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世界》2015,(5)
<正>电缆线路因输电走廊小、运行可靠、维护量少等优点,已成为企业能源输送必不可少的途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日常运行中,一旦电缆线路发生故障,不仅会中断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可能引起电器设备烧毁等火灾事故。在电缆线路故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电缆终端故障,本文介绍10 k V~35 k V电缆终端故障实例,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1 10 k V~35 k V电缆终端故障实例  相似文献   

2.
《电世界》2015,(5)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高压架空线路逐渐被电缆线路所替代,但供电网的电缆绝缘故障率,尤其是35 k V电缆终端故障率仍然偏高。某供电单位1 a就发生了电缆绝缘故障23起,都是电缆终端绝缘故障,给线路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电缆终端是电缆绝缘较薄弱的环节,降低电缆终端绝缘故障率,是保证电力电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对35 k V电缆终端绝缘故障原因进行小结,并提  相似文献   

3.
发生的一起35 k V电缆终端局部过热认为是电压致热性危急缺陷。停电解体检查发现因工艺问题使半导体出现尖端,形成局部放电造成电缆过热。对以往电缆终端故障综合分析,发现电缆安装工艺质量关键在于控制电缆应力锥的质量。文中通过解剖冷缩终端释义了应力锥安装位置的质量关键点,并推荐了工程中常见的电缆终端延长方案和在运电缆终端应力锥安装工艺隐患排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变电站35kV电缆终端存在多点局部发热现象,进行全面诊断试验,解体分析了电缆终端局部发热原因,确定未安装应力管及制作工艺不合格是造成该终端缺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电世界》2017,(1)
<正>电缆是技术密集型设备,需要专业化的管理手段,更需要电缆技工精湛的刀法和娴熟的技艺。本文通过一起35 k V电缆设备质量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说明。1事故简介某年3月,某供电公司35 k V户外电缆终端头发生B相单相接地,现场发现电缆B相起火,见图1。该电缆为YJV22型、35 k V、3×240 mm~2电力电缆,长度30 m,2008年3月投运。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110kV电缆复合套管终端红外测温异常,对红外测温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巡检终端漏油情况,判断该电缆缆复合套管终端出现了设备缺陷。通过对缺陷电缆终端进行解剖,对该类缺陷产生的原因和电缆终端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指出"欧式无锥罩型复合套管终端"结构固有不足和施工终端头密封工艺不到位问题是该类电缆复合套管终端漏油、发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负荷波动可能会影响电缆终端的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行为,为了研究负荷对终端局部放电行为的影响,通过在35 k V电缆终端中设计典型气隙缺陷,利用终端电-热协同老化平台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了不同负荷下终端局部放电及热稳态时的温度分布特征。此外,建立了终端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负荷下缺陷处温度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缺陷处温度与终端局部放电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终端局部放电幅值、放电次数及放电相位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线芯与终端表面温差随着负荷增长而增加;气隙缺陷处温度高于25℃时终端局部放电强度显著增强。结合不同负荷及环境温度下终端气隙缺陷处的温度仿真,根据终端的负荷情况及测试现场的环境温度可以预测终端局部放电测量的合适时机,有利于对绝缘状态的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电缆的广泛应用及运行时间变长,其运维管理面临着很多新挑战。文中对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保护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以某35k V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线断裂缺陷为例,分析了电缆缺陷原因及处理过程,并对运行中单芯电缆护套接地保护方式的应用及维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电缆终端主绝缘含气隙缺陷下的局部放电(PD)及缺陷表面的形貌特征,通过在10 k V电缆终端上制作典型的气隙缺陷,利用电缆附件电热老化平台模拟终端的实际运行工况并加速老化,利用罗戈夫基线圈传感器提取终端在不同老化时刻下的PD数据,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气隙缺陷的表面形貌特征进行观察。结合气隙缺陷内部的电场分布进一步分析终端PD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电缆终端的PD及气隙缺陷表面的形貌特征在不同老化时刻下呈现明显差异,缺陷表面XLPE的碳化过程提高了气隙缺陷的表面电导率,加快了缺陷表面电荷的耗散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某220 k V变电站变压器电缆终端起火故障后引起的变压器本体故障跳闸事故原因,掌握了事故前站内运行工况,了解了故障设备的情况及事故发生、扩大的经过,现场的处置情况。通过对环境温度、变压器电缆油箱结构、放电点、排油注氮装置、电缆终端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边界元法计算了电缆油箱内部电场分布,分析了事故发生、扩大的原因,得出了事故主因是电缆终端绝缘降低及无压力释放装置导致起火及事故扩大,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此类情况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对策。实践证明此对策对防止200 k V变压器电缆终端的起火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超  朱颖  张汉雄 《江西电力》2016,(4):47-49,52
针对有异常声响的35 k V开关柜,进行了超声波及特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测试数据确认35 k V开关柜存在绝缘缺陷。通过停电检查开关柜发现柜内电缆室存在尖端放电痕迹,缺陷原因是裸露的金属垫板存在毛刺,以及连接线对绝缘隔板的距离不满足空气绝缘净距离要求,导致开关柜出现放电现象。针对此次开关柜放电缺陷,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 10 k V环网配电柜中 ,因电缆及电缆终端的选择及安装不当而发生故障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般电缆充油式户外终端均位于电缆终端杆(塔)上,运行条件复杂、缺陷不易发现。发热缺陷作为电缆充油式户外终端常见缺陷之一,已有多起报道。目前红外测温技术的推广普及,可显著提升该缺陷的发现率。以一起110 kV电缆充油式户外终端发热缺陷为例,介绍了红外测温、高频局放检测、X光检测等技术的应用情况,通过对该缺陷的解剖,分析了电缆终端发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电世界》2015,(3)
<正>1故障情况乌东煤矿110 k V变电站值班人员巡视检查时发现,35 k V隔离手车柜内有放电声,但无明显放电迹象。通过开关柜观察孔在进行灭灯检查时看到,三相电缆终端外绝缘5层伞裙与主母线有明显放电现象。2原因分析母联断路器与隔离手车柜通过300 mm2单芯电缆连接,电缆终端伞裙与主母线距离约30 mm,相线外绝缘5层伞裙与母线平行,这样缩短了漏电爬行距离,造成对地放电现象。故障后拆除电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现场进行35kV电缆终端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时对放电位置、放电水平、放电性质的有效分析判断,从而对缺陷原因及其危害程度作进一步分析,结合试验室模拟试验及现场测试结果,通过采用统计学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放电点深度、放电水平的经验计算公式以及局部放电性质的判断方法。结果表明:对于35kV电缆终端,可依据半峰宽度、半峰角度及终端表面最高信号量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其放电点深度及局部放电水平,并由k值的大小判断其局部放电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35 k V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在四川江口水力发电(集团)厂的运用情况。从电和热两方面对电缆终端头屏蔽层断口处绝缘频遭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克服绝缘快速老化击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典型输电电缆瓷套终端尾管发热多为局部发热,在红外测温图片中表征为集中高亮度热点。针对某110 kV电缆瓷套终端红外测温中发现的尾管直至底座整体发热异常进行了分析,结合终端结构及后续现场抢修过程中发现的该组终端漏油情况,对此类整体发热特征缺陷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类终端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及工艺上可能的诱因,并从结构和工艺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为高压输电电缆运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容锥式电缆终端是在增绕绝缘的基础上增绕时中间夹入导电铝箔形成多层电容串联的结构以起到均匀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作用.为了研究故障时电力电缆电容锥式终端结构对电场分布的影响,采用了有限元法及基于电磁暂态法的软件ATP-EMTP对高压电缆电容锥式电缆终端发热缺陷进行分析.通过对故障电缆的解剖分析、仿真及两种仿真方法的对比,研究了电容锥式终端的结构及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的电场分布,得出铝箔破碎是造成电容锥式电缆终端发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场数值分析的理论基础,以COMSOL软件为求解工具,建立工频电压下的35 k V电缆模型。针对电缆中最常见且危害性较高的外半导电屏蔽内陷、外半导电屏蔽与主绝缘破损、电屏蔽主绝缘中导电性杂质球这三种缺陷,进行电场仿真分析,得到了最大电场强度与电缆绝缘材料损坏程度的关系。并且对这三种电缆缺陷在工频电压下进行了局部放电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电场模型能够对电缆缺陷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接地不良对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终端的影响,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电缆终端仿真模型以及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实物模拟实验,从高压XLPE电缆终端的电参数计算、温度场分析以及化学产物三方面,对接地不良缺陷给高压XLPE电缆终端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及实物模拟实验结果均表明接地不良会导致高压XLPE电缆终端严重发热。研究结论说明终端接地不良将导致电压悬浮、流经绝缘屏蔽电流过大、温度异常升高,并会相伴产生金属氧化物、羧酸盐等多种化合物,对电缆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