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2)
为研究出口级黄板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台湾泥鳅及其杂交种肌肉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3种泥鳅(体质量9.5694.02 g)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鲜样)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70.62%94.02 g)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鲜样)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70.62%73.01%,粗蛋白质为18.60%73.01%,粗蛋白质为18.60%20.03%,粗脂肪为4.15%20.03%,粗脂肪为4.15%7.85%,灰分为1.40%7.85%,灰分为1.40%1.84%,除水分含量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板鳅是3种泥鳅中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品种;试验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量为24.52%1.84%,除水分含量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板鳅是3种泥鳅中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品种;试验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量为24.52%28.89%(干样,下同),占氨基酸总量的39.56%28.89%(干样,下同),占氨基酸总量的39.56%39.72%,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与FAO/WHO要求一致,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1.2439.72%,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与FAO/WHO要求一致,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1.2483.54,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与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7.61%83.54,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与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7.61%38.65%,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各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得出黄板鳅是相对组成最理想的品种;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2238.65%,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各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得出黄板鳅是相对组成最理想的品种;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22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40.66%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40.66%48.33%,其中DHA含量为2.03%48.33%,其中DHA含量为2.03%3.09%,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黄板鳅保健价值更有优势;10种常见的矿物元素均被检测出来,锌、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鱼类,且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3种出口级泥鳅均为营养价值高且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天津地区主产的黄板鳅综合指标最高,而杂交种营养指标大多介于父母本之间,杂交优势不突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以体质量为38.0355.03 g的哲罗鲑Hucho taimen、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及其杂交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种鱼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杂交种的水分、粗灰分含量高于哲罗鲑低于细鳞鲑,而粗蛋白质含量高于两者;杂交种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哲罗鲑和细鳞鲑,而鲜味氨基酸含量低于哲罗鲑高于细鳞鲑;3种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标准和鸡蛋蛋白标准,以杂交种最高;杂交种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均远高于哲罗鲑和细鳞鲑,以细鳞鲑最低。研究表明,3种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均较高,尤其是杂交种,其肌肉品质更优于哲罗鲑和细鳞鲑,这为哲罗鲑和细鳞鲑的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为研究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软骨化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并评价其肌肉营养成分,取9月龄软骨华南鲤(体质量为270.2 g±62.4 g)测定其肌肉营养组成,并与骨骼发育正常的相同规格华南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软骨华南鲤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华南鲤(P<0.01),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高于正常华南鲤(P<0.05);用酸水解法从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软骨华南鲤除组氨酸(Hi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华南鲤(P<0.05)外,两组鱼其他15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华南鲤的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计算得到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评分模式,接近全鸡蛋白蛋白质模式,软骨和正常华南鲤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7.17和90.24,骨骼正常华南鲤的所有必需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指标均略高于软骨鱼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软骨这一性状并未显著影响华南鲤的肌肉蛋白质品质,两组鱼氨基酸营养成分相似,均为优质的蛋白源;进一步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测得的23种脂肪酸中有9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包括4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说明软骨华南鲤的产生可能与机体中脂肪代谢过程的变化有关;对两组鱼肌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表明,软骨华南鲤的磷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华南鲤(P<0.05),而钙等其他6种元素与正常华南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软骨华南鲤的产生可能与机体中脂肪酸代谢异常及磷缺乏相关,其具体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对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红鳍东方鲀T.rubripes(♂)F1代(简称杂交东方鲀)及其亲本(均为人工养殖的3龄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粗灰分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杂交东方鲀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与菊黄东方鲀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红鳍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与亲本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红鳍东方鲀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菊黄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富含K、P、Na、Mg、Ca和Se等元素,其中K含量显著高于菊黄东方鲀(P<0.05),P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Na含量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Se含量显著高于红鳍东方鲀(P<0.05);杂交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86.38)显著高于两亲本(P<0.05)。本研究表明,杂交东方鲀的肌肉营养成分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
为研究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软骨化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并评价其肌肉营养成分,取9月龄软骨华南鲤(体质量为270.2 g±62.4 g)测定其肌肉营养组成,并与骨骼发育正常的相同规格华南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软骨华南鲤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华南鲤(P<0.01),而粗脂肪含量却显著高于正常华南鲤(P<0.05);用酸水解法从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软骨华南鲤除组氨酸(Hi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华南鲤(P<0.05)外,两组鱼其他15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华南鲤的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计算得到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WHO评分模式,接近全鸡蛋白蛋白质模式,软骨和正常华南鲤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7.17和90.24,骨骼正常华南鲤的所有必需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指标均略高于软骨鱼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软骨这一性状并未显著影响华南鲤的肌肉蛋白质品质,两组鱼氨基酸营养成分相似,均为优质的蛋白源;进一步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测得的23种脂肪酸中有9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包括4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说明软骨华南鲤的产生可能与机体中脂肪代谢过程的变化有关;对两组鱼肌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表明,软骨华南鲤的磷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华南鲤(P<0.05),而钙等其他6种元素与正常华南鲤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软骨华南鲤的产生可能与机体中脂肪酸代谢异常及磷缺乏相关,其具体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为确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饲料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适宜添加量,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在水温(12±2)℃下饲料中DHA含量(0.02%、0.30%、0.60%和1.20%)对体质量为(73.49±1.26)g的刺参成参生长和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进行121 d。结果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02%DHA)(P<0.05);饲料中DHA水平显著影响成参体壁营养成分,摄食DHA含量为0.30%1.20%饲料的刺参,其体壁中二十碳五烯酸(EPA)、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DHA时,刺参体壁中DHA/EPA和n-3/n-6 PUFA显著升高(P<0.05);0.30%DHA处理组刺参体壁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的生长速率最快,DHA含量为0.30%时已具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必需脂肪酸和氨基酸)沉积率,成参对饲料中DHA的最适需求量为0.30%1.20%饲料的刺参,其体壁中二十碳五烯酸(EPA)、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DHA时,刺参体壁中DHA/EPA和n-3/n-6 PUFA显著升高(P<0.05);0.30%DHA处理组刺参体壁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的生长速率最快,DHA含量为0.30%时已具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必需脂肪酸和氨基酸)沉积率,成参对饲料中DHA的最适需求量为0.30%0.60%(饲料干物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
为确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饲料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适宜添加量,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在水温(12±2)℃下饲料中DHA含量(0.02%、0.30%、0.60%和1.20%)对体质量为(73.49±1.26)g的刺参成参生长和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进行121 d。结果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02%DHA)(P<0.05);饲料中DHA水平显著影响成参体壁营养成分,摄食DHA含量为0.30%~1.20%饲料的刺参,其体壁中二十碳五烯酸(EPA)、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DHA时,刺参体壁中DHA/EPA和n-3/n-6 PUFA显著升高(P<0.05);0.30%DHA处理组刺参体壁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的生长速率最快,DHA含量为0.30%时已具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必需脂肪酸和氨基酸)沉积率,成参对饲料中DHA的最适需求量为0.30%~0.60%(饲料干物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为研究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肌肉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1.5%的葡萄糖,配制成6种等能等氮饲料,并设空白对照,共7个组,进行了8周的松浦镜鲤(初始体质量为40.27 g±3.96 g)养殖试验。结果表明:OKG组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2Na-AKG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不同处理组鱼体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苏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KG组(P<0.05),而Glu组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除2Na-AKG组外)(P<0.05);Glu组、AKG组和2Na-AKG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处理组中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NEAA)、呈味氨基酸(D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AKG组和2Na-AKG组鱼体前肠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Glu组鱼体肝脏的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中的AKP活性在各处理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5%的OKG能显著提高松浦镜鲤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及苏氨酸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鱼体肌肉水分含量;饲料中添加1.5%的AAKG和2Na-AKG能够显著提高鱼体肠道AKP活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4)
为探讨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配子染色体组的构成,以杂交三倍体泥鳅(3n)与二倍体泥鳅(2n)为研究对象,配制2n♀×3n♂和3n♀×2n♂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的胚胎染色体进行银染(Ag-NORs)、CMA_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最高银染点数均为3个,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在2n♀×3n♂和3n♀×2n♂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有丝分裂中CMA3阳性部位有3个,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将核糖体5.8S+28S r DNA定位在杂交后代胚胎染色体上,两种杂交组合均可检测到3簇杂交信号,位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的端部区域。研究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无论雌雄与二倍体泥鳅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染色体组构成均为3套染色体组,进而可推测,杂交三倍体泥鳅无论雌雄均可产生(1.52)n的配子,该结果为三倍体泥鳅配子染色体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48)正、反杂交后代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中,探针DNA在温度为105℃、持续时间为2 min时,片段化后探针DNA片段长度为5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500bp;标记后的探针DNA与片段化后的封阻DNA混合比(P/B)在1∶25和1∶50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杂交信号;以大鳞副泥鳅全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天然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为封阻DNA,与二者正、反交后代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亲本大鳞副泥鳅24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处均有杂交信号,无杂交信号染色体50条,来源于亲本泥鳅。该研究结果不仅为杂交三倍体泥鳅后代的鉴定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也为中国天然四倍体泥鳅是含有四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并能产生2n的配子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数据,对泥鳅三倍体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
为研究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形成机制,探寻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GISH的多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并对天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n=48)正、反杂交后代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三倍体泥鳅GISH技术反应体系中,探针DNA在温度为105℃、持续时间为2 min时,片段化后探针DNA片段长度为5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1000 bp;封阻DNA在温度为110℃、持续时间为10 min时,片段长度为100500bp;标记后的探针DNA与片段化后的封阻DNA混合比(P/B)在1∶25和1∶50时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杂交信号;以大鳞副泥鳅全基因组DNA为探针DNA、天然四倍体泥鳅全基因组DNA为封阻DNA,与二者正、反交后代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试验,结果显示,来源于亲本大鳞副泥鳅24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处均有杂交信号,无杂交信号染色体50条,来源于亲本泥鳅。该研究结果不仅为杂交三倍体泥鳅后代的鉴定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也为中国天然四倍体泥鳅是含有四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并能产生2n的配子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数据,对泥鳅三倍体育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6)
为探究重铬酸钾的毒性机制,建立适合监测铬污染的体外检测系统,以体外培养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细胞系(DIMF)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重铬酸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重铬酸钾染毒后细胞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25.3±1.2)μmol/L;暴露在浓度为030μmol/L的重铬酸钾中,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谷胱甘肽超氧化物酶(GSH-Px)在重铬酸钾浓度为030μmol/L的重铬酸钾中,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谷胱甘肽超氧化物酶(GSH-Px)在重铬酸钾浓度为020μmol/L时活性升高,当染毒浓度为30 mol/L时,活力开始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则随重铬酸钾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微核试验显示,DIMF微核率随染毒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最大微核率为0.73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量很低,经重铬酸钾诱导后MT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重铬酸钾可对细胞的酶系统和遗传物质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6)
为探究重铬酸钾的毒性机制,建立适合监测铬污染的体外检测系统,以体外培养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细胞系(DIMF)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重铬酸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重铬酸钾染毒后细胞的24 h半致死浓度为(25.3±1.2)μmol/L;暴露在浓度为0~30μmol/L的重铬酸钾中,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谷胱甘肽超氧化物酶(GSH-Px)在重铬酸钾浓度为0~20μmol/L时活性升高,当染毒浓度为30 mol/L时,活力开始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则随重铬酸钾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微核试验显示,DIMF微核率随染毒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最大微核率为0.73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量很低,经重铬酸钾诱导后MT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研究表明,重铬酸钾可对细胞的酶系统和遗传物质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4)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计数法,对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交(2n×4n)、反交(4n×2n)杂交后代的早期胚胎、6月龄及12月龄阶段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胚胎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7~81、67~82,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100、100个)中,染色体数目为75的整三倍体众数百分比最高(22%,20%),此外还有大量染色体数目<75的亚三倍体(37%,51%)和染色体数目>75的超三倍体(41%,29%);6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79、66~80,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58、63个)中,整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6%,41%),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34%,49%)和超三倍体(40%,10%);12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82、69~83,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71、50个)中,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8%,54%),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48%,20%)和超三倍体(24%,26%)。研究表明,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反杂交后代均出现大量能存活的非整三倍体个体,并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非整三倍体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6)
为获得不同倍性泥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了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方法的反应体系,并利用该方法对二倍体泥鳅鳍基因组DNA进行了MSAP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双酶切反应体系为800 ng的泥鳅基因组DNA,用EcoR I、Hpa II和Msp I各10 U,在37℃下反应8 h后即可酶切;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为模板4μL、预扩增引物0.8μL、0.2 mmol/L d NTPs、1.5 mmol/L Mg2+和Taq 1 U;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的模板2μL、引物1.5μL、0.375 mmol/L d NTPs、1.5 mmol/L Mg2+和Taq 1 U;二倍体泥鳅全甲基化率分别为24.1%、20.8%、22.3%,半甲基化率分别41.4%、20.8%、33.3%,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5.5%、41.6%、55.6%。研究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MSAP技术在多倍体泥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2)
为实现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于2015—2019年采集野生北方须鳅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探索了北方须鳅的繁殖季节、雌雄鉴别、人工催情、产卵、人工孵化等关键性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催产北方须鳅雌亲鱼55 000组,获卵5 960万粒,平均催产率为45.0%,平均受精率为56.0%,平均孵化率为42.7%,水花鱼苗为1 840.3万尾;辽宁东部山区北方须鳅繁殖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北方须鳅卵径为(2.15±0.07) mm,产卵最低水温为8.5℃,适宜水温为17~22℃,在此温度下,效应时间为23~26h,人工授精适宜雌雄比为2∶1;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2.35±0.05)mm,历经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从受精至仔鱼孵出积温为66.67℃·d,受精至仔鱼平游积温为126.5℃·d;初孵仔鱼全长为(4.9±0.8)mm,体质量为(0.6±0.1)mg。研究表明,通过生态调控(温度)和生理调控(复合催产药物)措施,可实现野生北方须鳅的规模化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2)
为探究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及自然四倍体泥鳅所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构成,采用自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为父本、二倍体泥鳅(2n=50)为母本进行杂交,受精后5 min将受精卵放入3℃水中处理60 min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并对其后代的血红细胞核体积、染色体核型、Ag-NORs带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杂交三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38.29±3.14)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二者血红细胞核体积之比为1.37∶1;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 NF=96,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 NF=64;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3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3个FISH杂交信号,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2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2个FISH杂交信号;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3个,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2个。研究表明,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构成为2套染色体组,表明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能产生二倍体(2n)配子,该结果为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是具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