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具有原始曲率的60kg/m重轨九辊水平矫直有限元模型,应用显式动力学软件ANSYS/LS-DYNA对矫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矫直规程矫后重轨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各辊压下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对提高重轨矫直质量和矫直规程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H型钢矫直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型钢矫直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矫直辊与型钢三辊弯曲矫直的仿真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上下、左右挠度和翼缘斜度矫直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了H型钢的应力与残余应力状态,分析了矫直时翼缘与腹板之间产生裂纹的原因,提出了改善H型钢矫直质量的合理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H型钢矫直机的特点,矫直原理,并按大变形矫直方案对H型钢矫直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为H型钢矫直机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H型钢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的存在将极大地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采用盲孔法测试了大H型钢构件的残余应力分布,根据对大型H型钢构件的残余应力测试结果在有限元模型中引入不同残余应力分布和边界条件,讨论了残余应力与边界条件耦合作用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边界条件和残余应力分布,H型钢柱构件的承载能力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该结果对H型钢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践需求及存在问题,在大变形矫直原理的基础上,对某公司改进设计后的九辊中厚板辊式矫直机,建立了矫直辊压下量的数学模型。并采用LS-DYNA软件对40 mm厚度的Q345中厚板模拟矫直过程,通过分析矫后板材残余应力及板形平直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矫直辊的压下规程对中厚板矫直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矫后中厚板纵向上的残余应力最大、厚度方向上的残余应力最小;合理地矫直辊的压下规程,不仅可以使矫后板材的残余应力最小,还能明显地改善板材的平直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起重机监检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适应监检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检验人员应该深入理解起重机的制造过程,提高检验质量。其中了解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等对起重机的安全与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H型钢空冷过程中残余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LS-DYNA有限元软件,在H型钢轧制全程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轧后H型钢空冷过程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分析了不同热定尺情况下H型钢残余热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该热轧H型钢因轧后断面温度场的分布不均匀导致空冷过程中残余热应力的分布状态复杂,其中沿轧件长度方向上的残余热应力在腹板部位整体表现为压应力,可达160 MPa以上,而翼缘中心和腰腿连接部位表现为拉应力;H型钢宽度方向的残余应力影响长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当采用热锯定尺小于3 m时,随着长度的减小沿长度方向的残余热应力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8.
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是长期以来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疲劳现象都与残余应力相关。例如疲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少数极高应力、平均应力、加载次序、裂纹迟滞效应、缺口应力集中等都与残余应力有密切关系。残余应力是影响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弄清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以及残余应力与上述疲劳现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评价结构的疲劳强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技术发展,焊接质量对工艺要求更为严格。针对T型接头,构建出具有4条焊道的焊缝模型,设置8种不同的焊接次序,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得出残余应力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大的残余应力位置分布于距离焊缝中心一定距离的过热区。采用方案3并结合反变形法,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接头。  相似文献   

10.
以SKD11淬硬钢为高速铣削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铣削参数对SKD11淬硬钢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运用大型商业软件DEFORM-2D建立了干式铣削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切削参数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情况及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将仿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模型误差小于16.4%,...  相似文献   

11.
刀具姿态对H13模具钢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  赵军  李月恩 《工具技术》2010,44(2):19-22
测量高速铣削条件下采用不同刀具姿态加工淬硬H13模具钢后的残余应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刀具姿态对表面残余应力幅值有较大影响;相同的刀具姿态,切削方式不同也会影响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显示逆铣条件下前倾角15°、侧倾角-15°时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分析刀具刃线与工件的接触几何模型特征,得出铣削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优化高速铣削刀具姿态参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一种大型H型钢翻转提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给出了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以及在其程序编制中“块”编程思想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大型电站转子测试所需器械与理论方法,以及在测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详细叙述了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4.
残余应力是影响钢板板形的重要因素,回火热处理是消除热轧淬火后马氏体钢板残余应力的重要手段。研究了热轧低碳马氏体高强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回火后的残余应力变化规律,为降低残余应力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回火工艺制度。用小孔法进行了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回火温度为550和600℃,保温时间为2h时,回火后得到的钢板的残余应力有较明显的消除,残余应力分布也更加均匀。同时还指出,随着回火工艺的改变,钢板回火时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改变存在较显著的不同时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分别研究了热处理前后20G钢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和微区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均以焊缝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且随距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热处理后的平均残余应力比热处理前的降低了7.21%;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焊缝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的晶粒发生再结晶转变,晶粒得到细化;再结晶导致局域取向错配角的平均值减小,微观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且分布更为均匀,但焊缝区的微观残余应力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H型钢矫直时关键的工艺参数可调辊压下挠度的传统解、工程解和精确理论解.建立了H型钢压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综合考虑各种非线性的情况下数值仿真了矫直压下过程,并把解析解和数值解进行对比,二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机械应力消除法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直径全焊接阀体球阀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焊接,由于采用橡胶圈密封,为防止密封圈的损坏,导致密封性能降低,焊后不能采用焊后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为了控制阀体焊接残余应力,选择机械应力消除法,建立阀体机械应力消除法的加载压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采用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机械应力消除法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机械应力消除法前后采用盲孔法测量阀体外表面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采用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法可以模拟机械应力消除法过程,机械应力消除法可以降低阀体外表面轴向应力和环向应力的峰值,使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可以作为焊后热处理的替代工艺。  相似文献   

19.
利用AdvantEdge FEM软件对YG6X刀具加工Ti6Al4V合金进行一维和二维超声振动切削仿真,分析超声振动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模拟仿真表明:一维X向振动时,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对残余应力影响不明显,最大压应力和压应力区深度增大不明显;一维Y向振动时,振动频率越小,残余压应力和压应力区深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残余压应力越大,压应力区深度越大;二维振动通过极差分析确定A1B1C3为最佳组合,振动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Ay>(Fx,Fy)>Ax.结果证明,超声振动切削可以增大工件表层残余应力,改善工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20.
跟踪报导了1998年建造的氨水槽安装、使用情况。该氨水槽投产后不到一年,即开始出现裂纹,导致氨水泄漏。在使用近4年时间里,已发现七十余处泄漏点。2002年对氨水槽的残余应力状况进行了复测,残余应力下降幅度约占.50%左右。残余应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时效作用;(2)氨水槽振动引起的应力松弛;(3)大量裂纹使残余应力得以释放。即使如此,焊缝区的残余应力仍高于0.5σs。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氨水储槽的泄漏是多方原因造成,包括原材料选择、热处理效果,其中残余应力过大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