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应用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践能力,提出服务于土木工程三层次专业课程体系,即土木工程“核心—方向—拓展”课程体系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思路。三层次课程体系具有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的特点。新开设具有“虚实结合”特点的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含虚拟仿真)课程,包含土木工程专业急需的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大学生成长的新特点和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多项教研教改课题,以虚拟仿真“金课”标准建成服务于三层次课程体系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库,并结合虚拟仿真项目、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空调冷热源系统、大型通风空调系统等成本高、危险性高、周期长的实验内容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共建设了空调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热水供暖系统三个综合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实验建设紧密围绕建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坚持“能实不虚、虚实互补”原则,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综合型工科人才为目标。实验内容设置综合性的多工况虚拟实验、事故工况实验和科研创新实验,支撑了完整的实验教学过程,并建立了双向评价体系。实验采用Web端在线实验形式,提高实验的便捷性和共享性。2020—2021年,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除服务本校本科实验教学外,向4个高校超300名学生提供实验教学服务,获得校内外较高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
针对现有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对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现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结合武汉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实际情况,从大数据信息化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和资源多元化建设等多方面,探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方案,并进一步研究计算机网络课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永成  孙峻  钟波涛 《建筑经济》2023,(S1):441-446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传统培养实验教学中教学平台单一、重现建造过程难、实验教学成本高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行业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提出并构建满足新发展理念下创新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及资源建设体系。最后,讨论某工程管理专业虚拟仿真教学研究探索、实践情况及效果。研究成果期望能为工程管理类专业虚拟仿真教学以及为土木工程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成为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手段之一。我们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特点,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不同模式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局域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功能,构建了四个层次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专业理解深度、激发专业热情、增强自主创新实践意识和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湖北工业大学国家级土木工程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内涵建设,以工程教育的CDIO模式为指导,在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下,探索教学资源建设的流程和转化途径,持续增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对其内容进行不断改善和优化,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然而土木工程实验具有成本高、周期性长、危险性大的特点,大规模的实体教学实验受限于设备、场地、资金等无法实现。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土木工程虚拟仿真手段在工程实践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弥补课堂教学和实体实验的不足,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合了国内最先进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代表虚拟仿真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国家级“金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公示数据,对土木类虚拟仿真项目的学校、负责人和项目类型进行归类,分析公示中虚拟仿真项目的特点,指明土木类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发展趋势,为后续土木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文章在明确绿色建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定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规划与开发过程及实验课程体系,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成与要求,从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建设4个方面归纳了中心管理机制和共享机制。研究结果可为中心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方向,也可为其他同类虚拟仿真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建筑结构抗火实验教学逐渐成为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的一项重要授课内容。然而,国内仅有少数高校拥有建筑结构抗火实验实体平台,并且由于抗火实验的特殊性,相关教学资源非常有限。鉴于此,依托多媒体、网络通信和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先后建设了实体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平台、虚拟教具、微试验以及MOOC等现代教学资源,构建了建筑结构抗火实验教学系统性教学资源与平台。利用该平台,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趣为核探索虚实结合的施教方案,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高度融合。建立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并注重持续改进。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行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化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我国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最先在理工类学科中开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人文社会学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也进入"试水阶段"。文章主要探讨人文社会学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需要满足的条件,与理工科高危等前提条件存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社会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