为酯化剂,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了制备大米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磷酸盐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6.61%,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03%,反应pH为5.5,反应时间为4.6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为0.020 34。并用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前后淀粉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磷酸酯化后,部分淀粉颗粒受到侵蚀。同时研究了大米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膨胀度、糊化特性、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及黏弹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原淀粉,磷酸酯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黏度有所提高,糊化温度、凝沉性、凝胶硬度和强度则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磷酸二氢钠、尿素和葛根淀粉制备葛根淀粉磷酸酯,研究其取代度、开始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流变特性和凝胶强度,并将其加入面包中,探讨葛根淀粉磷酸酯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葛根淀粉磷酸酯的取代度为0.054,葛根淀粉磷酸酯具有热糊、冷糊稳定性好,开始糊化温度低等特点;随着葛根淀粉磷酸酯浓度的增加,其黏度和凝胶强度都逐渐增大;在研究的pH值范围内,葛根淀粉磷酸酯黏度变化不大,凝胶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盐对凝胶强度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食盐对葛根淀粉磷酸酯黏度影响较小;随着3种糖添加量的增加,对凝胶强度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白砂糖麦芽糖葡萄糖,随着白砂糖含量的增加,葛根淀粉磷酸酯的黏度逐渐增大;葛根淀粉磷酸酯添加于面包中能提高面包的比容、含水量和保水性。  相似文献   

11.
张斌  石亚中  夏翔  许晖  郑桂富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140-142,146
研究了甘薯淀粉磷酸酯的凝胶特性,初步探讨了质量浓度、pH、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等因素对甘薯淀粉磷酸酯凝胶强度的影响,揭示甘薯淀粉磷酸酯糊的凝胶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甘薯淀粉磷酸酯结构进行初步分析,为食品工业中利用甘薯淀粉磷酸酯替代或部分替代食品工业中价格较高的胶凝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倩  高群玉  吴磊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306-309,334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复合变性,通过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制备交联酯化改性甘薯淀粉。比较了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对交联酯化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一步法指甘薯淀粉交联后调整酯化的条件,省去水洗、中和与干燥操作工序连续进行酯化;二步法为将制备的交联淀粉粉碎干燥后作为酯化变性反应的原淀粉。以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一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二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抗凝沉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略高于一步法,抗冻融性更好,但与一步法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乙酰化剂,制备低取代的乙酰化红薯淀粉.通过制备不同取代度乙酰化淀粉(DS 0.044~0.096),与红薯原淀粉进行比较,对乙酰化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溶解度、溶胀度、黏度和质构特性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红薯淀粉经乙酰化作用后,凝沉性明显减弱,乙酰化红薯淀粉透明度、溶解度和溶胀度都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明显高于原淀粉.乙酰化红薯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6~10℃,最终黏度和回生值显著降低,硬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蕉藕淀粉应用范围,选取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等薯类淀粉为对照,对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的组成、吸水(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特性相比除吸水性差异不显著外,吸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蕉藕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透明度好、凝胶强度高等特性,开发新型淀粉食品和增稠稳定剂。  相似文献   

15.
蕨根淀粉颗粒形貌与糊化黏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和红薯淀粉为对照,研究了蕨根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糊化黏度特性。蕨根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棒状,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为5~31μm。蕨根淀粉颗粒具有可见偏光十字,偏光十字位于颗粒一端,呈"Ⅹ"。蕨根淀粉的起糊温度明显低于红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相当。蕨根淀粉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回生值,适宜加工粉丝类产品。蔗糖、NaCl、碱面和明矾的添加及pH值对蕨根淀粉糊化特性有影响。蔗糖使蕨根淀粉糊黏度增大;NaCl可提高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延缓体系老化;碱面、明矾的添加使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下降;蕨根淀粉糊耐酸性差,在酸性条件下,蕨根淀粉发生明显水解作用,体系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甘薯淀粉中加入不同比例玉米淀粉后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甘薯淀粉中玉米淀粉的加入量与平均粒径、峰黏度和5.6°峰面积存在极显著相关。根据所得的回归方程可以快速测定甘薯淀粉中玉米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刘强  邬应龙  何靖柳 《食品科学》2011,32(20):13-16
以氧化甘薯淀粉(oxidation sweet potato starch,OSPS)为原料,制备氧化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xidation sweet potato starch,OSA-OSPS)。运用响应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alysis,RSA)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SA)添加量、pH值、温度和时间对OSA-OSPS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工艺:酸酐添加量7%、pH8.40、温度40℃,反应时间10h。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sity analyzer,RVA)分析表明:氧化甘薯淀粉峰值黏度较低,而经过OSA酯化后,峰值黏度又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随DS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直接发酵法制备甘薯微孔淀粉,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30℃、摇床转速170r/min条件下,初始pH为5.5、3%豆饼粉、3%接种量、添加初始马铃薯生淀粉10%、前期发酵40h后,补加15%生淀粉,后期发酵45h,制得微孔淀粉吸附性能较佳;通过交联反应可提高微孔淀粉结构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甘薯淀粉为参照,采用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快速粘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的颗粒形貌、结构特征、热力学特性、黏度特性等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后,其颗粒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和破裂,说明酯化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产品的红外光谱在1718 cm-1和1554 cm-1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其中1718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酯羰基的存在,说明分子中引入了新的官能团,1554 cm-1处出现的特征峰是缘于RCOO-不对称的伸缩振动;产品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糊化结束温度和糊化热焓值降低,说明淀粉结晶结构的致密程度下降;随着产品取代度的增加,淀粉糊峰值粘度升高,出峰时间提前,糊化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亚麻多糖对木薯淀粉和红薯淀粉糊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质构分析法、离心法、冻融循环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及在NaCl、蔗糖、葡萄糖或酸碱环境中,亚麻多糖对木薯淀粉、红薯淀粉糊化温度、峰值黏度、末值黏度、衰减值、凝胶硬度、凝胶析水率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亚麻多糖能增强木薯淀粉、红薯淀粉的膨胀力,降低热稳定性、凝胶硬度、冻融稳定性。在盐、糖环境中,亚麻多糖均能增强木薯淀粉、红薯淀粉的膨胀力和冻融稳定性,降低热稳定性。在低pH条件下,亚麻多糖能降低红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pH条件下提高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膨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