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9):80-8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血管和光线,充分准备皮肤,采用最新穿刺手法,牢固固定针头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穿刺方法比较,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回血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为99.0%,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抢救与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6):126-128
目的:分析讨论改进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静脉留置穿刺采血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72例矮小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36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静脉留置穿刺采血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改进组疼痛情况、满意度及穿刺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过程中,及时改进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确保试验可以顺利完成,对于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5):108-109
目的:研究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釆血方法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抽血成功率提供资料支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新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头皮针采血,观察组选取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选取头皮静脉采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采血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3.6±1.6)min和(3.4±1.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成功率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皮静脉相比,股静脉相对较粗,固定性较好,血液充足,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提供基础条件,并发症少,患儿家长容易接受。同时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4)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CC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CVC患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结论:PICC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CV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80例骨科患者每例观察2次,自身对照,共穿刺160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组采用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方法进行,每次操作均由3年以上护龄护士进行,并评价疼痛及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0-1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和62.5%,2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2.5%和28.8%,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1.2%,效果明显,P〈0.05。结论垂直进针快速静脉留置穿刺方法能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0):79-81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需静脉注射治疗的患儿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穿刺前在穿刺点给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碘伏消毒后按照常规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6.2%,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4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患儿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对护士穿刺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究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近一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2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头皮针进行输液。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穿刺技术输液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两组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来说,对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目的:探究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9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常规静脉输液针的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外渗发生率为1.4%,对照组患者的外渗发生率为13.4%,两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家长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留置针行外周小静脉输液的效果确切,定位准确,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6):70-73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门诊科行静脉采血患者中以随机抽签模式抽出82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10 min烦躁缓解率及平均等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取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焦虑症状,还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促进医院门诊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9)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及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康复中使用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可靠、经济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0):77-80
目的:观察钝针定点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感染方面的临床影响,探讨合理有效的内瘘穿刺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通过动静脉内瘘穿刺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钝针组和锐针组,每组各40例。钝针组采用钝针定点穿刺方法,锐针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方法。比较两组内瘘穿刺出血时间、内瘘感染和闭塞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疼痛情况。结果:穿刺12个月后,钝针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9%,明显高于锐针组的83.3%(χ~2=98.716,P=0.000);钝针组动脉端、静脉端及动静脉端疼痛的患者例数均少于锐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组的出血时间明显低于锐针组,但内瘘感染率高于锐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定点穿刺法能有效减少出血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疼痛感,但会增加内瘘感染率,应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7):109-112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加压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低血容量性或脓毒性休克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例和颈内静脉加压组(P组)39例。所有患者均去枕平卧、Trendelenburg体位和头左侧偏转15°~30°,C组进行常规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P组在C组基础上于患者右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外侧凹陷处以食指中指二指并拢向内下方用力按压颈内静脉,以颈内静脉压瘪为宜。记录两组患者三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回血通畅率、穿刺失败率及血肿发生率。结果:P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回血通畅率、穿刺失败率及血肿发生率均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压迫明显有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30):96-9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不同分为品管圈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依从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认知、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评分的差异。结果:品管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5.208,P=0.022)。品管圈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依从性、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术及团队凝聚力,可促进患者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的认知和置管依从性的提高,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3):55-57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肥胖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40例和解剖定位组40例,超声定位组在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解剖定位组按照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后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发生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损伤神经、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定位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8%,明显高于解剖定位组的73%(P<0.05),超声定位组穿刺置管时间为(9.7±2.6)min,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的(15.4±3.1)min(P<0.05);超声定位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的15%(P<0.05)。结论:超声定位应用于肥胖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缩短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9):134-136
目的:观察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Ⅰ组)、超声定位组(Ⅱ组)、超声引导组(Ⅲ组),每组均为25例。观察各组穿刺操作的时间、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的例数、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组为92.0%、超声定位组84.0%,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0.0%,而且超声两组操作时间亦明显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0%、超声定位组16.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4.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在颈内静脉穿刺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可极大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4):41-4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0例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穿置管,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进行穿刺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研究组一次成功率(87.50%)、总成功率(100%)及患者满意度(84.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75.00%)、总成功率(90.00%)及患者满意度(7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穿刺置管的平均时间为(29±8)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穿刺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2):171-17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共82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轻中度不舒适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门诊PICC治疗患者舒适度,还可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2)
目的:分析采血点对婴幼儿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0例婴幼儿采血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新生儿156例,婴儿532例,幼儿1312例;从不同的部位进行采血,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探讨采血方法的合理性;结果:在保障科学采血的前提下,新生儿组中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最高,达到91.2%;婴儿组中颈外静脉采血最高,达到90.5%;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成功率略高于手背处。结论:由于婴幼儿采血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采血方法科学合理的情况下,采血部位对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9)
目的:健康宣教对门诊患儿静脉输液穿刺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6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患儿200名,按单号和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A组,双号为B组,各为100名,A组在进行常规的头皮静脉输液时,着重对患儿家长做好输液过程中看护、安抚等方面的健康宣教,B组按常规输液进行一般宣教,无重点环节教育。采用表格登记,观察两组行头皮静脉重复穿刺的情况。结果:A组重复穿刺率为4%,B组为16%。结论:输液时进行健康宣教可以减少重复穿刺机会,提高门诊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舒缓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提高我们的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