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3):113-114
多级压裂水平井(MFHW)能大幅度提高低渗气藏的单井产能,提高低渗气藏的开发效益,而准确计算气井产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是压裂优化设计、气藏科学开发的基础。为低渗气藏MFHW产能计算建立了一个严格的数学模型,综合运用Laplace变换、叠加原理、积分方程的边界离散求解法、矩阵理论等数学方法成功地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产能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分析了气层有效厚度、气藏渗透率、压裂缝条数、压裂缝半长、压裂缝导流能力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地层流入各条压裂缝流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气层有效厚度或气藏渗透率增大时,气井产量几乎呈线性增大;压裂缝条数、压裂缝半长、压裂缝导流能力增大,产量增大,但前期增速快,后期增速慢;地层流入各条压裂缝的流量在早期差别不大,晚期差别明显——端部流量大于中部流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为了提高水平井压裂方案优化水平,提高水平井产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平井压裂各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对主要影响因素归一化处理,明确了水平井压裂工艺参数与产量关系分析方法。通过理论与统计分析方法,绘制不同区块水平井压裂规模与产能、经济效益关系图版,给出了不同区块水平井布缝间距和压裂规模优化标准。在茂A、古B区块现场试验35口井,考虑极限泄油半径的水平井布缝间距优化设计方法与实际基本吻合,试验井初期平均日产液10.4 t,为方案预测产量的1.3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114-115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吞吐产能预测缺少合适计算模型的现状,通过建立加热区和未加热区的复合流动模型,考虑加热区和未加热区原油黏度的差异,研究了水平井单井热采吞吐产能预测的解析模型,推导了水平井热采吞吐相对于冷采的产能增产倍数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增产倍数主要受加热半径、油层厚度和水平段长度等因素影响。以渤海N油田热采水平井典型数据为基础建立机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吞吐轮次的加热半径,在此基础上,利用新模型计算了不同吞吐轮次的产能增产倍数,预测第一轮吞吐的增产倍数为1.6倍,该值与渤海N油田10口热采吞吐水平井第一轮吞吐效果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128-130
针对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对产能影响的问题,开展了考虑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影响的产能方程的建立。研究中采用渗流理论和惯性理论推导了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公式和对应的产能方程。并基于对动边界的认识不仅提出了高速非达西出现的临界渗透率、临界产量和临界压差的概念,而且提出了高速非达西边界表皮因子。研究表明,只有储层渗透率、产量或者压差大于临界值时,储层中才可能出现高速非达西渗流;而且高速非达西边界表皮是渗透率、孔隙度、临界雷诺数以及β的函数反映了地层性质对高速非达西区域的影响,表皮越大则高速非达西区域越小,动边界的影响越不能忽略。最后与常规产能方程比较发现,渗透率在1~10 m D时,本文产能方程的IPR曲线与其有明显的差异。提出了高速非达西动边界对产能预测的影响,提高了产能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115-117
当前,我国自贸区战略已经形成"1+3+7"梯度发展新格局,需要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为之提供相应的法治保障,而国家立法、授权立法、民主自治性立法以及制度内容的国际化是构建我国自贸区法律制度最为重要的立法问题。其中,国家立法作为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可为自贸区战略发展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法治保障,因此应尽早制定出台国家立法,并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原则变更适用与自贸区制度创新不相适应的上位法规定,同时制定一部"总法"合理约束和限制各地对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权限范围,避免地方恶性竞争和不公平市场竞争。授权立法可为自贸区一线管理机构提供更为充足的自主管理权限,充分发挥自贸区自由开放与自主创新优势,可借鉴经济特区先例,遵循建立独立行政区划→设置自贸区人民政府与人大及其常委会→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或国务院直接进行授权立法的传统流程建立自贸区授权立法制度,平衡法治稳定与改革效率之间的关系。民主自治性立法注重聆听来自基层的声音,符合自贸区战略所遵循的市场化运营理念,是创设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的主要路径,可通过自贸区立法知情权制度、立法民主监督制度、立法评估制度,建立完善自贸区立法参与机制,充分保障自贸区公众和市场主体参与自贸区立法的权利。制度内容的国际化可以推动我国自贸区尽快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并作为示范性对外开放窗口引领我国市场与国际接轨,应在加强对国际条约、国际惯例进行国内法转化的同时,注重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国际推广与红利共享。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178-184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储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结构呈强非均质性,潜在固相侵入、微粒运移、出砂、流体敏感性损害严重,水平井完井投产后自喷、气举困难,甚至没有产量。原井浆粒度分析、动态损害评价实验表明,原井浆对渗透率100 mD以上的储层保护能力不佳,返排恢复率低于50%。根据屏蔽暂堵原理对原井浆进行改性,并开展了改性浆粒度分析及动态损害评价;利用FEI Quanta 450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原井浆及改性浆的滤饼结构,借助分形几何理论分析了滤饼孔隙率、孔径和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改性钻井完井液能形成致密的滤饼,有效封堵储层孔喉,返排恢复率达90%以上。将改性配方应用到工区水平井钻井现场试验,投产后实现了开井高产自喷。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5):133-138
针对致密油储层通常会发育不同尺度的天然裂缝的地质特点,依据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以及基质的物性好坏,将致密油储层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及裂缝型。开展了不同储层类型下的生产特征研究,获得了对不同储渗模式下油井生产规律特征的认识。主要通过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符合不同储渗模式特点的模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其特点,研究证实裂缝是单井初期高产的必要条件,而具有较好储集能力的基质则是获得较高累产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对致密油开发部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断层及其破碎带是影响隧道正常施工的地质构造之一,尤其岩层产状为水平时,易产生塌方等灾害,加大了施工难度。在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基础上,对厦蓉高速巫帮1#隧道塌方的可能性和范围进行分析,采用超前小导管加双浆液注浆的方法对破碎带进行预加固,结合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变化,及时反馈于施工,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实践证明,此施工方法有效遏制了围岩变形,达到破碎带安全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储层井壁岩石垮塌失稳诱因,探索页岩气水平井井壁垮塌主要控制因素,应用室内力学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井下应力环境下页岩岩体力学空间各向异性及层理缝面力学性质,并结合焦页1HF井水平井实钻井下复杂情况,探讨了页岩的独特力学特性及其影响井壁岩石垮塌失稳的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焦石坝页岩岩体平行层理极为发育,层理缝面间力学强度弱,沿层理走向的页岩剪切强度远低于垂直层理走向;焦石坝地区页岩具有极强的力学参数各向异性,页岩的力学参数变化与取心方向密切相关,当取心方向与层理法向夹角β满足β=0°和β=90°时,页岩力学强度最高,在30°β90°范围内,页岩力学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β=60°时,页岩力学强度最低。该研究成功解释了涪陵焦石坝地区页岩水平钻井井壁岩石垮塌失稳的力学主控因素,为焦石坝地区页岩气水平钻井井身结构及工程参数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坑降水中非稳定井流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井点降水方式下的基坑渗流场状态,推导出了干扰井群变流量非稳定井流公式,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首次建立了冲击波-抗压强度、冲击波-回弹-抗压强度的测强曲线,对其推定的火山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验证,并与现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推定火山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误差较大;冲击波法、冲击波-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更适用于火山石混凝土,且冲击波-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误差更低,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9.3%、11.3%,该曲线对小型构件钻芯验证结果的相对残差在±11%以内,残差在±6 MPa以内.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4):520-522
目前储层描述主要有反演和地震属性2种方法,但在中拐地区应用效果都不理想,因此,井震相关选优法储层预测技术也就应运而生。该方法要求首先在地震上标定砂体的位置,然后在区内每口单井上划出砂厚,第三步在包含砂体的地震时窗内提取尽量多的地震属性,第四步用单井砂厚和地震属性做相关,找出相关性高的地震属性预测砂体,最后,结合正演指出区内含油气的有利区。该方法在研究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71-80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青年教师存在基本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均偏低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评价机制、师资培训诸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提升高职旅游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书热情;另一方面,学校要建设良好的教学平台,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