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3)
针对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针对其专业实践课程特点和过程管理的实际,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从监控内容、实践教学考核、实验材料检查归档等多方面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高等农业院校水利土建类专业结构力学课程中表现出的解题方法多、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补考率高等问题,结合当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农业院校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卓越工程师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下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时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需要,在领悟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大纲顶层设计。以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为例,从课程信息和目标介绍、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以及课程推荐资料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大纲的设计方法和撰写思路。通过2021年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应用验证表明,该课程大纲设计方法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合理,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可为工程教育认证其他专业课程大纲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2)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理念,"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课程从以目标为导向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课程内外信息反馈机制进行课程的持续改进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的达成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探索性地将成果导向理念引入到功能材料的课程建设体系中。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导向,从教学理念的定位、授课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引入实例教学、翻转课堂和企业导师制多模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探讨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实践。从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四个方面建构成果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体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探索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7.
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设计、土木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应用广泛。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范围广、应用型强、对学生的可操作性要求高。文章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OBE教学理念,从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实验大纲、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实验效果取得良好成效,丰富课程教学内涵,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锤炼学生工程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在"中国制造2015"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介绍了该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结合大学生创新竞赛、创新型课堂研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设措施及实施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课题组以广州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毕业要求的各个指标点设计了对应的实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并在学校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工程实验室建立了实验教学分层体系,为学生的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平台;同时,通过改革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鼓励学生提高编程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2)
针对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难点和重点,分析其专业实践课程零散孤立且与理论课程衔接性不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或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监控内容不明确等问题,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从人才培养目标、制度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监控信息反馈和调节机制等多方面,对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