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4):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及手术前后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18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13~15分,60例),中度组(9~12分,60例)和重度组(3~8分,60例),入院时手术指征明确者急诊手术治疗,采集所有患者伤后12 h、24 h、3 d、7 d、14 d、28 d静脉血,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UCH-L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水平,随访6个月分析UCH-L1及NSE水平动态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应用Spea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清UCH-L1及NSE水平与GOS评分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比较,中度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手术后预后不良组血清UCH-L1及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血清UCH-L1与NSE水平动态变化分析,轻度组伤后24 h达到峰值,中度组伤后3 d达到峰值,重度组伤后7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良好组伤后3 d达到峰值,手术后预后不良组伤后7 d达到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334-337
目的:观察石菖蒲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血清炎症因子及s100B、NSE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吡拉西坦治疗组(阳性组)、石菖蒲高剂量组、石菖蒲低剂量组,每组24只。空白组除外,其余动物复制颅脑损伤模型,成模24 h后,阳性组给予吡拉西坦组灌胃[3.6 g·(kg·d)~(-1))],供试药组给予石菖蒲高剂量、低剂量[高剂量2 g·(kg·d)~(-1),低剂量1 g·(kg·d)~(-1)]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于第1、7、14天动物分批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期,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ES)水平;各组动物取脑组织,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各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6、s100β及NSE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各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石菖蒲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动物模型中血清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降低血清S100B、NSE蛋白水平,减轻脑组织水肿的病理损伤,提高模型动物认知障碍,有效改善颅脑损伤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1):69-70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NSE、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行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治疗。于溶栓前,溶栓后1、7 d,检测两组炎症因子、NSE、S-100β蛋白表达水平,并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溶栓后1 d,两组血清IL-6、TNF-α、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上调,但至溶栓后7 d两组含量均较溶栓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溶栓后1、7 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为(5.48±0.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0.98)分(P<0.05)。结论:丁苯酞可改善超早期脑梗死再灌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下调NSE、S-100β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对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r-Hu 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患者脑血流,统计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两组NSE、VEGF、S-100B水平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血流速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两组GCS、GOS评分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r-Hu EPO干预,可下调NSE、VEGF、S-100β蛋白表达,减轻脑血管损伤程度,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30-31
目的:分析血清H-FABP的动态监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本院收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纳入26、23、2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清H-FABP水平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间(重度残疾、中度残疾、恢复良好)间入院后24 h血清H-FABP水平差异。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各个时间段血清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间血清H-FABP水平历时性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H-FAB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血清H-FABP水平最高点出现在入院后1 d。不同预后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 h血清H-FAB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预后越差者血清H-FABP水平越低(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呈正相关,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4):126-130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对其伤后第1、3、7、14天的D-二聚体和CRP浓度进行检测。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D-二聚体和CRP浓度进行检测,以此来研究颅脑损伤患者CRP、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CRP、D-二聚体含量在第1天时最高,从第3天开始下降,第7、14天出现持续下降的现象(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点的CRP、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1天,CRP、D-二聚体含量和GOS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RP、D-二聚体在颅脑损伤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用来对患者伤情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8):40-4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SD大鼠颅脑损伤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分别给予UTI组和Control组连续3 d UTI 300 000 U/(kg·d)及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除SO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打击后,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四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连续切片行HE染色后计算脑损伤的体积,经尾静脉采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B蛋白及NSE浓度变化。结果:UTI组颅脑损伤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损伤体积均小于Control组(P<0.05),同时UTI组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浓度均低于Control组(P<0.05),且UTI组、Control组及TBI组三组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浓度均呈双峰变化。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降低实验大鼠颅脑损伤早期血清S100B蛋白及NSE浓度,减轻脑水肿及脑组织损伤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5):47-48
目的:研究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肌酸激酶(CK)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干预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GCS评分及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4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Vm、Vs、PI、CK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m、Vs均高于对照组,PI、CK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损伤能够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脑代谢、血流指标、显著降低其血清CRP水平及CK水平,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9):63-65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在急性颅脑损伤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组(30例)、中型组(30例)和重型组(30例),检测三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同时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第1、3及7天时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结果:各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临床分型逐渐加重,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第1、3及7天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发病日期逐渐延长,血清P-selectin及D-Dime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P-selectin表达与D-Dimer表达呈正相关性关系,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选择素在急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评估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38-4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