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
文章以2010—2018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且这一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制衡力量更强的公司中会减弱。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发现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在二者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倾向于进行真实的盈余操纵,增加信息风险,从而导致资本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5)
股东关系主要包括大小股东关系、多个大股东关系等,其中多个大股东关系是上市公司多维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多个大股东关系主要体现制衡或合谋关系,但随着治理环境的完善,大股东间更应构建和谐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8)
股权质押以其门槛低、便于操作、流动性强等优势拓宽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然而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会随之增强,其高杠杆特点也会加剧股价的波动性,从而使上市公司面临股价崩盘风险。文章以2008—2018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负收益偏态系数衡量股价崩盘风险变量,通过OLS回归实证分析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并且这种正相关关系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得到缓解,说明股权集中度通过发挥监督作用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进而在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基于不同产权性质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国有企业中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强,股权集中度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则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6)
本文选取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与投资现状的关系,并尝试选取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外部监督代理变量,研究其对控股股东两权分离造成的非效率投资的可能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越倾向于扩大投资规模,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而与投资不足无显著相关关系;第三,考虑在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且其存在持续影响的情况下,两权分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并没有受到显著的抑制,这反映了当前外部审计对控股股东所造成的过度投资并没有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6)
本文以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风险投资是否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参与合谋掏空,进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与控股股东掏空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参与了控股股东的合谋掏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正相关关系在股权集中度中等和高管在职消费较高的企业更显著,表明控股股东和高管的合谋意愿和能力是影响风险投资合谋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7)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公司治理信息,并分析该信息对预测企业三年后财务危机的增量作用。研究表明,在模型中加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变量,能显著提高模型预测精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组、股权制衡较低组及股权质押比例较高组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信息与企业未来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相关性更强,模型的预测精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8)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非控股股东参与和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显著抑制了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和非效率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即非控股股东的积极参与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显著增强了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非控股股东参与和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显著抑制了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和非效率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即非控股股东的积极参与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显著增强了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4)
文章以2005—2008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现金持有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了投资者保护对控股股东滥用和侵占公司现金资产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1.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均显著正相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通过过度投资和现金资产侵占两种方式来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动机。2.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因控股股东对现金资产的侵占而形成的投资不足,但对控股股东滥用现金资产的而形成的过度投资并没有显著的约束作用,这为理解现金持有的经济后果和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9)
本文以股灾期间数次停牌的华仁药业公司为案例,引入股价暴跌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因素剖析上市公司停牌诱因,并对停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灾期间,控股股东对爆仓危机的规避是上市公司股票停牌的重要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灾期间的停牌行为在短期内能够遏制股价崩盘风险,但该停牌行为会降低市场效率。本文不仅揭示了停牌潮现象的重要成因,而且对股权质押等金融创新不断涌现背景下如何监督市场主体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6)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1年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股权制衡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现金股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第二,股权制衡度与现金股利呈倒U型关系,当股权制衡度∈(0,0.90),其他大股东会与第一大股东合谋,倾向现金股利分配,当股权制衡度∈(0.90,4),会对第一大股东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抑制其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攫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2)
以分类改革下的"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相关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有终极控股的股权安排与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性股权结构(CS)中,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会抑制其掏空行为;在控制性少数股权结构(CMS)中,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对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影响会因国有终极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方式而产生差异。当采取掏空行为时,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不一定会影响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当采取援助行为时,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会加剧国有控股股东的援助行为。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安排和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5)
以我国金融改革为背景,通过建立大股东利益攫取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股权融资下大股东力量对比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这三种股权融资方式中,控股股东会优先选择定向增发为并购融资。而并购融资前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以及并购项目的融资金额,会影响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融资与债权融资之间所做的选择。在股权融资下,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在并购融资后的提升水平以定向增发为最低,公开增发次之,而配股则最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5)
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为研究对象,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股权结构中产权性质的变化,分情况深入分析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企业会计稳健性较之国有资本相对控股和非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差。第二,在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企业中,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会计稳健性越低;在国有资本相对控股和非国有资本控股企业中,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会计稳健性越高。第三,非国有资本控股企业中,法人股持股比例越高,会计稳健性越低。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8)
文章利用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在股权质押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负面影响,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呈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会影响控股股东的财务决策,有利于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6)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日益成为管理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研究更加偏重宏观视角,对于代理人过度投资的微观行为基础的研究比较欠缺。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构建包括上市公司股权制衡、高管薪酬激励和过度投资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加以验证。基于854个观测样本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第一,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可以制约企业的过度投资;第二,高管薪酬激励在股权制衡和企业过度投资关系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4)
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提升企业效率是关键。文章以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相对于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相对于传统行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行业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效果的相关研究,为相关各方合理评价企业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1)
成为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或者与高管合谋是大股东实现掏空的可能途径。以2015—2017年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水平与掏空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随股权上升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加大,随后又下降;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公司相比,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掏空程度更严重;对于非绝对控股大股东,争夺董事会控制权是实现掏空的重要方式;对于非控股大股东,其掏空行为需要高管合谋配合才能实现,为此,大股东默许高管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6)
将多元回归分析应用至企业投资研究领域,结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并以2010-2013年我国2740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检验出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和制衡、股权集中程度的降低、机构投资者的引进、国有企业股份的流通比例的加大,都能够有效抑制自由现金流引起的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情况。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我国经济在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非效率投资问题也日益严峻。非效率投资行为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自由现金流量、控股股东性质、公司负债等因素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密切相关,应该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充分发挥负债融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