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欢迎订阅     
谢又炎 《模具工业》2007,33(9):53-53
通过对电触点铆接方法的工艺改进,制定了定位桥组件的生产工艺及电触点的送进方案,实现了电触点在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内的自动送入及其与冲制件的装配、铆接。  相似文献   

2.
对动触头元件的级进模设计及方形触点的成形进行研究,自动送方线料进入级进模内组装并成形触点,并介绍了模内方线料的切断和在薄片触桥上预组装的机构,在模具内将薄片触桥上预铆接方形触点进行多次压形,完成触点的成形,方形触点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铆接力稳定,为微型开关动触头元件上方形触点的铆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异形触点元件模内铆接与触点整形的级进模结构及压铆浮升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分析2种触点异形部位成形方案的结果,通过对触点送铆导轨间隙及预铆、精铆和整形工序的凹模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触点头部形状成形难的问题,为类似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求解了适用于电触点感应钎焊的电磁场及热场耦合方程,获得了二维电触点感应钎焊的理论解,并建立了电触点感应钎焊的有限元模型,二者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方法分析电触点感应钎焊的可行性。数值结果表明:焊接区域的温度在靠近电触点边界的位置最高,越靠近电触点中心位置的温度越低。线圈增加铁氧体后,电触点中心位置与电触点边界位置的焊膏熔化情况更为接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焊接面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另外,线圈改进前后,焊接时间均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而减少。相同焊接电流参数下,使用了缠绕有铁氧体的感应线圈只需花费更少的时间就可达到所需温升,这大大提高了电触点组件的焊接效率。因此,我们可通过在感应线圈中间增加铁氧体来改善感应钎焊温度不均匀分布,以及缩短焊接时间,从而提高电触头感应钎焊的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这对电触点材料的焊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专利信息     
《机床电器》2006,33(1):61-61
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专利申请号:200510052291公开号:1652278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涉及磁保持继电器。提供一种带弹簧推动结构的电磁继电器。设磁路部分、静簧、动簧、底座、中间机构。磁路部分的线圈与轭铁依靠轭铁定位在底座上,衔铁、静簧和动簧设在底座上,静簧由静触点与静簧片铆接组成;动簧由两片动簧片对叠后与引出片铆接而成,头部铆接动触点形成电路的通道,铆接铆钉形成定位弹簧的凸起结构;中间机构由推动块和弹簧组成,弹簧的一端装在推动块上部分的窗口内的凸起结构上,另一端装在动簧组合头部的凸起结构上。其中间机构…  相似文献   

6.
<正>内容导读触点材料,也称为电接触材料、开关材料、接点材料,是电流传输与转换过程中重要材料之一。在触点材料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接触现象,引起触点材料的温升、转移、电弧侵蚀,可能导致触点材料的粘着、粘附与熔焊。触点材料性能决定了电器开关的开断能力和接触可靠性。对电触点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接触电阻低且稳定、抗电弧  相似文献   

7.
电触头是开关电器中的关键元件,测试触点电接触性能对于研究触点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新研制的触点电接触性能测试装置,本装置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和高速数据采集卡,能模拟开关触头动作,具有较大的机械参数和电参数调节范围和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触点的分合过程,说明了熔桥产生和电弧引燃的原因;介绍了直流条件下触点材料的转移机理,包括熔桥转移和极性转移;还介绍了影响电侵蚀的多种因素,例如电气参数、机械参数、触点材料、环境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某发动机在盐雾试验中点火触点产生锈蚀,引起点火电阻增大,会导致点火延迟及点火失败。通过对点火触点的镀银层、金属基体进行锈蚀分析及原理研究,选取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作为保护剂并开展试验验证。经电气、硫化、盐雾试验表明,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剂在不影响接触电阻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点火触点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新星机电研究所推出了无声铆接机。这种新一代铆接设备 ,可自动地铆出十分光滑的半圆头、平头、埋头及空心铆钉翻边或管状件的收口与胀口等。它可广泛应用于机械、车辆、五金工具、电开关的制造中。该机的特点是 :1 铆接时无冲击、无振动 ,是一种无声冷态摆动辗压铆接。可在脆性材料上铆接 ,如陶瓷、硬塑料上。 2 铆接细长铆钉不弯曲 ,具有铰链作用。链条紧固件牢固可靠。 3 可自动连续铆接或点动单铆。它有气动、液压、卧式、单头或双头等类型。无声铆接机问世@胡正隆  相似文献   

11.
针对CP型汽车离合器盖总成及工艺特点,设计一副专用于CP型离合器盖总成翻卷边铆接的复合模,并对模具结构、工作过程、设计要点、潜在失效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模具结构也可应用到类似钣金零件的连接中。  相似文献   

12.
高精度零件模内自动铆接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生产效率,可将在冲压模具外的二次加工工序引入到模具中,以两个零件装配在一起的端子产品为例,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中设计了两个相互垂直的工艺线,在一台冲床上使用两个相互垂直的高精度电子送料器同步送料,叙述了在PLC控制下,将一个带有装配凸台的零件自动铆接在一个带有装配孔的零件上的连续工作过程,重点介绍了排样方案和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王利民 《模具制造》2007,7(7):25-26
通过双E型硅钢片铆合模的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双E型硅钢片铆合模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为铆合模的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磁铆接是一种新型铆接工艺,铆接过程中材料的应变率高,铆钉材料的变形方式不同于普通铆接.通过电磁铆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影响铆接质量的因素,重点分析铆模几何构形对铆钉镦头成形的影响,为铆模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数值模拟发现改变铆模倾角可以改变镦头区的应力分布,从而改变镦头区应变分布;减小铆模倾角可以减小最大剪应力,从而减小剪应变,防止镦头裂纹的产生.镦头金相组织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电气行业中,继电器、断路器、接触器等大量通用产品因组成零件细小而难于采用自动化装配。本文分析了细小零件装配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适用工厂生产需要的实用自动装配单元,已实现继电器触桥、银点的自动化镥合装配。  相似文献   

16.
Self-pierce riveting (SPR)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s a way to join materials of different nature.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SPR process and to the final assembly mechanical strength. The simulation of such a joining process requires contact between deformable bodies, plastic deformation, damage and fracture. The Forge2005®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enables to model large deformation of elastic–plastic materials for 2D and 3D configurations. A Lemaitre coupled damage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deal with damage during the process and fracture is modeled using the “kill element” technique. After a 2D simulation of the riveting process, it is possible to export the mechanical fields onto a 3D mesh and then to perform a 3D shearing test on the riveted structure. We can check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er of important mechanical fields, such as residual stresses or damage, on the final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riveted specimen. The mechanical history of the rivet/sheet assembly undergone during the riveting proces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the final strength of the assembly.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控制 ,推动气缸实现多工位级进模内触点自动送进机构与自动冲床的行程协调。叙述了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下 ,在多工位级进模内将导电触点自动压铆在动簧片 (带料 )上的连续工作过程 ,介绍了排样方案和模具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某汽车上材料厚度分别为1 mm的6016铝合金与1.5 mm的ST13结构钢的自冲铆接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利用Deform-2D数值模拟软件,对6016/ST13铝钢异种材料自冲铆接成形质量的多指标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以模具宽度、模具凸台高度和模具深度作为正交试验的影响因子,以剩余厚度、底切量以及钉头高度作为正交试验的评价指标。利用矩阵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6016/ST13铝钢自冲铆接的最优方案为:模具深度为1.5 mm、模具宽度为9 mm以及模具凸台高度为0 mm,剩余厚度、底切量以及钉头高度的模拟值分别为0.487,0.602与0.059 mm。利用自冲铆接设备及安装模具对优化方案进行试验验证,剩余厚度、底切量与钉头高度的有限元模拟值与试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2.12%,8.97%与13.56%,从而验证了正交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应用于铝钢异种板材自冲铆接成形工艺参数优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谢又炎 《模具工业》2010,36(5):28-30,35
介绍了某电磁继电器导磁铁芯的成形工艺与叠铆工艺的改进,拟定了铁芯在多工位级进模上的成形和分组方案,实现了多个不同尺寸导磁铁芯片在多工位级进模内高速自动叠铆和分组。详细介绍了导磁铁芯自动叠铆成形的排样方案与级进模结构。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制造精度高。经生产验证,导磁铁芯组叠铆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