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植物源性成分,实现芝麻酱的快速掺假鉴别,突破单标准单物种检测的局限性。方法 该研究以芝麻2S albumim mRNA基因、花生Ara b2基因、大豆Lectin基因、玉米adh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芝麻酱中的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并应用于市售的芝麻酱样本检测分析。结果 该方法高效低成本,特异性好,对小米、绿豆等10种非目标源性成分无特异性扩增;对芝麻源性成分、花生源性成分、大豆源性成分、玉米源性成分的最低检出限为100 pg/μ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1份芝麻酱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标签标注不符合的有4份,标签标注符合率80.95%,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加工成品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芝麻酱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常作为"假牛肉"原料或掺入牛肉加工食品中的植物原料——大豆蛋白,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确定其高特异性后,对荧光PCR中5个因素即Mg2+终浓度、dNTPs终浓度、Taq酶用量、引物和探针终浓度以及模板DNA用量进行优化。同时测试该方法的灵敏度和优化后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荧光PCR反应可对牛肉及其制品中可能掺假的大豆蛋白进行准确、稳定、快速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5):279-287
肉类食品是人们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肉类掺假现象频发,严重威胁到公众的利益。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肉类鉴别检测方法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以PCR为基础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同时,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及动态范围更高的特点,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文从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出发,进一步探讨其操作流程,并对不同类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肉类掺假中的应用进行整合。在肉类鉴定中,实时荧光PCR技术可分为荧光探针法和荧光染料法2大类,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挑战,且将向提高检测效率和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方向发展。因此该文提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建立标准化检验流程的想法,以期为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建立鹿肉掺假快速鉴定方法,可对掺假肉的种类进行定性鉴定。建立一种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别梅花鹿肉中牛肉、猪肉的掺假鉴定方法。提取梅花鹿肉、牛肉、猪肉3个物种肉组织的基因组DNA,通过多重PCR对梅花鹿、牛、猪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鉴别样品中是否含有梅花鹿、牛、猪3种动物源性成分。通过对特异性片段的PCR扩增,可同时将梅花鹿、牛、猪的肉与其他物种进行区分。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重PCR技术快速、准确鉴别梅花鹿中掺假牛、猪等其他肉类的方法,为解决食用药用性产品易掺假、难以鉴定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快速鉴定羊肉掺假的等温扩增荧光检测方法。针对羊的线粒体Cytb基因设计两套引物,在恒温下,以直扩法处理的样本为模板进行扩增,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实验对该方法体系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温度为65℃,最低检测限为5.54×10-5 ng·μL-1。本研究建立的等温扩增荧光法快速鉴定羊肉掺假结果准确可靠、反应快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同时满足实验室和现场检测要求,为快速鉴定羊肉种属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为其他肉类种属快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纯羊肉为原料,按2%、5%和10%的重量比在羊肉中掺杂鸡肉、猪肉和鼠肉,通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提取DNA,利用多重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同时检测羊肉及掺杂其中的其他肉类。结果表明,通过多重PCR扩增,可以有效的检测出纯羊肉及其掺杂的鸡肉、猪肉和鼠肉,检出限为2%。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别金钱白花蛇源性。方法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基因为目标靶基因,根据其特异性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引物及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PCR体系和条件,建立从活体材料和粉末制剂等中药材中检测金钱白花蛇源性的二重二色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结果通过检测市售15块金钱白花蛇药材,发现其中5块不含金钱白花蛇源性成分;10份金钱白花蛇粉末制剂中3份未检出金钱白花蛇成分;5份活体样本均为金钱白花蛇。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金钱白花蛇源性的检测,能有效保障金钱白花蛇相关名贵中药及制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 PCR)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micro-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相结合,利用dd PCR建立拷贝数和羊肉质量的函数关系,确立了基于r PCR定量检测羊肉含量的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除绵羊和山羊外,非目标物种DNA未出现特异性扩增;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 01 ng/μL;通过对已知成分的混合样品和市售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含量在5%以上的羊肉进行准确定量。因此,该方法在肉制品中羊肉含量检测和掺假鉴别方面具有较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食源性疾病多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威胁个人健康及全球食品安全,因此寻找有效、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检测技术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食用致病菌检测领域越来越广泛,本文在普及食用性致病菌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多重荧光PCR技术原理及在食用性致病菌检测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由食用性致病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自动化的快速核酸提取方法,联合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提高羊肉制品真伪鉴别的检测效率。方法 分别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法、磁珠手提法与柱提法对不同状态羊肉制品进行核酸提取,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时间差异,通过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评估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以国标法为对照,对市售的羊肉制品进行平行检测,评估本方法的检测性能。结果 与磁珠手提法、柱提法相比,全自动核酸提取法的提取时间缩短了15-30 min,且提取的核酸扩增效果更好。全自动核酸提取法在羊猪混合样本中羊源核酸检出限为0.010 mg·g-1。全自动核酸提取法在生鲜肉、生肉及熟肉制品等多种类型产品中提取的羊源核酸PCR检测结果的CV值均<3.000%。分别采用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国标法对全自动提取的21份市售的涵盖不同类型的羊肉制品核酸进行平行检测,符合率为100.00%。结论 本研究方法可为羊肉制品掺假的快速真伪鉴别提供操作简便、稳定灵敏、快速准确的整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掺假羊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掺假羊肉的无损鉴别,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混入鸭肉的掺假羊肉糜的快速检测方法。实验通过在羊肉糜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鸭肉糜来制备掺假羊肉,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方式在全波段范围(100004000 cm-1)内采集羊肉、掺假羊肉和鸭肉的近红外光谱图,分别考察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correction,SNV)、面积归一化(Area normalization)、标准化(Autoscale)、15点平滑处理(Smoothing)、一阶导数处理(1stderivative)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所建支持向量机(nuSVM)判别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光谱预处理所建nu-SVM判别模型预测效果不同。其中,经标准化处理后所建的nu-SVM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差为90.38%;15点平滑处理后所建nu-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96.15%),对建模集正确判别率为99.07%,对检验集正确判别率为96.15%;其余处理所建nu-SVM模型的判别能力介于二者之间。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15点平滑预处理后所建nu-SVM模型可以实现羊肉中的掺杂鸭肉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分析方法。方法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氏菌SipB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单增李斯特菌inlA基因作为目标基因, 设计4对PCR引物, 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 评价该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并对人工污染的熟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人工污染熟肉匀浆中4种致病菌的检出限为103 CFU/mL。结论 构建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 为食源性疾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单管同步快速鉴别水牛、黄牛、牦牛、山羊、驴和鸭的物种成分的多重PCR鉴别方法。方法对水牛、黄牛、牦牛、山羊、驴和鸭的线粒体全基因组,采用Primer-blast在线软件,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PCR体系。结果该方法仅对水牛、黄牛、牦牛、山羊、驴和鸭肉有特异性扩增,与其他动物的核酸无交叉反应;同时检测6种物种成分的检测低限为10-4 ng/μL。在鸭肉中分别模拟掺入牛肉、羊肉和驴肉成分,方法对鸭肉中掺入牛成分、羊成分和驴成分中的检出限均小于0.5%。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度高,可以被应用于水牛、牦牛、黄牛、山羊、驴和鸭的物种成分鉴别。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肉制品中羊肉和猪肉的量化研究,本文应用微滴式数字PCR对肉制品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在看家基因上设计单拷贝特异性引物,能更好的鉴别是人为因素的掺假还是在加工过程中无意的带入。根据dd PCR的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肉质量和DNA的浓度,DNA浓度和DNA拷贝数(C)成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人为掺假及市售样品检测以验证此方法。以DNA浓度作为中间换算值,得到肉质量和DNA拷贝数之间的换算关系M_羊=0.12C-10.6 M_猪=0.07C+4。通过对已知掺假比例的肉样及市售样品进行检测,能够较好的得到掺假肉的质量。目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掺假现象且该检测方法具有一定市场应用前景,本文建立的微滴式数字PCR在羊肉和猪肉及其制品中的掺假检测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对目前混乱的肉制品掺假的市场监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牛羊肉中掺杂鸡肉的方法.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制备胶体金溶液,以真空干燥的方式制备有金标抗体的微孔试剂,将鸡IgY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检测线(T线),兔抗羊抗体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质控线(C线),向硝酸纤维素膜依次贴上吸水纸和样品垫,切条组装成试纸条.样品经磷酸盐处理...  相似文献   

16.
The adulteration of minced mutton was studied by an electronic taste system with cross-sensitive sensor array, providing a global liquid and taste perception to soluble flavour compounds in meat. The responses of taste sensors to adulterated mutt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by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methods. For discrimination of meat species and adulterated mutton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pork/chicken, canonic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CDA) and bay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BDA)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ere employed. The PCA and CDA results showed that meat of different speci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E-tongue responses. The CDA and BDA results showed effectiv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For prediction of pork/chicken content in adulterated mutt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Partial least square analysis (PLS) and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LS-SVM) were us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finding that LS-SVM was prov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pork/chicken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An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a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cedure was applied for the detection of Grouper (Epinephelus marginatus) mislabelling in the fish market. An indirect ELISA (microtiter-plate format) using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3D12 and 1A4) was assayed and multiplex PCR performed using species-specific primers of the 5S rDNA gene for the rapid authentication of grouper. A total of 70 commercial fish fille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ocal markets and supermarkets, labelled as grouper were analysed: 12 of the 70 samples were confirmed to be Grouper. The PCR technique permitted the detection of Nile Perch (Lates niloticus) in the commercial fillet samples, which was not possible using ELIS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ELISA and PCR are specific and reliable tools for the detection of Grouper mislabelling/adulteration and the accurate implementation of traceability for successful regulatory food contr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