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轻金属》2017,(9)
本文对粗四氯化钛中固相物杂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钛渣熔盐氯化过程中关键罐区的粗四氯化钛进行了静置沉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过程生成的VOCl_3、SiCl_4、AlCl_3、FeCl_3低沸点杂质进入粗TiCl_4中。粗TiCl_4的静置沉降可有效降低高固相物杂质粗四氯化钛中FeCl_3、AlCl_3的含量,且沉降效率随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当沉降时间大于25h后,静置沉降分离基本停止,静置沉降后粗四氯化钛中的FeCl_3含量、AlCl_3含量分别可降至0.0017%、0.0005%。  相似文献   

2.
简议氯化法生产粗四氯化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氯化法生产粗四氯化钛工业生产及沸腾氯化与熔盐氯化工艺原理,结合现有技术特点探讨了未来粗四氯化钛制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结合理论和生产实际研究发现,采用铝粉除钒的四氯化钛精制工艺时,CTT中的FeCl3含量会影响CTT的除钒效率,FeCl3含量较高会造成除钒后的四氯化钛中VOCl3含量超标,同时会引起四氯化钛中AlCl3含量上升.在熔盐氯化过程中,应将生成的大部分FeCl3和AlCl3与碱金属氯化物形成的稳定络合物,通过排盐和收尘渣的形...  相似文献   

4.
针对熔盐氯化各工序中固含量偏高、波动大、控制困难的问题,对氯化工序全流程TiCl4固含量展开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淋洗罐内固含量偏高、冷凝工序温度控制偏高造成粗TiCl4固含量偏高和沉降过程效果不明显。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熔盐氯化炉欠氯反应技术、收尘室和淋洗系统温度控制技术及沉降控制技术等技术措施,有效降低了淋洗罐和粗TiCl4中的固含量,使淋洗罐内的固含量稳定控制在200 g/L以内,平均值为133.62 g/L;粗TiCl4中的固含量控制在15 g/L以下,减小了固含物对氯化系统和成品的影响,为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为粗TiCl4精制的产能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轻金属》2017,(8)
分析研究了镁热还原四氯化钛制备海绵钛的生产过程中,还原液位控制对还原温度、还原周期、海绵钛质量的影响,并考察了两次加镁对还原液位控制与海绵钛质量影响。结果表明:还原炉1区温度随还原液位的升高而升高,还原液位偏高会引起海绵钛产品的布氏硬度与Cl、Fe含量增加;爬壁钛比例随还原液位降低而增加,平均增加约2.8%。  相似文献   

6.
熔盐氯化是高钛渣氯化生产四氯化钛的主要方法,它对物料粒度的适应范围较宽,能够处理沸腾氯化不宜处理的高钛渣.不同的物料配比,高钛渣的氯化率不一样,四氯化钛产出量也不一样.笔者通过对某公司现有熔盐氯化炉生产中不同物料配比试验,找出实际生产中合理的、经济的物料配比方案,同时,验证熔盐氯化炉氯气进炉速度与实验时氯气速度的吻合程...  相似文献   

7.
《轻金属》2016,(5)
对钛渣熔盐氯化过程中的稳定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原料品位、原料粒度、熔盐成分控制、氯气浓度、熔盐温度对氯化过程稳定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品位、混合氯气浓度对氯化过程影响相对较小;钛渣与石油焦为140~300目、熔盐温度为770~780℃时,对应的熔盐成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TiCl4铝粉除钒工艺存在的稳定性差、精TiCl4产品质量波动、产出率偏低等问题,对影响粗TiCl4铝粉除钒过程的低价钛矿浆制备、蒸馏及精馏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价钛制备中,反应罐压力和停氯温度的控制是影响低价钛矿浆制备质量的关键因素,分别控制在100~110℃和-1.5~-1.8 kPa;蒸馏系统排渣比设定在1.6%,将残渣固含量控制在200~220 g/L范围,对精四氯化钛产量、质量影响显著;精馏系统残渣排放比例设定在2%,残渣中的固含量在30~45 g/L范围,有利于提高精四氯化钛产出率。  相似文献   

9.
《轻金属》2016,(2)
对高钙镁钛渣熔盐氯化过程中的熔盐成分控制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进料与配料稳定性、熔盐温度控制、氯气浓度生产负荷展开了对比分析,考察各因素对熔盐成分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配料过程中的偏差、控制熔盐温度为760~780℃、适当提高氯化炉产量有助于熔盐成分中TiO_2与C含量合格率的提升;当混合氯气的浓度大于78%时,氯气浓度对熔盐成分中TiO_2与C含量的合格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四氯化钛是钛、钛白、化纤、橡胶、化工和军工等工业中的一种中间原料或半成品及成品,但用量最大的还是海绵钛工业和氨化法钛白工业.我国的四氯化钛生产起步较晚,50年代末随海绵钛工业的建设开始建半工业化的装置,到60年代末生产能力基本具备了5000~7000t的规模,发展到现在,其能力接近5万t的规模.氯化工艺也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改进.我国由60年代的固定层氯化工艺到80年代演变成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沸腾氯化工艺和熔盐氯化工艺.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主要是在控制水平上.  相似文献   

11.
钛铁矿在特定条件下选择氯化可获得四氯化钛和金属铁,其基本反应可能为:2FeCl_2(气)+TiO_2(固)+2C=TiCl_4(气)+2Fe(固)+2CO (1)氧化钛的稳定形式为Ti_2O_3,故此基本反应更确切的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700~1000°C温度范围内金属锑在Na2CO3-Na Cl二元熔盐中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金属锑的溶解平衡可以在3 h内完成,同时锑的溶解量随熔体黏度的降低而减少。在700、800、900和1000°C时锑的饱和溶解量分别为5.42%、2.42%、0.75%和0.68%,较高的温度和适量的Na Cl含量可以降低锑的溶解量。不溶解的锑沉聚于熔盐底部,不与熔盐反应。溶解在熔盐表面的锑容易被氧化,而溶解于熔盐中的锑以金属态的形式随机地分布于熔盐中,形成夹杂。  相似文献   

13.
在对熔盐氯化工艺中熔盐氯化炉内的反应与传质等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熔盐氯化炉的热平衡方程,并对影响热平衡方程的因素氯气流速,含氧量及温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以Na Cl为氯化剂、采用氯化焙烧法从难选含碳质金矿中同时回收金和锌的新工艺。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Na Cl含量对金、锌挥发率的影响。采用SEM、EDS和XRD对反应机理和相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0%Na Cl、焙烧温度为800°C、焙烧时间为4 h、气流速度为1 L/min的最佳条件下,金、锌的挥发率分别为92%和92.56%。在低温氯化焙烧阶段,一定的硫含量有利于金、锌的氯化反应;在高温氯化焙烧阶段,含钒云母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含钒氧化物有利于金、锌的氯化挥发。最后,金、锌的氯化挥发物可被碱性溶液回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Q235钢板电渣堆焊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参数,获得最佳焊接参数为:电流390A,电压32 V,焊接速度26 m/h。通过分别在焊剂中添加3%、6%、9%氮化铬合金粉末,研究氮元素对堆焊层组织和耐腐蚀性的影响。Fe Cl3浸泡试验、10%草酸电解试验和极化曲线试验表明:氮化铬的添加提高了堆焊层金属的点蚀电位,有益于钝化膜的稳定,抑制铬的碳化物生成,减少贫铬程度,增强晶间腐蚀抗力,提高在3.5%Na Cl中的自腐蚀电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四氯化钛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沸腾氯化技术和熔盐氯化技术制取粗TiCl4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矿物油除钒精制TiCl4工艺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指出了沸腾氯化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高熔盐氯化生产能力的措施,并就这2种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对比。我国具有矿物油除钒精制TiCl4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取得了多项技术进步,包括热交换节能措施、多个反应罐串联运行和强制循环外加热技术。最后分析了矿物油除钒工艺对海绵钛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简单地介绍了国内外铝合金熔体除氢的技术方法;以5052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熔炼温度对氢含量的影响,并对试验所采用的熔剂法(C2Cl6)和固定喷吹法(N2喷吹)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熔炼工艺参数:C2Cl6精炼剂使用量为熔液质量的3%,N2流量为2.0L/min。  相似文献   

18.
工业上生产TiCl4的工艺主要是沸腾氯化和熔盐氯化.我国钛矿资源的普遍特征是Ca、Mg含量高,生产TiCl4首选工艺是熔盐氯化,熔盐氯化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氯化铵法处理氟碳铈矿原矿提取稀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冕宁含稀土原矿经Na2 CO3脱氟后 ,采用氯化铵焙烧法提取稀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脱氟最佳条件 :温度650℃ ,脱氟剂用量m(Na2 CO3) /m(原矿 ) =0 .2 5,反应时间 30min ,原矿脱氟率达到 95%以上。同时考察了温度、时间及NH4Cl对脱氟原矿稀土氯化的影响 ,在优化条件下氯化 ,其稀土回收率达到 95%以上。浸出液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氯化过程中Fe ,Si和Al的溶出量很少 ,有利于该浸出液中稀土的提取与分离。  相似文献   

20.
《轻金属》2015,(6)
本文以高铝粉煤灰提铝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活性硅酸钙为吸附剂,研究了活性硅酸钙添加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活性硅酸钙吸附铝酸钠粗液中铁化合物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硅酸钙加入量为10g/L、吸附温度70℃、吸附时间60min的条件下,铝酸钠粗液中Fe2O3质量浓度由8.6mg/L降低至2.53mg/L,除铁率达70.59%。吸附过程对铝酸钠粗液成分及活性硅酸钙固相组成影响很小;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机制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