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88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回顾性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予以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力分级、性功能[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FSFI)]评估结果及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时间(VT)、最大尿道压(MUP)]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其产后6个月内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中途失联2例,对照组产妇中途失联4例(P>0.05)。产后6个月时,研究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正常率、Qmax、MUP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3)分vs(72.8±4.8)分,P<0.05],VT水平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予以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干预,对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性功能及泌尿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曹淩艳  余清 《矿产勘查》2014,(10):73-75
目的:探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剖宫产初产妇200例为对照组,另外选取同期经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初产妇200例为观察组,于产后42 d、6个月检测盆底肌力,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包括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情况。产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填写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和性生活质量问卷(SLQQ)以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产后42 d 对照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70.5%(141/2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0.0%(100/200)(P <0.05);产后6个月对照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88.0%(176/200),与观察组的81.0%(162/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42 d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4.0%(2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4/200)(P <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4.5%(9/200),对照组为2.5%(5/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42 d 和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5)。产后6个月,2组产妇的 IQOL 评分和 SLQQ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相比剖宫产,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自然裂伤在近期对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影响更大,且易加大 PFD 发生风险,但通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有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远期尿失禁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与剖宫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3):58-6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产后42 d盆底康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196例初产妇,均于产后42 d入院复查,根据是否进行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和盆底训练,n=98)与观察组(进行早期盆底康复,n=98),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于产后42 d、产后3个月对盆底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产后3个月,观察组BND、PUVA-S、PUVA-R及UVJ-M均显著小于产后42 d,而BSD-S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升高,平均肌电压亦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形成、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要低(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下腹酸胀、阴道松弛、尿频、尿急、阴道干涩等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42 d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盆底功能有效改善,且可有效减少和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8):96-9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高、疲劳度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122-124
目的:探析妊娠晚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最终有70例孕妇选择了经阴道分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产后尿潴留及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张力、尿动力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尿潴留、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盆底肌张力正常率为82.86%,高于参照组的57.14%(P<0.05);试验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盆底肌锻炼应用于妊娠晚期孕妇中能够预防产后膀胱功能障碍,保障产后尿动力正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1-3
目的:观察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住院分娩、产后12周内出现尿失禁症状的初产妇33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5例。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凯格尔(Kegel)运动配合阴道哑铃实施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尿失禁程度评分、1 h尿垫试验检测漏尿量及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的变化及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趋势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组尿失禁治愈率77.18%,对照组治愈率67.8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均有康复效果,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和预后,有效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6):97-9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促进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本院将优质护理全面应用于产科后选取2017年7-12月妇产科分娩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行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患者盆底障碍性疾病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用于妇产科分娩的盆底肌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降低患者盆底障碍性疾病复发率,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127-129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盆底肌锻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产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盆底肌力均小于Ⅲ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练,3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肌力强度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盆底肌力强度不同程度恢复,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练能提高盆底肌强度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生物反馈+家庭康复器治疗较单纯性盆底肌锻练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4):63-67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联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过程及产后盆底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会阴保护)和观察组(采用会阴无保护结合无痛分娩技术),各25例。比较两组产后一般情况、盆底功能、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Ⅰ度占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延期愈合、产褥感染、产后尿潴留、产后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联合无痛分娩技术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感,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住院时间,能够有效维护盆底肌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0):153-154
目的:研究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在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9月-2019年1月入院的168例产妇,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中84例纳入常规组,另外84例纳入研究组,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联合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盆底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盆底功能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常规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两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两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早期对其实施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盆底功能,降低其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利于产妇产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2):50-56
目的:经会阴超声对老年女性的盆底形态学观察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分为尿失禁组48例和器官脱垂组32例,对照组选取具有相近年龄、产次和体重指数的女性40例,对比分析两组超声学检测结果。结果: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器官脱垂组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器官脱垂组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尿失禁组、器官脱垂组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器官脱垂组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器官脱垂组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对老年女性的盆底形态学观察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0):40-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Ⅲ型子宫切除术后的盆底功能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实施子宫颈癌Ⅲ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71例,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术后时间≤2年的为A组,术后时间>2年的为B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宫颈癌的治疗情况、术后情况,了解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情况、排尿功能改变、排便功能改变、性生活情况等。结果:两组排尿困扰量表得分、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总分、OABSS调查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年龄、BMI、妊娠次数、分娩次数、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时间及术后放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BMI、分娩次数、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时间及术后是否放疗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时间>2年较术后时间≤2年的患者更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BMI过大、分娩次数过多、留置尿管时间长、术后时间的推移及术后放疗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增加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患者术后性生活频率及质量低下,且对宫颈癌疾病认识不足,也是应该引起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90例,给予盆底肌肉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和对照组(76例,给予常规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5.5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7):40-41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盆低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排尿日记的最大排尿量(MV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事件次数(LT)和ICI-Q-SF评分、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持续时间(DUCD)、Valsalva漏尿点压(PVLP)、最大尿道闭合压(MC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SFL)。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34):12-15
目的:比较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寻求最有益的待产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按自愿分为水中待产组69例(简称水中组)、传统待产组95例(简称传统组)、硬膜外麻醉待产组75例(简称药物组)。收集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1 min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孕期及产后42 d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和盆底电生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水中组与传统组相比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42 d SUI发生率降低(P<0.017),Aa指示点上移(P<0.017)。水中组与药物组相比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率降低,水中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药物组,Aa指示点上移(P<0.017)。结论:水中待产可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42 d SUI发生率,可减轻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电生理指标损伤程度、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水中待产可能对盆底功能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3):66-67
目的:分析图谱法盆底肌康复训练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图谱法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前后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谱法盆底肌康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8):58-61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进行观察康复治疗并评估对盆底结构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8月经本院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患者120例,根据序列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康复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产后保健操、常规教育护理,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并结合观察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均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监测其治疗前后的情况,并监测静息到瓦氏动作患者膀胱颈位置的具体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及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临床治疗后面积、周长以及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示耻骨直肠肌宽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耻骨直肠肌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瓦氏动作时盆底膈裂孔前后径、面积、周长及膀胱颈移动度(BN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数据,显著低于观察组治疗后(P<0.05)。结论: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临床科学康复治疗后能有效改善盆底结构及功能,且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有效地评估康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0):98-99
目的:探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应用于高龄初产妇自然顺产的母婴结局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产科的自然分娩的高龄初产妇62例,采用红篮球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对比两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并于分娩后6个月对两组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1);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会阴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5 min的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除性高潮外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6个月女性性苦恼量表(female sexual distress scale-recised,FSDS-R)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位无创助产技术适用于高龄初产妇,能够有效减少会阴侧切风险,但会造成Ⅰ度会阴裂伤,有助于改善新生儿评分及产妇产后的性生活质量,降低产妇性苦恼程度,对高龄初产妇及其新生儿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2):106-107
目的:探讨顺产产妇采用帕累托法联合品管圈活动,对产妇会阴损伤的预防和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入住本院的顺产产妇18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n=90)与对照组(n=90)。护理组采用帕累托法联合品管圈活动,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比较两组会阴损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会阴疼痛情况及盆底功能。结果:两组会阴裂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侧切率及会阴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会阴疼痛程度及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Ⅰ类及Ⅱ类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产产妇采用帕累托法联合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产妇会阴侧切及损伤发生率,减轻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程度,且有助于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4)
目的:观察顺产者产后发生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天无子宫出血,经阴道顺产的初产妇100例。其中会阴裂伤者50例,无裂伤者50例,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接受生物电刺激,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改变。结果:研究组经过生物电刺激治疗后盆底肌力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生物电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高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