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Eu,Dy共掺铝硼酸盐长余辉玻璃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铝硼酸盐基质玻璃,在空气气氛和还原气氛下分别制备了稀土Eu,Dy共杂的铝硼酸盐基质透明的玻璃,并将还原气氛下制备的样品经过热处理制备出了玻璃陶瓷.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长余辉发光玻璃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不管是空气气氛条件下还是还原气氛下制备的双掺Eu和Dy的铝硼酸盐玻璃样品均不具备长余辉发光性能,只有玻璃陶瓷样品具有长余辉发光现象,发光峰位于485nm,样品的发光持续时间长达8h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还原气氛下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粉,以该发光粉和铅锌硼硅酸盐玻璃为原料制备长余辉蓄光玻璃,并通过磷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发光粉加入量等因素对发光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发光玻璃保持了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粉的发光性能,紫外光激发后,发射出波长位于520nm处的黄绿色光,该谱线为Eu2 在4f65d1→4f7跃迁的特征谱线;在本实验条件下,发光粉的最佳掺入质量分数为30%;随熔制温度的提高,发光玻璃的发光强度及余辉时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粉、成品清漆,添加分散剂等助剂制备的溶剂型发光涂料,制备了发光标牌.该发光标牌除具有SrAl2O4:Eu2 ,Dy3 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性能,还具有了耐水耐潮湿和易清洁的性能;激发光谱表明,紫外和可见光能有效激发,发射光谱表明其发射峰位于520nm附近,呈耀眼醒目的黄绿色.  相似文献   

4.
采用燃烧法制备出Ca12Al14O33:Eu2+和Ca12Al14O33:Eu2+,Re3+(Re=Dy,La,Nd)靛蓝光长余辉发光粉。分别利用XRD和FE-SEM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光致发光测试(PL)和余辉衰减曲线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长余辉发光粉的晶体结构属于体心立方相七铝酸十二钙;所制备的Ca12Al14O33:Eu2+、Ca12Al14O33:Eu2+,Dy3+、Ca12Al14O33:Eu2+,La3+和Ca12Al14O33:Eu2+,Nd3+长余辉发光粉的发射光谱均呈宽发射谱带,波长范围为390~530nm,发光峰值也均位于443nm;产物在紫外线或紫色光激发后发射靛蓝光;余辉时间分别为238,184,168和9 120s。  相似文献   

5.
以尿素和硝酸盐溶液为反应物,采用空气气氛,在600℃合成了棒状SrAl2O4:Eu2+,Dy3+绿光长余辉发光粉。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余辉衰减曲线。结果表明:产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呈规则的棒状;样品在紫外线照射后发射绿光,发光峰值位于512 nm处,余辉时间可达6 h。并深入研究了尿素和高温煅烧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余辉光致发光涂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SrA 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粉、多种成品清漆,添加分散剂、防沉淀剂等助剂,制备了多种溶剂型长余辉发光涂料。研究了发光粉的掺入量和发光粉的粒度等对发光涂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A l2O4:Eu2 ,Dy3 发光粉可与多种成品清漆配制成发光涂料,这些发光涂料不仅保持了SrA l2O4:Eu2 ,Dy3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性能,也保持了成品清漆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蓝色Sr2MgSi2O7: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并且表征其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特性.确定高温固相法合成该材料的最佳温度在1200℃.XRD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Sr2MgSi2O7晶体结构.发光粉体的激发光谱为一宽带连续谱,表明从紫外光至可见光均可激发该发光材料.发射光谱主峰位于470nm附近.当Eu2 /Dy3 掺杂摩尔比是1/2时,发光材料的余辉效果最好,产品经自然光激发一段时间后,移至黑暗处,可持续8h以上发出人眼可辨的蓝光.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盐和尿素为基质,采用一次燃烧法在较低炉温(600~620℃)下合成了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原料的用量对产物合成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尿素):n(硝酸盐)=12∶1,硼酸摩尔分数为0.10%~0.12%,Eu2O3为0.2%,Dy2O3为0.4%时,制备的SrAl2O4: Eu2+,Dy3+具有好的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合成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Si(OC2H5)4、MgO、Sr(NO3)2、H3BO3、Eu2O3、Dy2O3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于传统高温固相法近200℃的温度下,合成了长余辉发光材料Sr2MgSi2O7:Eu^2 ,Dy^3 ,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转变的过程。测试结果表明,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的样品较高温固相法余辉性能有较大提高,余辉时间达到12h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Ca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并对其晶型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XRD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CaAl2O4单斜晶系的晶体结构.发光粉体的激发波长范围较宽,表明从紫外至可见光均可激发该发光材料.发射光谱主峰位于440nm左右.余辉衰减曲线证明其余辉衰减过程存在快衰减和慢衰减2个过程.样品在自然光照射后持续发出明亮的蓝光.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借助材料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X射线,分析研究掺杂B对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H3BO3作为助熔剂,能提高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H3BO3加入量的变化并不引起发光材料发射光谱峰值的变化.研究粒度大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大于200目的发光粉的发光亮度较强.  相似文献   

12.
Sr2MgSi2O7基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还原气氛下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出 Sr2 Mg Si2 O7基长余辉发光材料 ,并对其性能以及影响其发光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运用正交实验方法 ,确定了高温固相合成该材料的最佳条件。初步探讨了 Sr2 Mg Si2 O7基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法(MWPM)和高温固相法(HTSSM)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SrAl2O4:Eu,Dy,重点比较了微波等离子体制备技术相对于传统工艺在主要参数条件上的差异及对产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合适工艺条件下两者合成的产物均为单斜晶系的SrAl2O4,且前者的相组成纯度更高;粒度分析结果证明微波等离子体法合成粉体的粒度较小,且粒径分布更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种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其位置和形状相差不大,峰值波长均分别位于375nm和520nm处,但微波等离子体法的谱强度更高。研究表明微波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高效、简便、易于重复和控制的高品质长余辉发光材料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作为磁载体,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O4-TiO2磁性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水溶液为模拟污染物,测试了Fe3O4-TiO2磁性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光照90min后,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可达到96.6%,相同条件下TiO2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为93.6%。在外加磁场作用下,Fe3O4-TiO2磁性光催化剂的平均回收率为85.6%,TiO2离心分离平均回收率为62.7%,Fe3O4-TiO2磁性光催化剂在保证高催化活性的前提下实现了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黄绿色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粉体,并且表征其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特性.XRD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SrAl2O4单斜晶系的晶体结构.激发波长的范围较宽,表明从紫外至可见光均可激发该发光材料.发射光谱主峰位于525 nm.样品在自然光照射后持续发出明亮的黄绿光.最后讨论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用量、激活剂和共激活剂浓度以及灼烧温度对产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急冷法制备了Bi2O3摩尔分数为25%~60%的Bi2O3-B2O3体系玻璃,对玻璃的形成能力、基本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成玻性能较好,成玻范围较宽;FT-IR分析结果表明玻璃中含有[BO3]和[BO4]结构基团。利用差热分析(DTA)确定该体系玻璃的特征温度,以及特征温度随组成的变化;根据Brewster定律测量并计算了玻璃的折射率;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测试玻璃的密度和显微硬度,发现玻璃的显微硬度随着体系中Bi2O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密度随着体系中Bi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年春季延吉市大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延吉市春季大气中O3、NOx、CO、SO2浓度的变化特点及大气成分间的相关性,同时评价了延吉市春季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NOx和O3气体浓度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CO浓度的增加对NOx浓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