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9,(23):131-132
立法是治国之本,而教育是兴国之要。建立法治社会,稳固社会治安都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最近几年,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渐增,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管理,让每位大学生都知法、懂法、守法,是当下社会和高校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形势下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和管理进行探索,为了能够引导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49-54
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具有"社会整体性"与"校园区域性"双重属性。"社会整体性"高校法治文化的功能指向主要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播,其培育的着力点在于法治文化的认同;"校园区域性"高校法治文化的功能指向主要是高校的治理,其培育的着力点在于法治文化的建构。"社会整体性"的高校法治文化与"校园区域性"的高校法治文化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与冲突,但仍能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高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把握新时期高校法制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是高校对当代青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对高校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法制教育定位错误等问题,从而提出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新特点,广泛吸取各国的经验成果,探索出坚持和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从法治精神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关系来看,法治精神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保证,乡村文化建设是法治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二者统一于乡村治理的社会实践中。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需要从文化主体建设、文化内容建设、文化服务机制的完善以及实践路径的拓展等方面入手,通过积极有效的文化平台建设将法治精神弘扬到整个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223-224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法治社会的建成。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正在形成独特的法治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6)
本文结合目前大学生犯罪频频发生现象,通过调研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分析了非法学专业大学法制教育与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育差异,提出了在高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宣传活动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干预,防微杜渐地提高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和国防精神的综合教育。当前,全国高校都已开展起了国防教育,明确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更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保证。探析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第一准则,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是第一位的。法制教育不是附带的教育。法制教育不是课外的教育。把法制教育归人德育课程的一部分,或者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或者只作为课外兴趣活动,有其存在的背景和存在的理由。但是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法制教育的深入,我们仍然把法制教育放在以前的位置上,这是轻视法制教育的表现,必然降低法制教育的作用,不利于培养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
近年来,湖南各大高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依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三进"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当中,高校的法科学子,无一不起到自己法学学子的应有之义,模范带头,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制教育在高校德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人们对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目标、功能等方面定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高校法制教育定位应该是:性质的德育性,目标的素质性,功能的政治性,内容的思想性,方法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潜在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大学期间法律素养的培育,直接关系着其未来参与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就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人格而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核心观念包括主体性意识和守法精神,前者旨在强调大学生作为法治建设主力军应具有的主人翁精神和权利意识,后者旨在强调其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
法制教育是工科院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多数工科大学生经过学校的法制教育,能够遵纪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律义务,但同时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工科院校在当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途径与方法,以期培育工科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
科学精神已成为影响社会及其他各领域的重要精神资源。大学科学精神教育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精神培养等问题,导致科学精神缺失。高校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等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2):114-116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再生产的社会空间,承载着农耕文明创造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受到经济发展、旅游业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的诱惑和自然力的破坏等因素影响,大批优秀的传统村落连同其所承载的文化正逐渐消失,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锦屏县隆里所村为例,分析其保护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丰富,是我国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尝试通过"三化"探索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110-115
西方传统的审美观是以写实观念为基础的,到19世纪,随着法国大革命后贵族阶级的衰落以及中产阶级的兴起,需要有一种符合中产阶级趣味的艺术样式的出现。摄影术的发明争夺了原属于绘画的写实地位,同时,也成为画家们创作所参照的手段。摄影的写实功能迫使绘画向自己的本体回归,促进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8)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科学领域的灵魂,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科学的主人,创新精神势必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培养创新精神的方式层出不穷,其中,科技实践活动则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3)
八一精神是我党、我军和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共和国"军魂",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源头活水,成功哺育和影响了几代青年,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得以延续和发展。作为大学生的典型优秀代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中坚力量。传承和弘扬八一精神,就是要激活其红色基因和正能量,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70-71
文章就建设工程造价在项目工程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6点主张,施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尤其是工程造价对项目的控制,项目部要有自身的优势,对于造价应用做到预测合理化、控制常态化、管理多元化,努力把控好工程造价管理、工期的把握和质量的监控三者的矛盾,走出一条工程造价应用的新路子,努力加强和提高项目部造价工作能力,提高造价人员的自身素质尽量做到知识的系统化,承接工程造价的高效化,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