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BMA、2-EHM和St为合成原料,BPO为引发剂,DVB为交联剂,PVA为分散剂,应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P(BMA/2-EHM/St)高吸油树脂。主要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St)=60%、m(2-EHM):m(BMA)=1:1、w(BPO)=1.7%、w(DVB)=0.5%、w(PVA)=3%,聚合温度86℃,反应时间为6h时,所制得的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最大,对甲苯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14.24g/g。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改性凹凸棒土(OATP)为无机添加物,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凹凸棒土复合吸油材料(P(BMA-St)/OATP)。考察了改性凹土添加量、分散剂聚乙烯醇(PVA)用量、单体配比m(BMA):m(St)、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用量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对复合吸油材料吸油倍率的影响,确定了实验条件范围内吸油倍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当单体质量比为7:5、OATP添加量、PVA用量、DVB用量与AIBN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3%、0.5%与1%时,对模拟油甲苯的吸油倍率达到17.8 g?g-1。相同实验条件下,P(BMA-St)/OATP的吸油倍率、保油率与再生性能都优于纯树脂P(BMA-St)。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类接枝型高吸油树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丁二烯(PB)为改性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甲基丙烯酸丁酯(M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一种高吸油树脂。分析了改性剂的用量对树脂吸油速率和吸油倍率的影响,研究了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后,可以显著提高树脂的吸油速率,其饱和吸油时间为2~3h;高吸油树脂的最佳配方为m(St)∶m(MBA)=1∶1,油水比1∶3,w(AIBN)=1.0%、w(交联剂)=1.0%和w(PVA)=0.3%(相对于单体质量而言),聚合温度为78℃;由最佳配方合成出的高吸油树脂,其对甲苯的最大吸油倍率为17g/g。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丙烯酸丁酯(BA)和苯乙烯(St)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体系中单体组成及配比、交联剂、分散剂及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SMA):m(BA):m(St)=33:67:12,w(DVB)=1%,w(PVA)=1.2%,w(CHCl3)=35%时,所合成的树脂吸油性能最佳,其对柴油、甲苯、四氯化碳的饱和吸油倍率分别可达11.2g/g、18.9g/g、27.4g/g。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的吸油树脂,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交联剂、致孔剂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MA):n( BA)=1:2、引发剂用量为0.8%、交联剂用量为1.6%、分散剂用量为5.0%、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 h、水油比为7:1时,甲苯的吸油率为17.24 g·g-1,致孔剂乙酸乙酯的加入使甲苯的吸油率提高至25.24 g·g-1.  相似文献   

6.
以BMA、2-EHM和St为合成原料,BPO为引发剂,DVB为交联剂,PVA为分散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P(BMA/2-EHM/St)高吸油树脂。主要探讨了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700W,聚合温度80℃,反应时间70min时,所制得高吸油树脂对甲苯的吸收倍率可达到18. 84g/g。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异辛酯(2-EHM)和苯乙烯(St)为原料,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改性凹凸棒(OATP)为无机添加物,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高吸油树脂。探讨了St、BPO和OATP质量分数以及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用响应面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FTIR、TGA、SEM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St用量为52.54%(以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m(2-EHM)∶m(BMA)=1.0∶1.5、BPO用量为1.95%(以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DVB加入量为0.60%(以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PVA加入量为3.00%(以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OATP用量为2.00%(以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聚合温度82℃、反应时间70 min、微波功率为700 W时,所制得的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最大,对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甲苯和二甲苯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37.24、30.50、19.64、16.81 g/g;添加OATP后树脂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32℃。  相似文献   

8.
以油酸十八酯(OC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反应型低聚硅氧烷(OSS)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配比、溶剂用量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为1.6(wt)%,交联剂(OSS)用量为0.25(wt)%,单体配比m_(ST):m_(BMA+OCA)=1:1.5,溶剂甲苯(MB)用量30(wt)%,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5h时的条件下,所合成的树脂吸油性能最佳。该树脂对氯仿和柴油的吸油率可达78.6g·g~(-1)、32.1g·g~(-1),保油率均达到92.5%,可重复使用8~10次。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短链烷基酯类高吸油树脂。通过研究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等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的高吸油树脂最佳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当n(BMA)∶n(BA)=0.67,BPO质量分数为0.5%,DVB质量分数为0.5%,采用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且其质量分数为3%时,树脂的形态结构最好,且吸油率最大。研究表明,树脂可吸收四氯化碳11.2 g/g,甲苯6.0 g/g,汽油3.9 g/g,柴油2.2 g/g,且树脂的保油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纤维素为基体,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通过悬浮接枝聚合法制备出了纤维素基吸水吸油材料;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聚合物的吸水、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0∶1.0,AM∶BMA的质量比为2.0∶1.0,相对于单体,引发剂质量分数为6.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得到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其吸油倍率为11.55 g/g,吸水倍率为23.51 g/g,聚合度为534.6。  相似文献   

11.
刘玉哲  郭培 《当代化工》2016,(3):507-510
以洛阳金达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特种油品厂10×104 t/a宽馏分装置的宽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催化剂a和催化剂b组合工艺,在金达研发中心200 m L加氢装置上进行高压加氢制取溶剂油和白油等特种油品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压力(16.5~18.5 MPa)、反应温度(315~355℃)、质量空速(WHSV)(0.3~0.6 h-1)和氢油体积比(1 000:1~1 800:1)对加氢精制产物油性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产物油硫含量随着反应温度、压力、氢油体积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空速的增大而增大;产物油芳烃含量随着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增大而增大。对加氢产物油进一步蒸馏切割得到25%溶剂油馏分、60%白油馏分和11%减底尾油馏分。对产物油馏分进行含量分析,生成的产品油分别满足溶剂油和白油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白油的性质、产品标准和生产方法。结合我厂的具体情况论证了利用脱蜡油生产白油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采用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初步估算了装置投资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刘蕊 《当代化工》2007,36(2):142-145,167
采用溶剂精制工艺处理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回炼油,用以生产橡胶用油.通过实验证明, KT液溶剂精制工艺能生产出橡胶用油,其副产物抽余油可作为催化裂化原料.该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测油仪在油类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慧  姚军 《广东化工》2016,(20):173-174
通过采用红外测油仪测定油类样品,并对该仪器测定结果的平行性、加标回收率和交叉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仪器测定在平行性、加标回收率方面均能满足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在连接自动进样器时,可以适当延长排放时间,以避免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15.
加氢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费用低、产品收率高、质量好、污染少等优点。估计2002年全球有20%的石蜡基基础油将通过加氢处理生产,18%的石蜡基基础油将通过异构脱蜡或其他催化脱蜡技术生产。预计2005年我国对加氢处理、加氢异构化基础油的需求量可达基础油总需求量的15%以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基础油加氢处理主要工艺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合成润滑油的基础油聚醚油的物性及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聚醚油的主要物性,评价了聚醚油的水溶性、低温特性、热稳定性、摩擦、磨损特性。由聚醚油制成的润滑油有良好的润滑和抗剪切性,在高温状态下不结焦、不沉淀。在高温齿轮传动、压缩机、内燃机和冷冻机润滑中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外凝油效果好的凝油剂,建立适用性、可靠性强的凝油特性测试方法,并自制了凝油挤压器。基于大量调研、实验寻找可靠的测试凝油特性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测粘度方法不适用于凝油效果较好的情况,实际意义小。密度、抗剪切性、针入度、延度、粘弹性、屈服值、硬度指标予以排除。之后,结合凝油剂凝油特性设计并制作了凝油挤压器,凝油挤压器测量的各凝油剂在不同剂油比下的凝油抗挤强度数值有一定规律性,可以表征凝油的抗挤特性,且可靠性、稳定性好,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种茴香油(即大茴香油、小茴香油)的性质和用途,深加工产品情况,以及传统生产方法和现阶段工业生产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工业生产上在常压下用水蒸汽蒸馏法来制取大茴香油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和生产步骤。文章最后对该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Palm Oi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