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教学路径迫在眉睫。通过探讨"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改变单一授课模式,丰富上课形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当今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类核心技术,其跨界融合、广泛互联的特性使得其可与多种业态进行完美结合从而促成转型升级。本文通过"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阐述,初步阐释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到来,这对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大,也给高职院校美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美育对高职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性,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美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6)
本文首先详细的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网络行为不规范、挑战教师的话语权。之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深入互联网,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互联网粉丝效应。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互联网+"影响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的适应教育、生涯规划、专业教育等,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主动转变工作理念,改善工作方法,拓宽工作途径,创新工作思路与技巧,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作用。本文就"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
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慢慢的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互联网的加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变化,并且对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也有着很远的影响。故此,本文就对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的影响做出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0)
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趋势和特点。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即使是在技术性难题解决速度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深陷于各种各样的困境中,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成本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中,需要采取新时代的具有"互联网+"时代意义的方式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6):210-21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其为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如此。通过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有效满足我国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以及质量。但是其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解决策略,期望能够借此有效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已经编织起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将不同的社会主体连接在内,"互联网+"逐渐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尝试与不同的场景相融合。"互联网+教育"这个命题不断被提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由徐阔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一书,从"互联网+"的大背景出发,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以及"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互联网+"不仅改造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两个"人"的要素: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产生着既深且巨的影响。无论从现代教学理论的演化,还是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来看,师生互动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可行路径。"互联网+思政课"尚处于探索期,思政课教师可以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实效的评价的全过程,运用师生互动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理想现实因素和教育成效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党员的基本特点,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教育具有教育的可变性、内容的选择性、模式的交互性以及资源的共享性等特点,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网络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完善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0)
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互联网+"时代,为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本文先阐述了"互联网+"助力大学生教育的突出优势和显著特征,提出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来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亲和力,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高速发展,进而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渗透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互联网+"提供的创业机遇。本文在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阻力的基础上,探索了4种"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及访谈资料整理发现,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红利",使思想政治教育迸发出具备时代特色的勃勃生机和个性魅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9)
高校美育工作为促进学生的美育观念的养成,让学生真正能够认识美,欣赏美,提供重要引导和教育作用。当前网络科技日趋发达,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怎样顺应时代潮流,用好新媒体平台、拓宽美育工作渠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美育教学工作的现实问题,互联网+的具体意义、互联网+时代下美育教学的对策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尝试探索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美育教学工作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9)
进入新时期,"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受此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若能够正视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积极创新并利用其来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则能够起到比传统教育模式更好的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模式,希望对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7)
本文首先研究"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思政教师话语权逐渐弱化,学生主体价值观也严重偏离轨道。然后探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向,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变化,年轻一代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最后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多方位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有效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3)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新趋势对思想教育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各大高校辅导员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模式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的工作需要,把"互联网+"有效的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文简述了"互联网+"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并对高校辅导员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7)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引发教育生态系统的全面变革。"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个性化的关键特征。教学是具有文化特性的实践活动,教学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思维、教学习惯、教学制度、教学思想等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不单纯是技术手段的改变,从深层意义上理解,更是教学文化的变革,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需要构建意义互联的教学思维;创生协作、共享、反思的教师文化;创新扁平化、网格化的教学运行制度。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6)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不仅为教育教学的变革提供了便捷有利的工具,更是实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目前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都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实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打造智慧课堂。对此,本文从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出发,以初级经济法课程为例,探究"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的途径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