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置后浇带是防止大型水闸闸墩混凝土施工出现温度裂缝的措施之一,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合适的后浇带结构尺寸,并对后浇带的施工要点和方法进行探讨,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实测施工温度和应力计算,分析了设置后浇带对闸墩施工温度和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泄洪闸闸墩防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闸墩工程中后浇带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应用混凝土温度控制原理,对比混凝土结构设置后浇带前后温度和应力的变化,分析后浇带的防裂效果,表明了在混凝土闸墩中设置后浇带是进行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止裂缝产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某水库闸墩混凝土的温控方法,并进行了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指出:利用膨胀后浇带辅以其他综合降温措施,可以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持续施工,且能避免温度收缩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石山口水库闸墩施工期温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混凝土闸墩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温度变化和温度应力发展过程。对石山口水库闸墩中增设膨胀混凝土带后的施工期温度进行了实时监测,为了解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变化规律提供了实测依据,并与普通混凝土闸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闸墩中增设混凝土膨胀带效果良好,为混凝土闸墩施工期防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化子闸泵站工程为例,考虑冷却水温度、通水流量、水管间距、混凝土浇筑温度、保温层厚度以及后浇带宽度等因素,利用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对泵站施工期的混凝土温度与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变水管间距对混凝土冷却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设置后浇带对温度应力有较大的释放;水管通水水温、混凝土浇筑温度与产生的拉应力呈现线性增长。水管通水流量超过一定值时泵站冷却效果不佳。保温措施能有效避免低温季节浇筑早期产生的表面裂缝。同时,选取优化温控方案对化子闸泵站施工期温度、应力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温控措施优选合理,泵站内外温差、早期表面拉应力及后期内部拉应力均处于安全可靠范围,可为泵站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闸墩温度应力,提出了在水闸底板与闸墩间连接处设置一层橡胶混凝土作为应力吸收层的新措施。以山东省仁河水库泄洪闸为例,测试采用改良措施后的闸墩中心位置的温度及其应力发现:设置有应力吸收层的闸墩中心温度与普通混凝土闸墩基本一致;混凝土温度应力小于普通混凝土闸墩,最大温度应力为3.0 MPa,为普通闸墩的62.5%。相关措施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程实例和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后浇带在小清河金家堰闸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设置后浇带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施工结果表明效果良好。本文主要讨论了功能,设定原则,施工要点和主要施工技术措施。浇注带的施工工艺表明,后浇带是解决墩与底板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降低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申来宾 《人民黄河》2006,28(8):62-64
对闸墩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进行了研究,指出闸墩混凝土温度裂缝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材料性能、气温骤降、闸墩尺寸、浇筑层厚度、浇筑温度、间歇时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保护措施、浇筑仓面保护方式、通水冷却方式等。从控制温度、改善约束条件、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等方面,提出了防止闸墩混凝土裂缝、减小温度应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缩短大型水闸枢纽工程的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采用一次浇筑成型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六安市城南水利枢纽工程为例,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和二次开发软件,建立了不同高度的闸墩模型,分别计算分析了不同高度闸墩常规浇筑与一次浇筑成型的稳定温度场,温控标准和温度应力分布。结果表明10 m高闸墩的温度应力最小,在采取预埋冷却水管的温控措施后,其温度应力可降至允许应力以下。该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某挡潮闸枢纽工程中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时的温度控制问题,避免因混凝土干缩、自体积变形、外部约束和温度效应等因素引起混凝土开裂,取闸室底板和中墩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对闸墩采取不同的温控措施,进行闸墩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的仿真分析,研究闸墩冷却水管布置方案的温控效果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为现场科学施工提供理论指导。仿真结果表明:通水冷却效果良好,闸墩均未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初期采取降低入仓温度和通水冷却等降温措施来减小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最大温升,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温降阶段的降温幅度;控制最大温升、内外温差及温降速率是大体积混凝土闸墩温控防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长洲水利枢纽厂房在高温季节施工存在混凝土温控问题,为研究温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取厂房标准结构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仿真模拟施工过程,进行了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后浇带能有效减小结构应力;应对底板及后浇带中出现的较大应力引起足够重视;气温骤降对底板表面应力影响较大,应做好必要的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12.
水闸闸墩浇筑完毕后因内外温差,表面易产生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自身的即时抗拉强度,就会产生"由表及里"的温度裂缝;闸墩后期因基础温差过大,闸墩内部将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极有可能产生由"由里及表"的贯穿性裂缝。本文基于Midas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通过3种工况对水闸闸墩施工期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成果,提出了经济且合理的温控防裂方案。  相似文献   

13.
闸墩内部水管冷却和表面保温措施的抗裂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针对闸墩施工期混凝土易开裂的问题,分析了闸墩在施工期混凝土的开裂原因,说明了采取闸墩内部水管冷却和表面保温两种不同温控措施的防裂机理与效果。指出单纯表面保温措施能虽够减小闸墩早期内外温差和表面拉应力,却使得混凝土的温升和温降幅度加大,闸墩冷缩期内部拉应力显著增加。于是提出内部水管冷却和适度表面保温相结合的闸墩温控防裂新思路,并已在姜唐湖泵送混凝土退水闸工程中得到应用,严寒季节施工的所有16孔闸室泵送混凝土都没有开裂,收到了较好的防裂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基础约束情况、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温度控制水平和伸缩缝设置等有密切的关系,文章针对闸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防裂措施进行了阐述,对黑岗口水库闸底板工程采用的常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预埋冷却水管、设置后浇带、温控监测措施等进行了叙述,这些技术在该工程中温控与防裂效果良好,类似工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泵浇混凝土闸墩裂缝成因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混凝土材料特性,分析了泵浇混凝土闸墩裂缝的形成与发展机理,对闸墩混凝土温度应力、收缩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以沱河闸墩裂缝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地减少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泵送混凝土因施工方便、效率高,被水利工程建设普遍采用,但对于厚大的闸墩,极易导致闸墩裂缝。本文根据闸墩裂缝的形式,分析了裂缝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置后浇带及加强养护等措施预防裂缝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泄洪闸闸墩施工期温控目的在于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闸墩结构中水管冷却方法应用较少。本文结合某水库溢洪道闸墩温控实例,通过对水管冷却的热工计算,对比相同施工环境条件下是否采用冷却水管的实际温度变化过程,表明在泄洪闸闸墩施工期温度控制中使用水管冷却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度峰值,对闸墩结构的温控与防裂的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建水闸混凝土温控防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岳明  杨接平  吴健  闪黎 《红水河》2005,24(2):5-11
针对新建水闸闸墩混凝土早期易出现竖向“上不着顶,下不着底”的裂缝问题,用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法,对该水闸施工期混凝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多方案的计算分析,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仿真、温控措施仿真、环境条件仿真、施工方案比较等,以揭示了这类裂缝产生的机理。建议混凝土底板与1m高闸墩底部混凝土同时浇筑,改善闸墩变形约束条件,降低底板强约束区部位闸墩拉应力,以不出现裂缝。工程实践表明,这一建议是正确的。此外,对第Ⅴ联中墩内埋冷却水管的温度削峰效果也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这种冷却措施的效果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闸墩开裂是水闸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分析闸墩开裂的真正原因,找出具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采用全过程仿真粘弹性空间有限单元法,对混凝土闸墩浇筑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敏感分析,共计算了7个闸墩长度、7个闸墩厚度、3种地基情况下的全部应力分量,计算结果表明闸墩的长度、厚度和地基情况对闸墩应力均有一定的影响,但闸墩长度不是闸墩温度应力的控制因素。在岩石地基上,当闸墩厚度超过2.0 m时,第一温度主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温度应力成为控制闸墩开裂的绝对关键因素;在岩土地基上闸墩的开裂不仅仅只是由温度应力引起的,其它因素如外加荷载和地基的不均匀变形等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受基础约束较强的墩墙类结构,温度应力控制不当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的计算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某泵送混凝土闸墩裂缝的成因与机理,对墩墙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降低温度应力,以限制混凝土开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