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杨照德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1998,(1):8-10,14
减灾防灾拯救地球航天技术与减灾防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照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不断抵御、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自古以来,水灾、旱灾、风灾、火灾、地震、滑坡、泥石流、虫害、病疫等各种自然灾害,常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灾难和威胁。从1965年至199... 相似文献
3.
4.
浅析城市抗震防灾减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地震的危害,在城市地震灾害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灾害致灾源、城市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从城市抗震、防灾和减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及措施,即完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做好工程结构抗震减灾的新体系、新材料、新技术的选用;规划避震疏散路线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监控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以科学有效的灾前预防机制为主、为先的首要原则;接下来通过对防灾、减灾、救灾的分析得出了以三者相结合为基础、为核心的原则;最后陈述了以立体防灾、控灾为手段、为依托的原则,明确了只有教育、技术、资金投入监测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中央、军队、地方各区相结合,才能共同致力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城市灾害特点和城市灾害管理原则,分析当前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探讨了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期对城市防灾减灾的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架空配电线路受台风、龙卷风、冰灾等极端天气灾害影响,会发生导线断线、杆塔弯曲甚至倒断,引起线路跳闸停电,影响社会正常供电。抢修恢复受杆塔运输、施工等核心要素制约,如何有效降低架空配电线路受灾害的影响,缩小灾害引发的停电范围,减少停电时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重点探讨防范并减少架空配电线路受灾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贵臣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1):1-8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而四川、甘肃、陕西、青海等又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的发生往往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还会造成边坡滑坡等长期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地震防灾不应仅仅是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救助,更重要的是针对此类地震多发地区的长期防灾减灾的防护与治理。为此,构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政策机制及技术体系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日本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经验对中国地震多发区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进行了系统化探讨,对构建适合此类地区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地震对公路交通危害分析与防灾减灾预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灾区公路损毁与抢通、重建的调查,分析了地震对公路交通的各种危害,建立了地震灾害对公路交通危害度的概念,提出了地震灾害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预案和相应整治措施,以期对交通建设防灾减灾有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防灾减灾的基本理念一般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其基本环节是防灾、减灾、应急、重建及日常管理,然而以防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有效性的验证是一难题。日本的道路防灾基本体系是围绕危机管理−防灾对策进行的,而点检是日本道路防灾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自1968年开始实施道路防灾点检以来共实施10次点检。本文概述了日本道路防灾点检方法,对点检评价结果和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以点检为核心的道路防灾体系的有效性。本研究可以为中国道路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万长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1991,(1)
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联合国把1990—20O0年定为国际减灾十年.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河南地震、黄河淤积、边坡失稳及地下水位下降等主要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特点、区域性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河南省减灾十年对策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土木工程防灾问题不仅包含的内容和学科众多,问题复杂,也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以其主要的科学问题为主线,重点讨论地震、强风等动力灾害,抛砖引玉,探讨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主要阐述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工程结构抗风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讨论研究工程结构抗灾防灾的基本性能、分析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构灾害的物理机制和灾变过程,结构抗灾性能设计理论和结构防灾减灾措施,并探讨相应的发展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
工程是人类为改造自然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复杂的社会行为,既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带来了风险。工程质量关乎生命和财产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工程安全”向“工程风险”的观念转换,即不仅关注工程安全(Safety)而且关注公共安全(Security)。从“安全”到“风险”理念的转换是全方位的,从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上都要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地震对城市燃气管网的破坏作用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给出了燃气管网的震害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震动强度、场地条件、管道特性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包括加强燃气工程设施的抗震设计,对燃气管网实施腐蚀监测和剔旧更新,设置燃气紧急自动切断系统与分区域供气,开展受损管网故障排查与恢复供气,建立地震实时监测和震害快速分析系统,制定能反映震后真实情景模式的应急反应预案,建立城市燃气管网震害风险评价和模拟仿真系统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