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
科学研究水平是新时代大学生能力的体现,科研育人机制的形成,对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在校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方案,探索科研育人发展的路径,促进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中国未来优秀科研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5):13-14
如何有效扭转高校科研的"错位"现象,实现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研育人一再被提上重要日程,这与高校培养有创新思维、反思意识、科学作风的新时代高水平人才的目标是紧密相关的。要真正落实科研育人工作,高职院校应从观念更新、目标设定、操作手段、保障机制等方面理清思路,搭建有效可行的科研育人框架,构建教学、科研、育人三者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的科研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高质量科学研究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当前高校科研在人才培养中存在顶层设计、评价体系以及育人质量等方面缺失,使得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为此,我们结合科研的学术职能与教育属性,探索构建"五位一体"教育教学理念,以思想引领、科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引导、激发科研育人功能,不断提升高校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的精准供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6)
运用系统论、协同论等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混合式教学及教学过程体现行业特色等方式再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从横向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将课程教学转为开放式的全程育人教学过程,构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网络育人、考核育人多维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优势的高度融合,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相长,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五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直接受益学生达15000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9)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今后的建设目标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可以从该课程的教学体系研究,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开展"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科研促进教学,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等方面,对该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情况进行论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7):4-11
课程育人的缘起总是与课程的发展形态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对课程育人生长点的探讨需要基于对中外课程育人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分析。借鉴美国课程学者古德莱德"课程五层次"理论,可以推证学校课程实践是课程育人的生长点。当前,作为课程育人生长点的学校课程实践,面临着一些困境,表现在重"教学"轻"研究"、重"要素"轻"系统"、重"接受"轻"构建"、重"知识"轻"德化"等。要走出困境,就需要从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创设知识构建情境、挖掘德化要素功能等方面开展学校课程实践变革,以赋予"课程育人"生长点教育性、整体性、主体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素质培养提出全新要求,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当代教育领域主导目标。"三下乡"是国家根据大学生素质培养需求,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方针,其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十分显著。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的功能,以及具体的拓展实践路径展开有效的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健全大学生综合素养,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8)
教学研究型大学重在以教育教学过程的问题导向促使教学与科研两相宜,以学科内容体系建设的"术语革命"倒逼教学手段革新;以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鲜活实例"驱动教学内容创新;以主客体普遍参与的"师生互动体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以教科研一体化成果的"有益补充"实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究新时期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深层交互关系,梳理科研促进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可循途径,设计有效方案,能够从制度层面破解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瓶颈,从而培育高素质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5)
"社团育人"旨在创新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的工作思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一条高校辅导员如何依托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社团育人"模式,使之不仅成为大学生兴趣发掘与培育的基地,还是化兴趣为能力、为职业、甚至未来事业发展方向,使社团成员切实得实惠的"育人"摇篮;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为更好地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扬州大学生科学院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探讨推进本硕一体化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加强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院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资源配置,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我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并加以有效的整合利用,使学院有限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升学、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