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2)
<正>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从旅程隐喻、人物隐喻和建筑隐喻角度,分析美国总统的演讲。本文认为概念隐喻可以有效地帮助政治家达到政治意图,具有喻德、喻理、喻情的作用。1.隐喻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论、Quintilians的"替代论"、Richards的"互动论"及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束定芳,2000)。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学层面、跨学科、跨文化层面,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9)
隐喻语言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现代隐喻研究对隐喻的概念性进行了分析,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来研究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本文从现代隐喻的研究角度出发,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11月7日的胜选演讲为例对政治语篇进行研究,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国外政治,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台湾学者邓育仁和孙式文基于概念合成空间理论提出了一种关于图像隐喻的解读模式,本文以此模式来研究公益广告中的隐喻现象,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公益广告中隐喻使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7)
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人们以往对隐喻的认识,引发了学者们研究隐喻和隐喻翻译的热潮。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隐喻翻译之中,可以给隐喻翻译提供新思路、新视角。本文选取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特点为研究视角,旨在描述和分析在系统性影响下《蛙》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地研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都涉及到了级转移现象:概念隐喻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上的转移向度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特点,而人际隐喻在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上的转移是自下而上的规律。为了更好地阐明和解读语法隐喻的价值,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其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来分析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以期揭示语法隐喻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151-153
基于自建的微型对照语料库,文章对英汉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英汉平面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类别呈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规律性特征,其深层次理据在于中西传统文化观点的异同。英汉广告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解读能够完善概念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研究的相关理论,同时也能促进广告创意理论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正>隐喻,转喻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和《修辞学》中对隐喻进行了阐释。历史上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还是昆体良的"替代论"。隐喻研究始终归属于传统修辞学领域。直到1980年,认知语言学之父Lakoff与Johnson在《我们外衣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转喻理论框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思维方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核心理论,且都被认定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
概念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跨域隐射是理解概念隐喻的关键。在此理论启发下,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隐喻的必要性。借助生动的语言实例,展示了高中学生如何有意识地通过概念隐喻"自助"而"可持续"地学习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6):28-30
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这为复制和模仿提供了条件。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且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隐喻是模因的表现手段,模因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汉语中的四字格有着独特的文体美学价值,而概念隐喻则是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三国演义》及罗慕士英译本中四字格的概念隐喻作为语料,试图分析这些概念隐喻在英译过程中的难点及其翻译策略。本文发现儒家的仁、义、忠、孝、悌等思想,以及典故、宗教、物质、体验等文化因素使得《三国演义》中的四字格概念隐喻独具魅力,但同时也构成了跨文化翻译中一个很大的难点。罗慕士有效地通过对应翻译、直译、释译、注释、意译等翻译策略对这些概念隐喻进行了忠实而生动的翻译,使得西方的读者也能领略到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及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