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仪器仪表学报》2001,22(5):446-450
至今很少见到齿轮副效率与齿数及中心距增量系数关系的信息.该文作者对非正确安装条件下仪器渐开线直齿齿轮机构稳定运行时齿轮副传递的有效功与齿数及中心距增量系数之关系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并推导出一组可直接确定齿轮副效率数值的计算方程组.由该方程组显示的严密数学关系可知,齿轮副效率不仅与齿间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且随齿数及中心距增量系数等参数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关于仪器渐开线齿轮副效率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很少见到齿轮副效率与齿数及中心距增量系数关系的信息,该文作者对非正确安装条件下仪器渐开线直齿齿轮机构稳定运行时齿轮副传递的有效功与齿数及中心距增量系数之关系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并推导出一组可直接确定齿轮副效率数值的计算方程组,由该方程组显示的严密数学关系可知,齿轮副效率不仅与齿间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且随齿数及中心距增量系数参数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机床齿轮副机械效率计算方程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至今大部分技术人员依然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提供的数值或数值范围来确定各种齿轮副的效率。这里对机订斩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正确安装条件下其齿轮副所传递的有效功与齿间滑动摩擦系数等有关参数之关系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并推导出一组可直接确定齿轮副效率数值的计算方程组。由该方程的显示的严密数学关系可知,齿轮副效率不仅直接与齿间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且还受主动轮及从动轮的齿数、齿顶高系数及分度圆压力角等参数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渐开线齿轮机构输出扭矩波动率的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计齿间摩擦影响的传统渐开线齿轮理论认为:只要齿轮机构输入扭矩保持恒定,则输出扭矩也维持不变,通过系统地分析及研究齿间摩擦对渐开线齿轮机构输出扭矩波动的影响。推导出一组可直接计算输出扭矩波动率的方程组及计算流程图。该方程组及流程图所显示的数学及力学关系表明:即使渐开线齿轮机构的输入扭矩保持恒定不变,其输出扭矩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波动;输出扭矩的波动率将与齿间滑动摩擦系数、齿轮机构制造精度以及齿轮齿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齿轮参数对内啮合斜齿轮传动振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三维有限元较全面地研究了齿数、模数、齿宽、螺旋角和变位系数等参数对内啮合齿轮副载荷分布、齿间载荷分配、刚度及计算振幅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螺旋角的增加,齿轮副的刚度值有所增加,而其计算振幅显著下降;变位系数对齿轮副刚度及计算振幅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文中还讨论了其他齿轮参数的影响并与ISO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从而指导内啮合斜齿轮副的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6.
机床变速系统的最后扩大组或背轮传动组等,由于各齿轮副的速度及受力情况相差较为悬殊,往往需采用不同模数的齿轮更为合理。为了确定两轴之间不同模数的齿轮齿数,当前所用的计算法运算步骤繁琐,使用甚为不便,一个适用的齿数方案,往往需要多次试算才能确定[1][2]。 本文推荐采用查表法,在设计时可由表中直接查到各齿轮副的不同齿数和,再根据表中因子乘积值,进而能够得出符合传动比要求的各齿轮齿数。 在同一传动组中,中心距(A)相同,但模数(m)不同的几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副,存在下列关系:即由此可得:式中:S1、S2──模数为m1和m2各对齿轮副…  相似文献   

7.
《机械传动》2016,(10):127-134
少齿数非对称齿轮以其小体积、大传动比和高承载能力等优势,在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良好润滑条件下,参数变化对少齿数非对称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齿轮的传递效率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和热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少齿数非对称齿轮热弹流润滑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对方程组进行差分离散,利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Reynolds方程进行完全数值求解,获得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情况。通过超松弛迭代计算方法求解热弹流润滑方程组,得到少齿数非对称齿轮副啮合线上5个特殊点的热弹流润滑特性,分析压力角、变位系数、载荷和转速与油膜厚度、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可知:温度最大值出现在啮入点,节点处的油膜温度接近稳态润滑油的温度,油膜温度和油膜压力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齿轮几何参数对齿轮传动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渐开线直齿轮传动进行热弹流数值分析;计算分析了在给定传动比和中心距条件下,齿轮模数、齿数以及变位系数等几何参数对齿轮润滑性能的影响,获得了齿轮传动沿啮合线的中心油膜厚度、压力、温度以及轮齿表面摩擦系数等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齿形系数     
齿轮传动设计的弯曲强度计算时,需要应用到齿形系数y的数据。大家知道,齿形系数是随着齿数、齿的修正情况、齿间的摩擦系数、及载荷在齿上的作用位置而改变的。但在一般“机械零件”及齿轮设计等的参考书籍中,往往只介绍不考虑齿间摩擦的标准齿轮的齿形系数的数据,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齿形系数的数据很少介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盘铣刀齿轮粗加工中齿廓余量不均匀问题,提出了一种效率高且齿廓余量均匀的双盘铣刀齿轮粗加工方法。分析了不同模数、齿数下的中心距与齿间加工面积余量和单边最大余量的关系,并在AutoLisp下对双盘铣刀齿轮加工过程进行了仿真验证。与单盘铣刀粗加工相比,该方法使齿间余量以及齿根和齿顶余量均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改善了齿廓余量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渐开线齿轮理论不计齿间摩擦的影响,它认为,只要主动轮输入扭矩保持恒定,则从动轮输出扭矩也维持不变。研究充分表明,即使渐开线齿轮机构主动轮输入扭矩保持恒定不变,但齿间摩擦的存在,会使其从动轮输出扭矩发生一定的波动;输出扭矩的波动率将与齿间滑动摩擦系数及齿轮齿数密切相关。这里研究结果指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小齿间滑动摩擦并适当增加齿轮齿数是促使渐开线齿轮机构输出扭矩保持平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含侧隙齿轮副的动载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新  柳杨 《机械强度》2003,25(4):373-377
以振动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考虑齿轮拍击振动的齿轮动载荷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计算动载荷的齿轮冲击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齿轮正、反冲击时实际的啮合刚度,并给出啮合柔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在考虑静态传递误差、啮合刚度、侧隙、摩擦力及外部扭矩变化等多种激励时,作用在轮齿上的动态载荷以及整个齿轮上的综合动态载荷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作用在轮齿上的动态载荷、综合动态载荷变化规律以及相关激励参数对动态载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虑齿间滑动摩擦的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齿轮啮合中轮齿间除了滚动接触外还存在相应的滑动接触,使轮齿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针对传统赫兹理论形成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没有考虑齿间摩擦,将摩擦系数引入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应摩擦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王保民  李鹏 《机械传动》2011,35(12):31-33,62
根据电子封闭图的设计需要,对少齿数齿轮传动变位系数限制曲线方程和质量指标曲线方式进行了系统化、归一化的数学处理.出于增加实用性的目的,在封闭图中引入了等中心距线.结合框图论述了基于Matlab平台的少齿数齿轮传动变位系数电子封闭图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使用少齿数齿轮传动电子封闭图来选择变位系数的...  相似文献   

15.
以精确保证多级平行轴齿轮减速器的总传动比为设计目标,研究了在给定中心距、总传动比条件下,齿轮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多级减速器齿轮齿数选择的数学模型;开发了多级齿轮减速器的齿数计算程序,使设计者可以快速确定多级平行轴齿轮减速器各级齿轮的齿数组合,在合理的模数、螺旋角、变位系数取值范围内,保证各级中心距,并精确保证总传动比。  相似文献   

16.
渐开线直齿轮瞬态微观热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考虑了瞬态效应、轮齿表面油膜温度场和轮齿表面纵向粗糙度等因素,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弹流润滑问题进行研究。载荷由双齿或单齿承担,根据实际载荷谱简化的轮齿载荷曲线,利用压力求解的多重网格法和弹性变形求解的多重网格积分法以及温度求解的逐列扫描技术,得到渐开线直齿轮瞬态微观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讨论了轮齿间油膜的厚度、压力、温度沿啮合线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齿轮表面纵向粗糙度对轮齿间油膜的压力、膜厚、温升都有较大影响。考虑轮齿表面粗糙度后,油膜压力和温升明显增大,并随压力的增加而影响越来越显著,粗糙峰使油膜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产生振荡,轮齿表面的粗糙峰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摩擦因数和最高温升在节点两侧最大。  相似文献   

17.
传动效率是电驱动桥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实际使用条件下,由于齿轮、轴、轴承以及壳体等部件的负载变形,齿轮副之间存在啮合错位。为了准确预测电驱动桥传动系的啮合效率,提出了一种考虑系统变形的电驱动桥齿轮啮合效率计算方法。首先基于传动系等效啮合模型,计算不同载荷工况下传动系每个齿轮副之间的啮合错位量,采用考虑摩擦的齿轮加载接触分析方法(FLTCA)和混合润滑摩擦系数模型对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力和齿面摩擦系数分布进行计算,得到系统功率损失及啮合效率。然后,与商用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最后,针对不同载荷工况和不同转速分析了考虑和不考虑系统变形的系统啮合效率,结果表明:随着转矩的增加,系统变形增大,齿轮副之间的错位量增加,导致齿轮副之间发生偏载,齿面摩擦系数增加,系统啮合效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