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氢还原法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绿色环保,但氢还原后的带钢表面出现脱碳现象,且内部组织粗化,冷轧及退火后可能遗传给成品带钢。本文对氢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进行了冷轧和退火试验,研究了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退火后内部组织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现象,退火温度越高,退火时间越长,晶粒长大越严重。与酸洗除鳞的冷轧带钢不同,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再结晶退火时间相应缩短,在相同条件下,退火后基体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表面脱碳层内的晶粒长大更为明显,其抗拉强度降低10~20 MPa,伸长率提高3%~5%。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还原法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绿色环保,但氢还原后的带钢表面出现脱碳现象,且内部组织粗化,冷轧及退火后可能遗传给成品带钢。本文对氢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进行了冷轧和退火试验,研究了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退火后内部组织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现象,退火温度越高,退火时间越长,晶粒长大越严重。与酸洗除鳞的冷轧带钢不同,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再结晶退火时间相应缩短,在相同条件下,退火后基体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表面脱碳层内的晶粒长大更为明显,其抗拉强度降低10~20 MPa,伸长率提高3%~5%。  相似文献   

3.
测量带钢温度的高温计合理配置、运行稳定是退火炉带钢温度稳定控制的基础。文章针对冷轧立式连续退火炉高强钢退火生产温度波动问题,深入分析了高温计的测温原理,根据高强钢生产特点、工艺需求以及连续退火炉加热段的具体布置特点,将单波长辐射高温计由垂直安装改为楔形安装方式,通过重新选定高温计测量位置、修正发射率等措施,解决了加热段温度飘移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三元模型法为基础,建立了带钢在立式炉内退火全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带钢和退火炉的温度场;讨论了操作参数对带钢加热的影响以及冷却气体初始温度和喷射速度对带钢冷却过程的影响。其模拟的带钢加热曲线与工艺要求相吻合,为带钢温度的预测和合理的炉温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孙文权  韩应锐  袁铁衡 《轧钢》2022,39(4):35-40
立式连续退火炉内各段的加热以及冷却方式各不相同,计算宽幅带钢在连续退火炉内的温度场对改善带钢连续退火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基于热平衡法,以时间参量为迭代步长,同时进行宽带钢边部修正的网格划分,建立了基于变步长策略的宽带钢连退温度场预测模型;利用实测数据进行预测仿真,并与等步长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其计算精度与计算速度分别提高了36.25%和23.66%,验证了变步长宽带钢连退温度场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可为现场连退生产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钢热镀锌线退火板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调整产品结构#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薄板厂将其1#镀锌生产线改造为镀锌和退火两用机 组,介绍了退火工艺的实现,包括明火直燃退火工艺对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与控制,退火后冷却段的改造,退火炉出口密封及旁路系统设计,退火炉控制系统的研发与优化。生产实践表明,退火板性能完全合格。  相似文献   

7.
陆岩 《轧钢》2001,18(5)
为降低中小企业带钢生产投资和成本 ,奥地利Ebner工业公司开发出新型退火线 ,即在罩式氢气退火炉后增设 1座气密式塔式炉。该退火线不仅能够处理仅需数分钟退火的带钢 ,也可处理不能够进行快速冷却的钢种 ,如低合金钢、高碳钢等。根据企业的规模 ,退火线分为中、小型两种。中型退火线的处理能力约为 1 3万t/a,带钢规格为1 3 5 0mm× 1mm。小型连续退火线的退火制度灵活 ,处理的带钢最大宽度为 80 0mm ,处理能力为 1 3t/h ,可处理家电用钢、电工钢及汽车制造用钢。时效炉直接连接到小型退火线上。时效炉可设定恒温或按要求进…  相似文献   

8.
路清祥  高锋 《轧钢》2011,28(3):70-72
针对山东钢铁集团济钢有限公司冷轧板厂热镀锌生产线的还原退火炉存在快冷段和均衡段加热能力偏小、煤气质量差的问题,分别在快冷段和均衡段增加18支、24支电辐射管,调整还原退火工艺,并增设了煤气净化装置,使起车废品减少79%,并可实现薄板的不完全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9.
气垫式(浮动式)退火炉是把退火材料(主要是带材)被热风喷吹悬浮在炉内,而不接触炉内结构部件的一种高速连续退火炉。据报导:日本“大同制钢”两年前建造了第一台卧式气垫退火炉;利用这种炉子可得到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均匀的,结晶粒度小的,表面无划伤的退火材料,炉子加热和冷却能力大,占地面积小,今后,将随着炉子使用的热风循环鼓风机耐热能力的提高,也可应用在钢铁生产方面上去。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加热条件对退火不锈钢氧化铁皮的厚度,成份以及除鳞性的影响。用配置有直焰式加热炉的连续退火试验装置对SUS304冷轧薄板进行连续的加热、均热、冷却试验,然后使用二次离子质谱测定法和薄膜X射线衍射法对退火试样作表面分析,并进行除鳞试验。调查结果如下: 在673~1173K的温度区间内,用喷射式燃烧器快速加热SUS304钢,可减少氧化铁皮里的Fe、Si等氧化物;另一方面,在1273K以上的温度中均热10~20s可增加氧化铁皮的Cr、Mn等氧化物。我们推断上述二种退火条件之所以能够改善SUS304钢的除鳞性,是因为除鳞工艺中的Na_2SO_4电解能较快地将Cr、Mn等氧化物溶解,而Fe、Si等氧化物的溶解速度则比较慢,而且也不能完全溶解。但均热过长会使氧化铁皮变厚并发生Si浓化现象,所需的除鳞时间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郑海燕 《轧钢》2018,35(1):52-56
连续退火炉的冷却速率对冷轧后退火处理产品的性能,尤其是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适应汽车市场对冷轧产品强度越来越高的要求,退火炉冷却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分析了冷却速率对高强钢性能的影响机理,并着重介绍了退火炉冷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冷轧带钢连续退火过程中的稳定性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带钢跑偏严重影响了连退工艺的稳定性,这种情况在宽幅带钢的生产中尤为明显,其容易引发限速或断带事故。因此,在生产较宽较薄带钢时,应提高连续退火炉内,尤其是加热段中前期的带钢跑偏控制水平。通过生产试验,研究了宽幅冷轧带钢的板形因素对连退炉内带钢跑偏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具有复杂板形的带钢与炉辊耦合的有限元动态模型,从炉内工况的角度,对炉内工艺参数对带钢跑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宽规格带钢,应采用5~10 IU的双边浪模式;炉内工艺参数中张力制度以及带钢与炉辊表面的摩擦状态对炉内带钢跑偏具有明显影响:张力越大、带钢与炉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越不容易跑偏;带钢运行速度虽对单位跑偏量无显著影响,但其能加快跑偏量的积累。因此,在工艺段通过对张力、带钢运行速度的调节,以及对炉辊表面状态的优化,可以提高炉段带钢跑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冷轧连续退火带钢表面麻点缺陷,通过现场开炉检查,找出造成麻点缺陷的原因;通过对炉辊结瘤化学成分的检测,找出结瘤形成机制;结合连续退火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炉辊结瘤措施。结果表明:退火炉内缓冷段炉辊存在严重的结瘤,是造成带钢表面麻点缺陷的主要原因。实际生产中,加强带钢的清洗效果,优化退火炉内区域的张力、控制退火炉内O2含量及露点温度、降低炉辊粗糙度及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能有效控制退火炉内炉辊结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亚星  方永  滕华湘  顾清  钱承  白振华 《轧钢》2022,39(4):27-34
冷轧带钢退火方式有连续退火与罩式退火两种,分析了带钢连续退火与罩式退火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难题,介绍了在冷轧带钢退火工序所取得的技术成果。首先,从连退机组带钢跑偏、瓢曲与板形方面提出了跑偏因子,瓢曲指数,炉内单元内、外板形等参数,简述了相应的表征模型与预报技术;随后,从连退机组炉内张力与炉辊辊形方面简述了连续退火过程以稳定通板与质量控制为目标的连退炉内张力、炉辊辊形优化技术;最后,以治理罩退机组钢卷粘结为目标,从钢卷装炉角度简述了罩退过程装炉优化技术。在此基础上,叙述了该技术成果实施效果与现场应用情况,典型带钢产品的跑偏与瓢曲缺陷发生率控制在0.3%以内,板形改判率控制在0.08%以内;罩退钢卷产品的粘结发生率控制在0.1%以内,实现了对连退机组的跑偏、瓢曲以及板形缺陷与罩退机组的钢卷粘结缺陷的有效治理,大大提高了退火产品质量,保证了退火工序的稳定生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肖学文  许秀飞 《轧钢》2020,37(2):1-6
通过对第3代超高强钢QP钢连续热处理工艺原理的分析,指出目前的带钢连续退火炉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现代汽车板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在研究QP钢热处理工艺流程、生产的关键工艺要点、两步法工艺路线的基础上,对现代汽车板连续镀锌线、镀锌和冷轧两用线热工炉设计的要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典型的工艺流程布局设计方案,并分别说明了加热段、保温段、缓冷段、快冷段应有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对各钢种在过时效段所发生的转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新型热工炉过时效段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纲  干勇  刘崇  马鸣图  司小明  范海宁  张剑 《连铸》2020,45(2):52-57
针对热冷轧板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通过系统取样,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EDS能谱分析仪对IF钢热轧板的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铸坯及板卷典型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或机制,针对性地研究连铸工艺关键参数以及加热炉加热制度与翘皮缺陷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了降低翘皮缺陷发生率的控制措施,通过工业化试验,试验铸坯连退工序冶金缺陷较之前钢种铸坯降低了1.43%,降低幅度为26.63%,降级改判降低了1.11%,降低幅度为43.70%。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连续退火机组的设备配置及发展概况,分析了连续退火机组冷轧超高强钢板形改进方向。针对板形问题,在退火过程板形演变机理分析基础上,从连退机组加热区板形优化、冷却区板形优化、平整区板形优化、张力制度优化、炉辊辊型优化等方面综述了目前超高强钢退火板形优化技术的发展情况。指出了来料板形、退火张力、退火工艺、快热快冷技术、沿带钢宽度方向温度均匀性、炉辊辊型、平整工艺等对连退机组板形的影响,为掌握超高强钢连退过程板形控制关键工艺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最后还对连续退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汤佩林 《轧钢》2016,33(2):34-38
攀钢冷轧厂改造后的连退机组厚规格低碳钢产品因受弯曲应力和炉内张力作用形成塑性崩溃,造成带钢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横纹缺陷,严重制约连退机组的生产。通过对过时效炉二次冷却段转向辊辊径、带钢过时效温度、过时效炉和水淬槽张力、退火温度制度,以及前工序工艺的优化,解决了横纹缺陷控制技术难题,实现了厚规格低碳钢连退产品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9.
在引入打滑因子的基础上,以控制打滑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法的取向硅钢可逆轧制工艺优化方法。在综合考虑取向硅钢冷轧工艺参数设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可行域内目标函数进行寻优,确定最优轧制规程。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规划法优化的轧制规程符合取向硅钢冷轧生产设备及工艺要求,能够较好地反映冷轧工艺参数对轧制过程中打滑现象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打滑现象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