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6)
红色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有着灵魂的引导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红色文化,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时代赋予企业崭新的时代使命和时代精神,在新时期,企业的党建工作应与时俱进,但仍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红色文化对企业的思想引领作用,使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红色文化在夯实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展开深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4):21-24
运用网络文化产品开展育人工作,推动青年工作创新,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深化共青团改革的现实要求。为此,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从网络文化产品生成的认识逻辑中突出主导,加强青年思想引领;从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的规律中探寻凝聚青年的方式,吸引和组织青年;从网络文化产品承载的内涵中发掘服务青年的途径,激发青年的存在感、价值感和信仰感,提升青年的安全感和获得感,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育人研究,构建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素质提升,权益服务四翼体系,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实现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5)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团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工作,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对于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研究结合时代背景、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期能够为推进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138-139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为更好地践行"思想价值引领"、"铸魂育人"、"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和职责所在,不断创新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构建"一平台一社团三课堂"红色文化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更加重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相关教育活动,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的思政教育对于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作用的提升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引领作用前提的阐述,进而提出了提升方法,以期能够提高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必须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注重高校的主导作用,加大网络的构建力度,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城市管理局东城执法大队党支部在党旗引领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红色基因领航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为工作主线,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夫”,厚植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深耕“挺秀先锋,城市管家”党建品牌,为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贡献城市管理智慧、城市管理担当、城市管理力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团员的组织归属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源头,他们的组织归属感是否强烈将关系着共青团组织能否获得广泛的群众信任,关系着共青团组织能否实现有效的思想引领,更关系着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否牢固。要增强大学生团员的组织归属感,围绕着大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团组织的工作机制,从队伍建设、工作方式、活动组织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团组织在团员中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