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夫米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24周HBV DNA<500率、HBV DNA<1000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观察组ALT复常率为72.5%,对照组为62.5%,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周,观察组ALT复常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组给予阿德福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病毒载量、HBe Ag/HBs A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4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血清HBe Ag/HBs A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HBe Ag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9%、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 DNA及连续监测法检测ALT水平,并分析HBV DNA与HBsAg的相关性。结果 40例乙肝患者治疗前HBV DNA水平为(7.12±0.97)×106IU/mL,HBsAg水平为(1.91±0.37)×103IU/mL;经阿德福韦酯治疗3个月HBsAg已下降,6个月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HBV DNA显著下降(P<0.05);治疗两年后HBsAg和HBV DNA降至较低水平即(0.86±0.77)×103 IU/mL、(3.12±0.72)×102 IU/mL;治疗3个月ALT显著下降,治疗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治疗两年后其中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耐药,从而导致HBV DNA、HBsAg和ALT水平反弹;同时HB-sAg与HBV DN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定期检测HBsAg浓度,有助于评估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疗效和及时发现耐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乙肝舒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乙肝舒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 DNA转阴率、HBe 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和HBe 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乙肝舒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72-80
目的:探讨研究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接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面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用药安全性,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AST、ALT、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均随之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24周后,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BV-DNA转阴率为51.85%;对照组为38.46%,说明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4):579-580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BeAg和(或)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黄芪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后观察HBeAg和HBV DNA的转阴率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后,治疗组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9.4%、41.8%、53.7%、44.9%,对照组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6.5%、39.8%、52.4%、42.7%,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24周后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48周后,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芪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恢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7):63-66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分别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14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ALB和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时,恩替卡韦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但两者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21-22
目的:对比分析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52例耐药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肝功能指标、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提高耐药CHB患者临床疗效,降低HBV病毒载量,提高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HBeAg转阴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6)
目的分析e抗原阳性的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室治疗的105例e抗原阳性HBV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2例列为对照组,拉米夫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53名患者列为研究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HBV抗原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的82.69%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增高为92.45%(P<0.05);在各指标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HBe Ab/HBe Ag转换率、HBs 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呈明显增高(P<0.05)。ALT水平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改善血清ALT、HBV DNA水平,提高HBe Ab/HBe Ag转换率、HBs Ag及HBV DNA阴转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药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过48周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ALB及P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24及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和单用恩替卡韦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但是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并不比单独用药明显。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能有效改善肝脏功能,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5):21-2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肝脏纤维化、肝功能、炎性因子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5.759、10.558、14.751,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957、14.833、20.983,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933、12.394、8.360,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有助于阻止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进展,改善肝功能,可能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9)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结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和HBV-DNA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状况,分析两种用药方式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和HBV-DN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ALT、AST和HBV-DN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ALT、AST和HBV-DNA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运用四君子汤四逆散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与单纯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相比,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2):10-17
目的:对比分析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60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拉米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各30例。拉夫米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IL-10、IFN-γ、HBV DNA转阴率,并比较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BIL、ALT、IL-10、IFN-γ和MELD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ALB、PTA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的IL-10、IFN-γ及MELD评分均低于拉米夫定组,PTA、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的TBIL、ALT均低于拉米夫定组,ALB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相对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相关ACLF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4):26-2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试验组予以替比夫定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以及HBe Ag血清学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与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比单用替比夫定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7):23-29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肝(CHB)患者补体C3、CRP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164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组在疗程的前24周联用苦参素。在治疗前、24周和48周分别检测补体C3、CRP及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24周及48周察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和器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2):25-2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调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ALT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周以及第24周时,治疗组ALT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周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Be Ag恢复情况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HBe 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HBe Ag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临床起效较快,药物用作较明显,同时对于HBV的抑制效果较干扰素治疗更为明显和有效。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不断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0):1973-1975
目的:观察扶正透邪方联合耐拉米夫定治疗耐药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对HBV-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30例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扶正透邪方(黄芪30 g,三七5 g,苦参5 g,叶下珠15 g,三叶香茶菜15 g)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复常率、HBV-DNA复常率、HBeAg血清学应答及HBV-YMDD位点的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24周的临床研究。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生物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HBe Ag血清学应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未发现变异位点恢复,治疗组发现1例变异位点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透邪方可提高耐拉米夫定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有可能促进HBV-YMDD变异位点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385-387
目的:探讨肝康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在抑制乙肝病毒突变中的效果,筛查可用于预防乙肝病毒突变的中药或联合制剂。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87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中药组39例、拉米夫定组62例、阿德福韦酯组54例及联合用药组32例。中药组在对症护肝的基础上服用肝康颗粒,不使用任何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组口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组在口服拉米夫定的同时,使用中药肝康颗粒。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耐药水平,对比各组HBV-DNA载量、谷丙转氨酶水平及乙肝病毒耐药率。结果:经相应治疗后,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和阿德福韦酯组的突变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HBV-DNA含量与阿德福韦酯组和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康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对降低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含量有明显效果;与单用拉米夫定相比,可显著降低乙肝病毒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4):10-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94例CHB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A组,73例)和未合并NAFLD组(B组,121例),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1次/d)治疗5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AST、ALT指标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LN、PCⅢ、CI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NAFLD影响CHB患者肝功能恢复和肝纤维化进展,也降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