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凤珍 《建造师》2010,(2):91-93
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性文件,具有培养目标多样化、毕业标准学分化、修业年限灵活性、学习课程选择性等特点,在制定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使培养方案的内容结构、课程类型、课程学分、课程开设学期、限定选修课设置符合学分制的要求,注意优化培养目标、确定毕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说明选课要求。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但基础在学分与课程。当前学分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学分内涵的偏小和课程的规范性较差,高水平课程的偏少。完善学分制必须首先从基础做起,丰富单位学分的内容,建设更多具有规范、科学、高质量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学分制以及学年制是当下高校最常见的两种教学管理制度模式,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基准,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资格的标准之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则是学分制管理模式中的一种。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有关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的一个整体改革,除涉及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更多涉及到师资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3)
<正>一、学分制背景分析1.什么是学分制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学分制的原则是:学生某一课程成绩合格,即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不同课程的学分累加,若达到学校规定的总学分数,就准予毕业。2.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而这种制度的发展和改进是在美国。选课制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1869年由埃略特在哈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管理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有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及学期学分制之分。我校社团学分制可以仿照教学管理学分制,制定的一个为高职院校过渡的试行管理办法,对于现有社团开展的工作面对的问题,探讨性的提供一种思路,提前学校创建高职院校全面管理学分制提供一个试点。
  我校社团试行学分制是衡量学生在社团中的经历和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是以学期定额学分为主的学分制。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相应的社团学习的成长经历,以考查和出勤率结合,评估出学生学期学到的知识程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4)
学分制收费是高校收费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以学分制教学管理为前提,以学生修读学分作为计价收费的主要依据,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合理成本补偿的目的。目前虽然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收费,但实际仍未完全脱离学年制收费管理的痕迹,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立足于高校学分制收费实践,针对现行学分制收费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并综合考虑高校办学层次、培养成本差异、专业受欢迎程度、学生修读学分数等因素,建立了全新的学分制收费定价模型,以使学分制收费标准的制定更加科学,为高校的学分制收费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科学合理认定课外学分是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科学性的前提之一。目前高校课外学分认定中存在着学分计量标准不一致、认定范围及内容复杂、学分重复认定等问题。高校在课外学分认定中应明确课外学分认定目的,统一学分认定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严格考核认定内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8)
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更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和高效性。从高校学分制的管理特点出发,研究了该管理模式下选课的本质和要求,给出了一个基于学分制开放式选课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1)
学分制于19世纪产生于美国,它是以学分作为单位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不仅在更大的范围内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调整自己学习的内容、进度,也可以设计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党建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完全学分制以后,其工作也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以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为背景,探讨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对传统的学生党建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0)
本科生导师制虽然对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其实施效果亟待进一步提高。基于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本文认为互信合作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由传统的"权威——顺从"型向"互信——合作"型的转变,是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内在驱动力,它从思想教育、学习创新、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互信合作型师生关系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