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6):16-18
目的:对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3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与眼压的情况,并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方深度均明显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出现大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77-7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眼压和角膜散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0):28-2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入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房角深度、眼压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眼压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中央前房角深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发生角膜水肿4例,瞳孔区絮状渗出1例,经对症药物治疗3 d后消失,全部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去除白内障,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合并APACG患者25例(4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除两眼因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无改善外,其他所有患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显示,术后所有患眼的前房角深度比术前有明显的增加,术后眼压比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并发症少等优越性,是治疗白内障合并APACG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4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视野等变化。结果 46例(49眼)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关闭部分开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青光眼52例(60眼)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26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A组),30例(34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B组).比较2组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内皮细胞计数,并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2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A组、B组降低的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术后视力≥0.3者A组为54.85%、B组为38.24%;术后视力提高率A组为84.62%、B组为67.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组术前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组并发症发生率(38.46%)较B组(29.41%)减少(P<0.05).结论 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能有效降低眼压和提高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新的联合手术方式,但其治疗的长期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需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4):40-43
目的:观察探讨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及并发症,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眼压,术后第1、3、9、12周的裸眼视力,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48 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3、9、12周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快速恢复术后裸眼视力、有效控制术后眼压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倩  刘菲  付书华  石珂  彭翠波 《矿产勘查》2011,(6):61-62,65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43眼)伴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药物控制眼压基本正常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药物控制在1.94~3.30 kPa,平均(2.44±0.19)kPa,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为(1.80±0.27)kPa,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前前房中央深度为(1.42±0.27)mm,术后6个月为(2.58±0.3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2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104例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2例行透明角膜切口,研究组52例行巩膜隧道切口。比较2组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散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凹处视网膜厚度(CMI)。结果术后,研究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SAI分别为0.34±0.09、0.14±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I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2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与透明角膜切口相比,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内皮损伤更小,且BCVA、散光度更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目的:对比分析爆破模式与脉冲模式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爆破模式(爆破组,n=150)和脉冲模式(脉冲组,n=150)治疗的300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爆破组的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都显著地小于脉冲组,手术后1天的矫正视力显著地优于脉冲组,两组的囊膜破裂率无显著地差异。结论:与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相比,使用爆破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具有超声能量少、超声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所收治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120例(147眼)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参考尹泳红等的相关指标,分别记录眼轴在26~30mm和>30mm患者在术后1d、1周和1个月后的视力状况,以判断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不论在哪个时期,眼轴在26~30mm组视力≥0.5的比例均高于眼轴>30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认为当眼轴越长,病变情况越严重,手术之后的视力恢复情况也更差。结论:超声乳化术应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较佳,因此我们认为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4):15-19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并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267例共1302眼,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为观察组(45例),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患者为对照组(180例),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眼别、白内障类型、术前眼压、术前视网膜电生理结果、术前和术后的视力、视敏度、分级以及吸烟饮酒史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以及术中后囊膜破裂对患者预后视力的效果影响。结果:性别、术前视力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P<0.05);且男性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观察组患者中晶状体核型Ⅲ度及以上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视力均差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术前视力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且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对患者预后视力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48只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其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w视力≥0.5者27眼(56.25%),视力≥0.3者37眼(77.08%);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1d角膜水肿5眼;术后1w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2):125-12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拦截劈核技术对95例(146眼)晶体核硬度为Ⅳ级以上的高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0%,术后并发症发生最多的为角膜水肿,与对照组发生率基本相等;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占39.7%。结论:拦截劈核技术的熟练应用可有效减少高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29):121-124
目的:对比两种类型的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44例,其中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治疗患者70例,纳入对照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7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量化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院前、末次随访眼内压均低于术前,前房深度、视力均高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出院前、末次随访眼压、前房深度、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在改善视力、眼压控制、并发症方面疗效相近,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费用。结果2组术后视力>0.5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术前(P <0.05);对照组术后1 d 视力>0.5的比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术后1周、1个月时,2组视力>0.5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较好,且费用低、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2):48-54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术角巩膜缘切口与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两种不同切口对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切口修复时间、上皮修复时间及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本院眼科收治的4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超声乳化术切口不同方式将患者分为角巩膜缘切口组(A组)和角膜切口组(B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状况、切口修复时间及术后散光度。结果:A组的上皮以及切口的修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4周的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4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及平均角膜散光度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角巩膜缘切口的应用价值较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更高,其不仅能减轻手术对白内障患者切口的创伤、减少患者术后散光度,还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视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8)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平均眼压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39-4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9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有40眼,占40.82%,非糖尿病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45眼,占45.92%,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并发症有23眼,占23.47%;非糖尿病组并发症有12例,占12.24%,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均未影响视力。结论:对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在术前经过适当饮食控制以及使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同时治疗白内障及矫正屈光不正,提高患者视力,同时为对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1):120-121
目的:探讨鱼腥草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干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术前存在干眼症状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90例(9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鱼腥草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8周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液分泌(SehirmerⅠ)试验,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干眼患病率、泪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观察组OSDI评分、TBUT、荧光素染色评分和SehirmerⅠ试验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干眼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泪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术前存在干眼症状的白内障患者,鱼腥草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进一步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