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博兴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博兴地区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油气资源丰富,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油气有两个成藏期,即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提出油气成藏系统概念和划分原则,并将博兴地区划分为西部高青断裂带、南部樊家-正理庄-金家斜坡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王四个油气成藏系统,不同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油气运移模型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油气成藏动力学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下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的含油气系统,也可以是多个相关含油气系统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与某一油气藏形成有关的某些地质单元,三维烃源体与油气输导体系的建立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温度,压力(势),应力等物理,化学场是流体运移的动力,在不同物理,化学场和不同流体输导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核心,有了各种边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就可以在三维流体输导体系构造发育历史模拟的基础上,实现烃类生,排,运聚历史的模拟,从而揭示各种成藏规律,将石油地质研究提高到追踪油气运移路径,估算运聚量的新高度,为油气勘探提供全新的概念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手段,内提出了宏观油气运移的概念模型,并由此导出了重要的油气运移概念。  相似文献   

3.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文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 ,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 ,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 ,通过对温度、压力 (势 )、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 ,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 ,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由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两部分组成 ,在理论上集成了石油地质学的动力学研究成果 ,整个研究过程是在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的三维格架上进行的。这个研究系统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 ,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 ,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系统。该系统在珠江口盆地的实际应用 ,表明了这一研究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旗坝地区勘探程度较低,目前探井尚未发现工业性油气流,而与其相邻的夏子街地区已发现大量的油气藏。通过与夏子街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相对比,认为红旗坝地区与夏子街地区具有相似的储盖层条件、圈闭类型、油气充注期及保存条件等;不同的是红旗坝地区距玛湖生烃中心较远,且不在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区。因此,红旗坝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比夏子街地区差,该地区勘探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红山嘴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聚集区.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在该区三叠系地层中已发现多个油藏,但是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油气成藏的因素较多.在对红山嘴地区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断裂时油气运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沉积岩相控制着油气藏的规模和分布.通过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红山嘴地区三叠系地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近几年油气勘探的一系列重要发现,为重新认识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总结油气分布特点和油气聚集规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信息。根据地层压力、泥岩孔隙度及地层水资料、油源对比和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包括高压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通过对该区压力封闭层的分布研究得知:压力封闭层对该区油气运移起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压力封闭模式控制不同的油气分布类型。该地区地层水的变化规律能有效地反映地层保存条件的差异,地面原油物性变化能很好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运移系数可以反映油气侧向、垂向运移的程度,定量地得出主要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西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部,构造面积约80km^2,主要断裂北东向展布,西部紧邻海通集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对文西地区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和断层封闭特征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阐明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勘探后期油田生产的需要,利用区域地震资料、地层倾角变化和三维构造形态对杏北地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单元划分,在准确标定背斜轴部位置的基础上,将杏北地区划分为西北斜坡区、西南斜坡区、中央背斜带和东部缓坡带共4个构造单元。划分方案能够合理地解释目前研究区扶余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西北斜坡区倾向于西北部成熟烃源岩区,运移方向与断裂走向近平行,不利于油气聚集;②西南斜坡区倾向于西南部排烃强度高值区,运移方向与断裂近垂直,反向断层下盘有利于油气富集;③中央背斜带构造脊为高速运移通道,其两侧近油源圈闭为主力油气聚集区;④东部缓坡带远离油源区且不存在运移路径,不能形成油气聚集。据此特征可以分区设计井位部署方案,从而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9.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白音查干凹陷以西部次凹的西部洼陷带为该凹陷的唯一生油洼陷,有阿尔善组的上部、腾格尔组的下部和都一段三套有效烃源岩。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有5个,长期活动的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和渗透砂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油气围绕生油洼陷分布,断裂带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圈闭为主、洼陷带岩性圈闲为主以及流体势的指向控制油气横向分布,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及岩性控制油气的纵向分布,不同的地区油气分布层位不同;在断裂带找油要考虑断层两侧岩性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由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两部分组成,在理论上集成了石油地质学的动力学研究成果,整个研究过程是在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的三维格架上进行的,这个研究系统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系统。该系统在珠江口盆地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这一研究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地层沉积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是该盆地油气勘探重要的目的层之 一。 通过对红井子地区长 9 油藏地质背景和油藏特征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沉积相、砂体展布、油气输导通 道及运移路径等。 结果表明:该地区长 9 油层组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整体以长 7 油层组生烃 有机质油源为主;长 7 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以流体过剩压力为主要驱动力,从孔隙和裂缝运移至长 9 油层 组顶部构造并成藏;油源、通道和压差是控制该油层组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冷家—雷家地区沙三段以下的深层勘探程度非常低。文章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和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与邻区的现有资料,对深层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冷家—雷家地区北东向的主干断层控制了区域构造与沉积格局,影响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深部层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在陈家洼陷发育有沙四段和沙三段2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强度大于500×104t/km2,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沙三下亚段、沙四段、中生界和太古宇都具有良好的储集岩;沙三中亚段发育良好的区域盖层;深层的圈闭成因多样,油气运聚条件有利,勘探潜力巨大。但该区油气藏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油气藏多为复合型,应该以潜山、岩性油气藏作为下一步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司学强  张金亮 《特种油气藏》2006,13(6):22-24,31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构造、沉积体系、储层成岩作用、储集性能、烃源岩发育特征及输导体系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过程中砂体受到大气和水的淋滤作用,从而促使了次生孔隙的大量发育。改善了砂体的储集性能;博兴洼陷生成的油气通过高青断裂带附近的输导体系向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运移并聚集成藏。该研究为高青油田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有利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毅  白海琴  王峰  杨利生 《特种油气藏》2006,13(6):20-21,28
在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地层不整合的成因、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地层不整合对油气成藏的意义、油气成藏模式以及不整合面上下岩性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已发现的不整合油藏的特征分析,总结了该区不整合油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对下步在该区开展不整合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顺北奥陶系、塔中寒武系、塔河深层等油气新发现,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台盆区,油气藏类型多样,原油物性变化大,显示出成藏的复杂性。通过对大量的实际样品分析和模拟实验及大量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等研究成果,在烃源岩分布及其演化、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海相油气藏分布特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明确了塔里木台盆区海相油气主要来源于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下寒武统—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特别是台盆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并明确了超深层海相油藏后生改造主要有TSR、热裂解2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判识指标;二是在建立玉尔吐斯组缓坡型优质烃源岩沉积发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正演模拟和区域测线地震相解释、三维区属性分析与地震反演,预测了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的展布,并明确其演化特征:燕山期以来长期低地温背景下的“高压生烃演化抑制模式”延缓了顺托果勒低隆寒武系烃源岩热演化,顺托果勒地区仍具晚期高成熟液态烃形成条件;三是通过台盆区油气成藏特征对比,明确了奥陶系油气分布特征,进一步明确在台盆区寻找以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原地烃源岩与燕山期以来晚期活动走滑断裂相匹配的、以晚期供烃为主的轻质油藏—天然气藏,是塔里木台盆区超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成藏有利条件及油气成藏规律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纵向上生储盖组合匹配利于油气成藏。斜坡东南部长2油藏的有效烃源岩是长,油组的湖相泥页岩,鼻褶带轴部的高角度构造裂缝系统及渗透性强的连通孔喉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空间,燕山运动对陕北斜坡延长组的构造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并确定长2油藏的油气运聚模式为阶梯状爬升运移+构造脊聚集型。  相似文献   

17.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海相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法对雅克拉海相油气的成藏期次进行厘定,并通过分析该区油气关键成藏期的构造演化过程,来确定油气聚集和调整的有利勘探区。雅克拉地区主要存在喜马拉雅早期(45.5~16.5 Ma)和喜马拉雅中—晚期(22~4 Ma)2期海相油气成藏过程,具有多期充注和晚期成藏的特点。雅克拉地区在喜马拉雅晚期的“构造翘倾”作用控制了海相油气的晚期充注和成藏有利区。喜马拉雅早期,雅克拉地区前中生界构造呈北东高、西南低的构造格局,油气充注范围广,雅克拉—雅东构造圈闭群均处于海相油气充注的有利范围内。喜马拉雅晚期受库车坳陷快速沉降,雅克拉地区中新生界构造发生了“翘倾”作用,前中生界构造由原来的北东高和西南低格局转变为北东低和西南高的构造格局,轮台断裂构造带及其以南圈闭是晚期海相油气充注的有利区。同时构造“翘倾”使喜马拉雅早期充注的海相油气藏遭受破坏或向南调整聚集。  相似文献   

18.
田继先  李剑  曾旭  孔骅  沙威  郭泽清  张静  付艳双 《石油学报》1980,41(2):154-162,255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发现了中国陆上地质储量最大的基岩气田——东坪气田,其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的裂解气,但深层裂解气藏的成因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东坪气田以西的坪西和尖顶山构造带,由于不发育侏罗系,新发现的基岩气藏来源不明,影响了深层天然气的勘探认识。利用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分析数据,结合东坪地区地质特征对深层裂解气开展分析,建立了天然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具有原油裂解气,基岩储层中发育沥青包裹体,表明该地区发育古油藏裂解气。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烃源岩以湖相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经历了长期的深埋过程,具备形成原油裂解气的物质基础和温度条件。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的成藏具有早期充油、后期高温裂解、晚期调整的特征。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拓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的勘探领域,对深化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发现了中国陆上地质储量最大的基岩气田--东坪气田,其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的裂解气,但深层裂解气藏的成因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东坪气田以西的坪西和尖顶山构造带,由于不发育侏罗系,新发现的基岩气藏来源不明,影响了深层天然气的勘探认识。利用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分析数据,结合东坪地区地质特征对深层裂解气开展分析,建立了天然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具有原油裂解气,基岩储层中发育沥青包裹体,表明该地区发育古油藏裂解气。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侏罗系烃源岩以湖相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经历了长期的深埋过程,具备形成原油裂解气的物质基础和温度条件。东坪地区深层基岩气藏的成藏具有早期充油、后期高温裂解、晚期调整的特征。东坪地区原油裂解气的发现拓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的勘探领域,对深化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