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凌  陈力  关瑞明 《福建建筑》2012,(7):1-4,21
在提出历史文化名镇风貌恢复原则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五夫镇风貌恢复这一基本问题入手,通过分析五夫镇历史地段的现状条件,强调出了聚落形态恢复、街巷空间恢复、单体建筑恢复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调研分析新疆特克斯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历史、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木结构建筑,论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加固方式、保温隔热和风貌保护,提出复原建筑风貌的策略方法,以达到恢复草屋顶风貌、优化屋面防水性能、提升保温隔热能力、加强室内承重梁结构体系的目的,解决了木结构建筑'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加固与修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色彩的本地化表达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传承与更新中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2018年秋季面向山西省太原市钟楼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色彩现状的实地调研,以文脉主义为视角,从钟楼街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脉结构、建筑色彩与市民偏好情况展开研究,探讨钟楼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色彩的本地化编码。太原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色彩更新应充分汲取所在区域的传统色脉特征,筛选优质建筑色彩基因,兼顾人的色彩环境感受,建立特征鲜明、和谐有序的太原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色彩格局。  相似文献   

4.
骆锋 《广东建材》2009,32(6):232-234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沙仅存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规划制定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目标和保护范围,对历史街区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及院落进行分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完善了街区一期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街区传统商业的复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市井生活气息的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原真性保护;并探讨历史街区风貌景观整治恢复的设计方法及其可持续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一凡 《安徽建筑》2008,15(2):12-13
文章回顾了在保护历史文化建筑遗产方面的教训,阐述了全面恢复古城风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恢复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迳一  张红  孙培永 《中州建设》2007,(12):F0004-F0004
上里古镇位于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四川雅安.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古镇二水环绕.背依天台山.面向田野小丘.四周古树.修竹,溪水.古桥相映成趣.曾是商贾云集之地.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古镇的房屋几乎全为木结构、青瓦民居.  相似文献   

7.
南京朝天宫地区保护更新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朝天宫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但地势复杂,建筑风貌与历史文物建筑不协调,绿化环境差。朝天宫地区的保护更新以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恢复该地区的传统格局,形成三轴线、六大功能区。功能区内配置展览、居住、游憩、购物、餐饮等区域,建筑风貌力求和谐,并且形成了“绿环”、“绿肺”、“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中,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从关注建筑保护走向空间、环境、肌理等特色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特征的梳理和评定成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的关键内容。文章以肥西县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为例,重点研究和阐述历史文化风貌特征评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优秀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20多年来,已先后确定了4批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形成了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上海第五批历史文化风貌区申报已经开始,419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118处风貌保护街坊、23处风貌保护道路的推荐名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2003年上海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地体现上海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确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2007年增加了风貌街坊、风貌道路和风貌河道三类对象以后,这一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相对于物质空间要素的拓展,风貌区文化空间的挖掘和保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留房不留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建设角度而言,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的建筑,除了大部分的保护、修缮、再利用等工作,还有少部分是在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范围内进行的新建建筑,上海外滩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街区内进行开发建设应该谨慎而为。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在解决工程设计过程中困难的同时,探索历史街区中新建建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其中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更新保护更是给予高度重视。然而风貌区内的大量历史建筑并未得到与规划要求相当的保护管理,风貌破坏甚至拆除重建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城市风貌以及居民生活条件。为了更好地对风貌区历史建筑进行重点保护、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改善民生条件,有必要在原有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对风貌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进一步的价值甄别并制定对应的保护策略。本文将以位于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武夷路21街坊为例,通过引入二维分析法,以风貌区保护更新为评价导向,构建适用的价值评估体系对街坊内历史建筑逐一进行价值评估并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历史建筑的特点提出后续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骏  宿晨鹏  杨旭东 《华中建筑》2009,27(9):158-160
该方案设计力求通过对哈尔滨市索菲亚教堂周边建筑、环境、商业业态的综合整治,恢复并提升这一地区作为哈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特色.从而实现该区域的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15.
孟嘉 《浙江建筑》2008,25(6):16-18
历史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是绍兴传统旧城内现存规模最大、文物与历史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街区,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总的目标是展示古城风貌,体现文化内涵,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商贸旅游。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城市规划》2002,(6):35-3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其保护管理,适用本条例。优秀历史建筑被依法确定为文物的,其保护管理依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7)
古村落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乡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以整体风貌展现村落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认知、情感依托、审美观赏、生态环境等价值。该文以丹阳九里历史文化名村的风貌更新为主线,从建筑形态、风格尺度、街道肌理、原住文化、历史文脉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传统建筑的风貌特征、营造方式与风貌整治策略,提出传统村落街道风貌设计的思路、原则和具体措施,旨在促进传统古村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虞嘉盛 《建筑施工》2022,(8):1876-1878
为顺应城市更新发展和环境提升,使老建筑与时俱进、激活重生,对上海某历史建筑清水墙修缮复建技术进行研究,采用装配式技术在保护保留历史建筑风貌的前提下,综合改造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从而尽可能地恢复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独特类型,对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型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营造方式,是传承古村落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历史建筑风貌与地域特色,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该文以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建筑营造与保护为主线,分析建筑现状、建构方式、建筑评价等,并总结传统建筑风貌特征、营造方式与风貌整治策略,为今后的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仿古浪潮"和"嫁接风格"的泛滥,显示出建筑风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缺失,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风貌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考验,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可实施的风貌管控。本次研究借助西安大明宫周边街区的风貌研究,探索历史文化风貌现代公共建筑的风貌控制策略。分析历史风貌基因,结合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需求,总结历史建筑元素与现代公共建筑结合的4种方式,提出建筑风貌分区的"二八原则"策略、风貌结构的"系统控制"策略、建筑立面的"三段控制"策略,以及地标街区的"黑白清单"策略,并为各街区制订建筑风貌图则,对建筑的尺度、高度、色彩、材质、界面等方面提出控制要求。通过以上策略,以期实现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既能体现地域特征,又能适应全球化下城市功能需求的"旧貌新颜"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