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鸡蛋蛋清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微观结构、凝胶过程以及凝胶性状的作用机理,综述了糖基化、盐、酶、pH值及添加NaCl或调节pH值分别协同糖基化、酶等影响鸡蛋蛋清蛋白热诱导凝胶化的研究现状,并对鸡蛋蛋清蛋白热诱导凝胶的研究方向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广西酵米面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规律,为有效开展防制酵米面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对1996-2005年广西酵米面食物中毒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996-2005年广西共报告11起酵米面中毒,中毒77人,死亡50人,病死率64.94%。中毒地点主要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巴马、隆林、凌云等8个山区县的农户,中毒原因系食用制作后贮存多日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酵米面所致。调查结果显示,酵米面食物中毒是危害广西西北部山区村民身体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做好宣传教育,使村民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改变食用制作后贮存多日的酵米面习俗,是防止酵米面食物中毒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原料乳中嗜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来自河北保定一牛场的原料乳中筛选出12株嗜冷菌,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数据,其中8株嗜冷菌被确定为荧光假单胞杆菌,1株嗜冷菌被鉴定为食醇鞘氨醇杆菌,3株嗜冷菌被鉴定为短黄杆菌.对不同季节的原料乳采样表明,按数量统计,荧光假单胞菌在嗜冷菌中占的比重大于40%.生长性状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PF5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初始pH值为7时能促进其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介质的pH值逐渐上升到8.3,并长时间保持稳定和产生蛋白酶.  相似文献   

4.
研究使用水和乙醇作为提取剂对生姜浸提制得提取液,确定最佳的料液比分别为1∶12和1∶14。并且探究微波辅助浸提所制得的提取液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可知微波辅助水浸提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12,微波功率200 W,提取时间3min。微波辅助乙醇浸提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14,微波功率150 W,提取时间2.5min。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假单胞菌SK17.001为出发菌株,转化乳糖生产乳糖酸。通过研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对乳糖转化率影响,表明荧光假单胞菌SK17.001的最适合转化条件为:培养温度30℃,pH6.5,250mL摇瓶中液体培养基装液量为30mL,摇床转速为200r/min,最佳氮源为1%蛋白胨和1%酵母膏,培养时间55h,乳糖浓度为3%时,转化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较高活力的产脂肪酶菌株,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对该脂肪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最佳碳源为糊精、氮源为硫酸铵,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起始pH为7.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隆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ndensis)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两种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在亚抑菌浓度下采用结晶紫微孔板染色法测定了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两种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和粘附情况。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两种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隆德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00和1000 mg/mL,在500 mg/mL的亚抑菌浓度下,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对隆德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显著抑制效果,能够显著降低两种假单胞菌在接触面上的粘附量(p<0.05)。桃金娘果实花色苷提取物具有开发为隆德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抑制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具有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能力的微生物,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混合菌群中的DON降解菌。从土壤中获得具有DON降解能力的混合菌群LG-6,并发现不同梯度稀释倍数的混合菌群之间DON降解效果具有明显差异。稀释至10-7时混合菌群LG-6-7能完全降解DON,而稀释至10-8时混合菌群LG-6-8不能降解DON。对这2?个混合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混合菌群LG-6-7包括假苍白杆菌属、节细菌属、假单胞菌属、代尔夫特菌属和德沃斯氏菌属,而混合菌群LG-6-8包括假苍白杆菌属和节细菌属。故推测假单胞菌属、德沃斯氏菌属和代尔夫特菌属在降解DON的过程中必不可少。此外,假单胞菌B6-24和德沃斯氏菌A6-243混合培养时,48?h内完全降解DON。该混合菌群培养温度为37?℃、pH?7.0,培养基为MMT培养基,并发现该混合菌群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对DON进行降解。本研究发现能完全降解DON的假单胞菌B6-24和德沃斯氏菌A6-243混合菌群,为呕吐毒素生物脱毒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0kV/cm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100kV/cm高场强脉冲电场(PEF)杀菌系统,以荧光假单胞菌为试验靶细胞,经PEF作用180s,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处理前后的对比情况,发现经PEF处理过的菌体细胞壁发生了破坏,细胞膜上形成不可修复的穿孔,细胞内含物和细胞碎片泄漏,导致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的流失,致使细胞死亡。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EF杀菌系统可用于液态食品的杀菌处理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加压CO2对乳中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处理压力、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分别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杀菌条件。结果表明:当压力为7 MPa,时间为70 min,温度为40℃时,加压CO2对荧光假单胞菌杀菌率为99.80%。  相似文献   

11.
针对荧光假单胞菌分子检测靶点gyrB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标准质粒,绘制标准曲线,建立荧光假单胞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体系。特异性评价表明该体系能够特异性检测荧光假单胞菌,其他细菌均无检出。灵敏性检测结果表明纯DNA水平灵敏度可达14.3 fg/μL,纯培养物水平上检测灵敏度为3.0×102 CFU/mL。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低浓度背景干扰菌时,对上述体系检测灵敏度没有影响。人工污染样品检测表明适当增菌可检测到荧光假单胞菌,说明Taq Man探针real-time PCR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运用国家安全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过程烦琐,周期较长,不利于监管。然而,实时荧光PCR检验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检验检测中。本文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目标基因进行扩增。然后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其他5种细菌和梯度含量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只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他细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本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较好,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 CFU·mL-1。同国家安全标准方法相比,实时荧光PCR法所用时间更短,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离到一株耐镉菌株XZC1,结合菌落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将该菌在含Cd2+液体LB培养基中进行连续培养,获得菌体生长情况,分析该菌株镉耐性是否与质粒相关,检测菌株对其他几种重金属的耐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是Pseudomonas sp.,在Cd2+浓度为400mg/L LB培养基中可正常生长;经过质粒消除的XZC1不具有镉耐性,说明该菌株的镉耐性基因存在于大质粒上;XZC1对Fe2+、Cu2+、Mn2+、Ni2+的耐性较强,在400mg/L以上。菌株XZC1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有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与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条件,对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最低检出限进行评估,并对其在冷藏鸭肉样品中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退火温度为60℃,探针浓度为500 nmol·L-1;60株受试菌株的特异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方法具有极高的特异性;扩增效率和最低检出限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扩增效率良好,检出限为102 CFU·g-1;利用构建的快速检测方法对冷藏期间生鲜鸭肉产品中的荧光假单胞菌进行检测,未减菌组产品中有荧光假单胞菌检出,其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本文优化后的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荧光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检测效率高,可在5 h内实现快速检出,可有效用于鸭肉中的荧光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氯化钙(CaCl2)对食品腐败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被膜形成特征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法、菌体计数、苯酚-硫酸法、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Ca2+对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多糖分泌、被膜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Ca2+刺激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随着浓度增加被膜形成增强,其中1 mmol/L促进最明显,而高于10 mmol/L作用减弱,并且Ca2+不影响浮游细菌生长;同时,0.1 mmol/L和1 mmol/L Ca2+对胞外多糖、薄膜和泳动性均呈现促进效果,而高浓度下呈现抑制;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假单胞菌对照组、1 mmol/L和20 mmol/L Ca2+处理组的成熟生物被膜厚度分别为20.0、40.0 μm和25.0 μm,其中添加1 mmol/L Ca2+显著增加PF07被膜厚度、菌体和胞外聚合物分泌量,使被膜结构更致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1 mmol/L Ca2+刺激菌体黏附素lapA、藻多糖alg、鞭毛flgA基因表达量增加3~4 倍,并且Ca2+均显著刺激AHLs合成酶luxI基因的表达,提示Ca2+影响生物被膜与群体感应密切相关。可见,食品介质中CaCl2通过影响菌体黏附行为、胞外分泌物、基因表达导致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特征和结构的改变,该研究为复杂的食品介质中腐败菌生物被膜形成和黏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山冻土中产低温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从新疆天山冻土中筛选得到的产低温蛋白酶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为Pseudomonas sp.(假单胞菌属)N-8。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10,酵母粉8,酪蛋白20,K+0.4,pH 7.0。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产生的低温蛋白酶最适作用pH为7.0,在pH 7.0~8.0呈现良好的稳定性;最适作用温度为25℃,在25、35、45℃下均呈现良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Cu2+、K+、Ca2+、Mn2+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Cu2+抑制作用明显,Fe2+、Mg2+、Na+、Zn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以群体感应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V026检测模型,确定绿原酸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结合HPLC-MS/MS检测其对荧光假单胞菌释放信号分子的影响。以胞外酶活性、嗜铁素、群集与泳动为评价指标,通过添加外源信号分子分析绿原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活性及腐败特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荧光假单胞菌正常生长的剂量下,绿原酸可以减少其信号分子的产生,明显抑制荧光假单胞菌嗜铁素的产生、胞外蛋白酶、胞外脂肪酶活性、群集与泳动等相关腐败特性,且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更趋明显。因此,绿原酸具有较好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该研究为绿原酸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荧光假单胞菌的危害及其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隶属于假单胞菌属,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嗜冷致病微生物。它能够产生极其耐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在高温处理后仍有残留,并在食品储藏过程中继续分解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产品的风味和质地发生变化。因此,研发出一种既快速又实用的荧光假单胞菌检测方法成为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食品中荧光假单胞菌的危害特点及国内外的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荧光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探究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 CP)处理模式对冷藏南美白对虾中常见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CP直接处理和循环处理P. fluorescens,研究了两种处理模式下臭氧含量动态变化对P. fluorescens的生长曲线、细胞活力,生物膜形成、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和南美白对虾菌落总数及假单胞菌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两种处理模式在CP处理3 min或3 cycles后,包装内臭氧含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50±10) mg/m3和(874±20) mg/m3。CP循环处理模式使得臭氧含量随处理循环数递增,因此获得更长的臭氧存在时间从而具有更大的抑菌能力。P. fluorescens生长曲线表明CP处理使得菌体延迟期变长且对数生长期推迟。此外,CP处理后的P. fluorescens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CP-1 min,CP-3 min和CP-3 cycles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33.03%、5.90%和4.82%。同时相比CP-3 min组,CP-3 cycles组的P. fluorescens生物膜OD值下降27.6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性和核酸蛋白泄漏量结果表明,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受损可能是P. fluorescens失活的直接原因。对虾保鲜测试结果证实,贮藏第6 d,CP-3 cycles组虾体中的菌落总数和假单胞菌数相比CP-3 min组分别降低了58.02%和79.54%。结论 CP循环处理模式通过延长对臭氧与对虾的暴露时间,提高了对P. fluorescens的灭活效果,同时还具有更优越的保鲜能力。本研究为开发基于CP技术的新型保鲜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机制;保鲜  相似文献   

20.
研究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ZX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巨峰”葡萄为试材,测定P. fluorescens ZX的控病效果和生长动态,在离体条件下通过孢子萌发观察、挥发性物质抑菌测试、扫描电镜探究其对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的防治。结果表明,使用P. fluorescens ZX处理,葡萄果实的发病率仅为24.8%,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率64.67%),病斑直径最小,可以明显抑制B. cinerea孢子萌发、芽管伸长。P. fluorescens ZX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并且能对B. cinerea有重寄生作用,破坏菌丝的正常形态。另外,无论是浸泡还是接种处理,P. fluorescens ZX都能在葡萄果实上快速地定殖生长。由此表明,P. fluorescens ZX通过抑制B. cinerea生长来控制葡萄采后灰霉病,为果实采后防腐保鲜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