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鹏  沈民合  邓宇 《工业建筑》2019,(7):162-168
部分外包型钢混凝土是一种将H型钢外包在混凝土外侧的新型组合结构,通过对10根部分外包型钢混凝土试件在单调荷载下的标准推出试验,研究了试件在黏结滑移状态下的破坏形态、裂缝模式、荷载-滑移特性、型钢应变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型钢锚固长度、横向配箍率、栓钉位置是影响黏结滑移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型钢锚固长度影响最小;当横向最小配箍率为0. 3%时,黏结滑移性能对总体黏结作用贡献最大;当栓钉布置于型钢腹板时,试件平均黏结强度提升46%,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翼缘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一榀两跨三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框架模型按"强柱弱梁"原则设计,且对节点核心区附近梁端工字形型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并适当增加最大削弱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通过对框架模型顶层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观察了框架模型的破坏过程,测得框架模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以及各阶段的荷载和位移值,并分析了框架模型的延性、耗能、强度降低、刚度退化以及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模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高,延性大(延性系数大于7),满足延性框架的抗震要求。进一步分析了翼缘削弱在型钢混凝土框架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削弱不仅能将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翼缘削弱部位,从而降低节点核心区所受的剪力以及梁柱连接焊缝的应力,而且有利于框架形成梁铰耗能机构,从而提高框架的整体耗能能力。翼缘削弱能有效提高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可在型钢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元原理分析了翼缘宽度对短肢剪力墙构件延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翼缘可以大大改善短肢剪力墙的延性性能,增加短肢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故在设计和墙体的侧移计算中应考虑翼缘的参与作用,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4个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分析了界面埋置长度、混凝土强度对其黏结性能的影响,得出其黏结-滑移曲线,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建筑结构中混凝土梁截面宽度比柱型钢翼缘宽度小的情况,提出混凝土梁内主筋穿过型钢混凝土柱内型钢翼缘连续配置的超规范节点形式,探讨型钢混凝土柱型钢翼缘开孔缺损率的限值、开孔后的补强方式及计算方法等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焜  张婷婷 《钢结构》2012,27(8):1-5,1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推出试验,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型钢埋置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横向配箍率等主要因素对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通过型钢普通混凝土对比试件,比较型钢轻骨料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回归了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的特征粘结强度和特征滑移值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埋置长度la与型钢截面高度d的比值和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对粘结强度影响较显著;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相对于型钢普通混凝土有较小的粘结强度和较陡的荷载滑移下降段.  相似文献   

7.
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界面相对滑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推出试验研究了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界面相对滑移。通过在型钢和混凝土表面粘贴应变片获得了局部滑移试验曲线。根据型钢微段受力平衡推导了各级荷载下加载端滑移的计算公式,由试验曲线拟合了局部滑移沿锚固长度的分布曲线,给出了滑移分布指数特征值表达式。结果表明局部滑移计算曲线和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推出试验及黏结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型钢与再生混凝土界面之间的黏结滑移性能,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型钢与再生混凝土的黏结部位、型钢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再生骨料母料强度和再生骨料粒径等为变化参数,设计了22个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采用位移控制的加载方法进行推出试验。通过观察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分析型钢与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失效机理,获取其裂缝发展形态、应力分布情况、加载端和自由端滑移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参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型钢不同黏结部位与混凝土的黏结应力不同,翼缘内侧黏结应力最高,翼缘外侧次之,腹板黏结应力最小;黏结应力沿型钢埋置长度方向呈指数分布;再生骨料的母料混凝土使用时间越长,用其生产的骨料配置的同条件的混凝土强度越低;再生混凝土骨料粒径越小,再生混凝土与型钢的极限黏结强度越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个高温后反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短柱推出试验及3个高温后单调荷载下型钢混凝土短柱对比试验,研究高温后反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的黏结退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反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短柱的推出破坏形态与单调荷载下的推出破坏形态基本相同。荷载-滑移滞回曲线偏向初始加载侧,加载过程中未出现类似钢筋混凝土荷载-滑移滞回曲线那样明显的\"捏拢现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黏结强度随升温时曾经经历最高温度的提高和最高温度持续时间的增长而降低,随型钢外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反复加载会导致试件黏结强度的降低和滑移量的增大,升温时曾经经历的最高温度越高、最高温度持续时间越长,黏结强度与滑移刚度退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推导了钢棒挠度的精确计算公式 ,并通过简化方法给出了近似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了钢棒自重对跨中挠度、弯矩和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加荣  胡夏闽  薛伟 《钢结构》2008,23(8):26-30
在总结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影响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工程实际的需要,提出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周明  王新堂  王万祯 《工业建筑》2013,43(1):99-103,111
通过对4组10根钢管陶粒混凝土短柱受火后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讨论不同参数的钢管陶粒混凝土短柱受火后的剩余承载力和破坏形态的变化。基于试验结果讨论火灾炉试验保持最高温度、截面尺寸、试件长细比及混凝土配合比等参数对轻骨料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轻质材料——陶粒为粗骨料制成的钢管混凝土短柱,受火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且火灾后多数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并没有出现下降段。最高炉温对钢管陶粒混凝土短柱火灾后承载力的影响程度与试件自身特征参数有关,主要影响参数为混凝土配合比、试件长细比及截面尺寸等;随着混凝土水灰比的增大,轻骨料钢管混凝土短柱火灾后承载力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锈胀开裂后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采用外加电流加速钢筋锈蚀的方法,控制试件表面不同锈胀裂缝宽度.在钢筋开槽、内贴应变片的半梁式粘结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实测结果和理论分析,获得不同试件锚固长度内粘结应力及钢筋混凝土相对滑移的分布规律,推导出τ-s关系沿锚固长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提出了不同锈胀程度下,反映这种变化规律的位置函数ψ(x),建立考虑锚固位置影响的锈后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为锈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研究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从现场采样、试验室加速模拟腐蚀及模拟制作三个途径获取试件,通过对试件的拉伸试验,其结果表明:随钢筋锈蚀率的增加,钢筋的强度、延伸率随之下降。根据锈蚀钢筋的有限元分析,钢筋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随锈蚀率的增加,应力集中现象越趋明显。根据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锈蚀钢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有福  韩林海 《工业建筑》2006,36(11):32-36
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受力过程中,钢管及核心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一直是设计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合理确定钢管与核心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是进行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设计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矩形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构件界面粘结性能进行的试验研究,对钢管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管普通混凝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提高钢管与混凝土间的界面粘结强度。最后,提出粘结强度的简化计算公式和粘结应力-相对滑移关系的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裂缝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立新  丁煜祥  程泽和  徐斌 《工业建筑》2006,36(Z1):903-904
钢筋混凝土经过若干年使用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混凝土碳化或裂缝,甚至某些新的结构因养护不当也会发生龟裂,从而造成结构内部钢筋锈蚀,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简要介绍了预防和处理碳化、龟裂及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用HRBF500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作了2根配置500 MPa细晶粒(HRBF500)钢筋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T形梁,通过实测预应力损失与理论计算比较,得出实测预应力损失大于理论计算值。基于疲劳荷载的试验,绘出HRBF500钢筋应力、钢绞线应力及梁跨中挠度曲线,分析配有细晶粒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幅度的疲劳荷载(等幅)作用下,配有HRBF500钢筋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其钢筋、预应力钢绞线及跨中挠度均满足使用阶段规范的限值,即在HRBF500钢筋拉应力大于150 MPa条件下,经过250万次疲劳荷载作用后仍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