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5):114-117
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教学改革举措,是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通过分析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在近十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经验,从而提出"一个中心、四大优化、五大保障"的体系构建设想,为我国双创时代背景下高等中医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管理理念中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提供一种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19-2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创新创业所必备的各种资源为方向,建设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教育教学子系统、创客培育子系统、创业孵化子系统、企业加速子系统建设为保障,形成校园创业文化、产业创新、区域创新有机融合的多主体参与、多模式共存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责任担当,更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为重点,以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和政策保障、服务为支撑,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创新创业基因"深植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民办高等职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上欠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有待提高。本文提出民办高等职业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和推行"创新创业校园文化营造、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
文章以无锡建设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区为契机,以物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积极构筑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物联网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要求高等教育转变和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江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案和运行机制、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学科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构建培养机制、教学方法内容和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双创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9)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关注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本文针对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从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机制入手,致力于创建"就业创业全程教育模式",以"就业畅"解决学生切身问题,以实效促进学生思想转变,服务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6)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本文结合指导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创新项目的工作,浅谈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旅游创新创业作为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深化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对新常态下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及对人才要求的分析,以及对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和问题的反思,可见对于高职类学生而言,"创新"比"创业"更重要,应更强调"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赋予他们的意义。基于此提出了专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考:遵循"人才培养市场化"导向,以"三大课程模块"为矩阵,以"三大培养平台"为依托,以"三大服务体系"为保障,以"三大考评方式"为驱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1):10-17
专业群建设是国家"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应对电子商务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依据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发挥区域和行业优势,围绕学校优势专业,组建高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群,培养复合型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建立强素养、强技能、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分层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共享、互融、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支持系统,完善以"四力提升"为目标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为探索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