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8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 88例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85例治愈,3例复发,治愈率为96%,复发率为4%,所有术眼眼球运动正常,无感染、未见移植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0):48-49
目的:考察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手术。A组进行单纯切除术,B组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2周、1月、6月、1年、2年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年的术后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创面溶解、复视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或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且两者具有价格便宜,方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并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155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72例(93眼)和对照组45例(62眼)。治疗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并生物羊膜移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治疗组、对照组翼状胬肉复发分别为6眼(6.5%)、15眼(24.2%),2组翼状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并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以明显的降低术后复发率,并能改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5):45-46
目的: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来研究翼状胬肉切除术前后角膜表面屈光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6-10月在本院眼科就诊的40例(4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手术前后分别行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记录主要参数,并比较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翼状胬肉切除术后,A、B两组各参数均明显低于术前,且A组各参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能够解除翼状胬肉对角膜的机械牵拉及压迫作用,降低散光,提高视力,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可降低复发率,有利于角膜屈光状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8)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46只眼)确诊为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26只眼)实施联合手术,对照组20例(20只眼)实施分期手术。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半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进行顺利,与术前视力情况相比,术后7d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后囊膜破裂数、翼状胬肉复发及并发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手术和后期恢复用时短,同时也保证了手术安全,手术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6):44-47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覆盖治疗对翼状胬肉患者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翼状胬肉患者60例(63只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带蒂组和自体组,每组30例,带蒂组(32只眼)给予带蒂结膜瓣覆盖治疗,自体组(31只眼)给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带蒂组手术时间与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自体组(P<0.05);带蒂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自体组(P<0.05);带蒂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自体组(P<0.05);随访6个月后,带蒂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自体组(P<0.05)。结论:带蒂结膜瓣覆盖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7):154-155
翼状胬肉发病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率高,为降低复发率,国内外眼科学工作者从手术方式、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方面进行着大量研究,本文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8-10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2014年3-6月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20眼)。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5 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比较术后2 h及1、2、3、5 d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5 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翼状胬肉大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及1、2、3、5 d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分别为(0.92±0.47)分、(0.58±0.45)分、(0.34±0.42)分、(0.19±0.31)分、(0.10±0.27)分,对照组分别为(3.11±0.75)分、(1.98±0.43)分、(1.59±0.66)分、(0.83±0.52)分、(0.43±0.27)分,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观察组为(0.76±1.31)分,对照组为(1.28±1.45)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2~6个月未见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缓解了患者疼痛和刺激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99-10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改良法与传统法术后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进行翼状胬肉治疗的患者370例(370眼),随机分成A组(采用传统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B组(采用改良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每组各185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对治疗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 2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A组复发率为7.56%,B组复发率为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能降低手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单剂量丝裂霉素C(MMC)局部注射对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MMC对翼状胬肉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组织,留标本作病理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翼状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 0.1ml(0.4 mg/ml),注射药物后3~10周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留标本.C组为患其它眼病而无翼状胬肉者的球结膜.各标本做HE染色,观察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B组翼状胬肉头、体部可见血管减少,基底膜附近小血管萎缩;成纤维细胞减少,且胞体小,核深染,核形态不规则,胞浆欠清晰.A、B组标本血管数量明显较正常结膜多,呈散在分布.A组头、体部的血管、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与B、C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注射MMC后1个月内有结膜水肿、充血,但逐渐减轻,部分患者注射MMC后,有眼痛症状.经治疗后减轻.使用MMC的B组未出现因使用MMC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血管和成纤细胞有抑制作用;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9):70-71
目的:探讨缝针侧刃代替线剪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的线剪剪线完成手术,治疗组用缝针侧刃代替线剪断线完成手术。结果:治疗组的缝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眼部舒适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两组眼部舒适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拆线难易程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针侧刃断线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舒适度好的优点,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31-33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泪液功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225例。根据术后对其预防复发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普拉洛芬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n=79)、对照A组(普拉洛芬,n=71)、对照B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n=75)。比较三组术后效果和复发情况、泪液功能指标及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A、B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眼症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试验等泪液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以及1、3个月,试验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预防的方案相比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的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助于患者的泪液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
目的:分析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病灶清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根据患者角膜溃疡的位置与有无角膜穿孔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针对患者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结果:术后45例痊愈,5例结膜瓣回退;再次进行结膜瓣遮盖加睑裂缝合术联合药物治疗,3例痊愈,1例结膜瓣再次脱落,改用板层角膜移植术;1例反复行结膜瓣遮盖术3次,导致角膜自溶。最终48例通过结膜瓣遮盖术治愈。结论: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8)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平均眼压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6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确切,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各43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4)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7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予以去骨瓣减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1):117-1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与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LUAO-M)治疗子宫肌瘤(U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于本院产科诊断为UM的患者9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M组与LUAO-M组,各49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LUAO-M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M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L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AO-M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低于LM组的28.57%(P<0.05);随访过程中,LUAO-M组复发率为2.04%,低于LM组的16.33%(P<0.05)。结论:LUAO-M治疗UM,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胆囊炎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3例和开腹手术组35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手术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