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Planning》2016,(14):15-19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并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267例共1302眼,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为观察组(45例),按照1∶4的比例随机选取患者为对照组(180例),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眼别、白内障类型、术前眼压、术前视网膜电生理结果、术前和术后的视力、视敏度、分级以及吸烟饮酒史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以及术中后囊膜破裂对患者预后视力的效果影响。结果:性别、术前视力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P<0.05);且男性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观察组患者中晶状体核型Ⅲ度及以上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视力均差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所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术前视力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且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对患者预后视力的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8)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65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34只眼),对照组20例(31只眼),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转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2.9%,对照组为19.3%,观察组角膜元翳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为25.8%,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及角膜云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显著,其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使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6):44-47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覆盖治疗对翼状胬肉患者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翼状胬肉患者60例(63只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带蒂组和自体组,每组30例,带蒂组(32只眼)给予带蒂结膜瓣覆盖治疗,自体组(31只眼)给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带蒂组手术时间与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自体组(P<0.05);带蒂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自体组(P<0.05);带蒂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自体组(P<0.05);随访6个月后,带蒂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自体组(P<0.05)。结论:带蒂结膜瓣覆盖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4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视野等变化。结果 46例(49眼)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降低,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关闭部分开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并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155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72例(93眼)和对照组45例(62眼)。治疗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并生物羊膜移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治疗组、对照组翼状胬肉复发分别为6眼(6.5%)、15眼(24.2%),2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并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以明显的降低术后复发率,并能改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48只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其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w视力≥0.5者27眼(56.25%),视力≥0.3者37眼(77.08%);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1d角膜水肿5眼;术后1w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5):45-46
目的: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来研究翼状胬肉切除术前后角膜表面屈光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6-10月在本院眼科就诊的40例(4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手术前后分别行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记录主要参数,并比较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翼状胬肉切除术后,A、B两组各参数均明显低于术前,且A组各参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能够解除翼状胬肉对角膜的机械牵拉及压迫作用,降低散光,提高视力,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可降低复发率,有利于角膜屈光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9):54-55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即1.8 mm与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108例(108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并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54眼)。观察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1.8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2、5、10 d比较Schirmer试验、主观干燥异物感(DES)、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 d、5 d、10 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积分及角膜荧光染色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但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0 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评分、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及观察组术后30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 d及观察组术后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0 d以上各观察指标均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厚度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对患者术后泪膜与眼表稳定性影响较小,且较少引起干眼症表现,有助于术后视力尽早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1):129-13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胬肉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复发概率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72例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未复发组与复发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然后对复发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AD(转换)、术后3个月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AD(转换)每增加一单位(25°),复发的风险增加2.6倍,术后BUT每增加1秒,复发的风险降低88.6%。根据回归结果建立胬肉复发概率风险预测模型:P=EXP(16.997+0.979*X1-2.167*X2)/[1+EXP(16.997+0.979*X1-2.167*X2)],ROC曲线AUC=0.929,最佳截断点为0.297。结论:术后散光的增加、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的缩短为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构建的胬肉复发概率风险预测模型对胬肉复发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8-10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2014年3-6月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20眼)。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5 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术后2 h及1、2、3、5 d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5 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翼状胬肉大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及1、2、3、5 d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分别为(0.92±0.47)分、(0.58±0.45)分、(0.34±0.42)分、(0.19±0.31)分、(0.10±0.27)分,对照组分别为(3.11±0.75)分、(1.98±0.43)分、(1.59±0.66)分、(0.83±0.52)分、(0.43±0.27)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观察组为(0.76±1.31)分,对照组为(1.28±1.45)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2~6个月未见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缓解了患者疼痛和刺激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0):48-49
目的:考察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手术。A组进行单纯切除术,B组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2周、1月、6月、1年、2年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年的术后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创面溶解、复视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或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且两者具有价格便宜,方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31-33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泪液功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225例。根据术后对其预防复发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普拉洛芬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n=79)、对照A组(普拉洛芬,n=71)、对照B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n=75)。比较三组术后效果和复发情况、泪液功能指标及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A、B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眼症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试验等泪液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试验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预防的方案相比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的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助于患者的泪液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合并APACG患者25例(42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除两眼因视神经萎缩导致视力无改善外,其他所有患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显示,术后所有患眼的前房角深度比术前有明显的增加,术后眼压比术前有明显下降。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比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并发症少等优越性,是治疗白内障合并APACG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2):77-7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眼压和角膜散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青光眼52例(60眼)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26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A组),30例(34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B组).比较2组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内皮细胞计数,并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2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A组、B组降低的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术后视力≥0.3者A组为54.85%、B组为38.24%;术后视力提高率A组为84.62%、B组为67.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组术前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组并发症发生率(38.46%)较B组(29.41%)减少(P<0.05).结论 两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能有效降低眼压和提高视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新的联合手术方式,但其治疗的长期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需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9):70-71
目的:探讨缝针侧刃代替线剪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的线剪剪线完成手术,治疗组用缝针侧刃代替线剪断线完成手术。结果:治疗组的缝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眼部舒适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两组眼部舒适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拆线难易程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针侧刃断线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舒适度好的优点,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5):39-4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9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有40眼,占40.82%,非糖尿病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45眼,占45.92%,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并发症有23眼,占23.47%;非糖尿病组并发症有12例,占12.24%,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均未影响视力。结论:对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在术前经过适当饮食控制以及使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同时治疗白内障及矫正屈光不正,提高患者视力,同时为对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2):74-76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与透明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回顾性研究近一年内在本院接受矫正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3例(45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8例(15只眼),为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植入患者,B组15例(30只眼),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6、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前房反应、后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并发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没有医源性事故发生。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A组11眼(73.3%),B组19眼(6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A组中于术后24 h内高眼压2眼,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2%。B组术后12个月行YAG激光后囊切开3只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均有主诉夜间眩光症状,B组视近困难者6例。结论:两种手术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需充分做好术前沟通及术前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和评估。超高度近视行眼内屈光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
目的 观察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后段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有Ⅱ级以上晶状体浑浊伴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81例(86眼),采用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前后节联合手术。其中男性43例(46眼),女性38例(40眼),平均年龄(72.1±10.5)岁(60~83岁)。患者术前均行眼科常规检查、A/B超声检查及人工晶体度数测定。患者行23G微创切口穿刺后,先闭合眼内灌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保留前房粘弹剂,行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系统下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后行硅油或C3F8或眼内灌注液填充。观察患者视力改善状况、眼底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0±12.6)min(35~65 min)。86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80只眼(93.0%),不变者5只眼(5.8%),视力下降者1只眼(1.2%)。术后角膜水肿者10只眼(11.6%),前房反应25只眼(29.1%),经对症处理1周后均明显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有Ⅱ级以上晶状体浑浊且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釆用高速玻璃体切割并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可在术后快速提高视力,且较少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7):99-10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改良法与传统法术后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进行翼状胬肉治疗的患者370例(370眼),随机分成A组(采用传统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B组(采用改良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每组各185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对治疗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 2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A组复发率为7.56%,B组复发率为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降低手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