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了解当代大学生转专业倾向及动机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以师范院校学生为例,构建专业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大学生转专业倾向,并结合院校对比与深度访谈,深入探讨大学生转专业动机。研究发现:师范类学生转专业规模逐步提升,转入专业以师范类的数学、汉语言、英语等热门专业为主,但多样化选择趋势显著;兴趣优先、职业引领、盲目从众是学生转专业的三种主要动机类型。研究可为师范院校制订学生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提供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0)
近年来,测井专业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学生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测井解释方面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现阶段课堂专业教学仍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测井方法原理和测井综合解释等学生的绝大部分专业知识及能力来源于课堂。针对2015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测井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专业教师应当加强从自身学习、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加强课堂管理、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设计作业、完善成绩考核体系等多方面,用心、用情、智慧地进行课堂教学,这是提高测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0)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从目标、内容、平台等方面建设和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1)
物流运输管理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以后是否有机会去物流企业就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的需要,形成以任务驱动、沙盘模拟及岗位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以来,增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加,成为热门专业。目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设立本专业的高校类型及数量多、培养方案差异大、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和学科建设缓慢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知识体系搭建以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实践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及组织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演变过程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开办的背景基础上,分析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剖析了新培养方案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的优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拓宽学生发展空间等方面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33-40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专业教学的重要阶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期间既在企业单位进行跟岗或顶岗工作,同时身份又是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保障、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道德培养等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及实习管理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研究通过将"钉钉"软件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中,探索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新模式,以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5)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核心职业能力。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其价值。明确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要求。本文旨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的分析,探讨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8)
工程技术人才是推动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特色不明确,师资不完善等问题,借鉴国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联动培养方案,搭建实验实践网络平台,构建"双导向-翻转-多层次"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