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为了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就要对食品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进而避免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为人们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提供可靠保障.功能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通过将其有效地应用于食品污染物的检测工作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  相似文献   

2.
食品农药残留不仅是经济问题、市场问题,更是涉及到民众生命健康问题。当前制约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瓶颈是缺少灵敏、快速、安全、经济方法,将纳米材料引入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不仅解决这个瓶颈问题,也成为分析化学一个研究热点,取得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将纳米材料与生物学、免疫学、电化学及材料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检测食品残留农药方法中,是检测农药残留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综述纳米材料应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良好稳定性、特殊的结构、易于修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文章重点综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碳量子点、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等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感器领域,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相对于质谱,色谱等传统的检测方法来说,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费用消耗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食品检测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物、微生物等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是当今最前沿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列举了纳米光催化抗菌防虫材料、纳米气调保鲜材料、微胶囊喷涂材料和新型"智能"包装材料的应用,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果蔬贮藏、粮食储藏、食品包装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和使用现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食品储藏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焦点。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化学添加剂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食品中,这加剧了食品化学污染程度,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对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检测是食品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如何快速、高效地对食品化学污染物进行检测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对不同类型检测方法的应用原理和结论加以阐述,并对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进行展望,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关注,发展快速、灵敏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兴起的样品前处理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工业染料及合成色素、真菌毒素等有害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磁性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二硫化钼(MoS_2)纳米材料典型的"三层夹心"片层结构,使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学特性,也为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二硫化钼的不同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液相剥离法等,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水热法,并对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进行比较,然后综述了基于MoS_2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和基于场效应晶体管的传感器等新型检测方法,简单述评MoS_2的性能在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检测方法的特点、原理和应用,最后对展望了基于MoS_2的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物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准确、快速、可靠的检测成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论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以期为食品安全监控和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食品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纳米材料的研究已成为食品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主要集中在纳米分散体、纳米薄膜、纳米纤维等材料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但鉴于其安全性,世界各国对食品纳米技术应用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in nanoscience, a variety of advanced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were constructed to develop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food safety surveillance.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e advanced analytical method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upon advanced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including plasmonic nanomaterial-based colorimetric methods, fluorescent nanomaterial-based fluorescent method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based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based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plasmonic nanomaterial-based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base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This review provides a progressive roadmap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rapid, and in situ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food safety surveillance from bench to market and eventually reduce the gap between research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金纳米簇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荧光性、手性、模拟酶性能等优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尤其金纳米簇具有极佳的荧光性能,主要表现为斯托克斯位移大、荧光可调、光学稳定性高等优点。此外,金纳米簇还具有类似天然氧化酶的催化特性,相较于传统天然酶,其稳定性更高,因此被应用于传感检测。本文主要从金纳米簇的荧光性能和类过氧化物酶性能出发,总结了近5年金纳米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检测原理及应用,包括对金属离子、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农药和兽药残留等其他方面,最后对金纳米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以期为金纳米簇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是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大问题,食品中的多种污染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食品基质复杂且污染物含量低,难以直接对目标污染物进行分析,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是痕量污染物分析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兴起促进了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本文全面综述了近3年(2018~2020)基于碳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共价有机框架、聚多巴胺衍生材料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等新兴纳米材料的固相萃取技术、磁性固相萃取技术、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在食品样品污染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于以上纳米材料的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因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及其原理, 根据化学发光体系中标记物质的不同以及检测体系的差别, 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并且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对其优点和不足做了透彻的分析。对该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 包括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进行了综述, 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于分子印迹仿生识别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瞩目的研究进展。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一种特异性高、稳定性强的仿生识别材料,在食品复杂基质净化、痕量目标物富集、新型仿生检测方法的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表面分子印迹识别材料,不仅克服了传统分子印迹材料吸附容量低、识别位点不均匀、传质速率慢等技术缺陷,并将纳米材料的荧光、高灵敏等优良特征与分子印迹专一识别、广泛适用等特征相结合,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成果,详尽解析了各类纳米材料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提升情况,以期为纳米材料、表面分子印迹在分析检测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