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日趋多元化的行为主体要求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参与城市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并对行政主体的权力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2.
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任国岩 《规划师》2000,16(5):73-75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国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某些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城市规划现状,探讨21世纪中国实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解决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元论、治理理论、交往理论等理论的提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凯 《四川建筑》2006,26(4):17-19
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总结了公众参与产生的思想背景,从认识上剖析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历史必然。然后从公共权利、公众情感两个方面,阐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在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深圳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丽亚  林晨 《规划师》2000,16(5):66-69
深圳市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面正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作者从公众参与纳入城市规划的意义、深圳市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运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几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有益于这项工作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继刚 《城市规划》2000,24(7):57-58
公众参与应被视为中国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而必不可少的举措 ,在介绍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发展趋势基础上 ,初探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所应做的思想上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公众参与在当地的实施情况,探讨公共参与的可能性,通过各种调研方式,发现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实践,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某些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且展望公众参与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也可说成是公共参与或公民参与,即公民或单位不通过国家代表机关直接参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行为。公众参与是实现社会民主的重要途径,社会民主是公众参与的价值体现。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的机制,例如举行由公众广泛参与的讨论会、听证会等形式,其目的在于确保城市规划的民主性。近年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城市规划的民主性也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规划决策与管理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作者分析了规划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中公众的不同潜在价值,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公众参与的具体参与步骤。  相似文献   

11.
建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黄瑛  龙国英 《规划师》2003,19(3):56-59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开始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历时十余年的发展,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我国现状的公众参与程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究其原因,一是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缺乏;二是参与组织机构不健全;三是公众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为此,在今后的公众参与工作中,需完善规划法规,从法律上确保公众参与的合法地位;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加大对公众规划知识的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城市规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施文 《规划师》2002,18(6):20-25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含义,着重揭示了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向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发展的原因及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上的改变,并描述了当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3.
从居住分异现象看城市规划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伦亮 《规划师》2006,22(3):68-70
居住分异现象与城市规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会引导居住分异格局的形成,已有的居住分异格局也会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城市居住分异特征及机制的研究、编制合理的居住用地规划、关注城市贫困地区、加强城市规划的引导与控制作用,对城市形成合理的居住分异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的现实任务是解决社会共同面临的城市问题,而后者经历中国数十年城镇化的强劲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规划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这意味着其工作方法和内容必然的革新。当前中国城市规划所进行的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已然成为城市中最大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在城市更新语境下规划工作如何体现其公共作用,容纳公众意见、建立公共部门与社区、市场的伙伴关系,从较多关注空间效率、美学和设计创新转向在空间资源的再分配中保障公共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协调社会冲突,同时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荔珍 《规划师》2005,21(11):24-27
目前,南昌的公众参与同社会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且普遍存在着事先参与与事后参与脱节、未将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缺乏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规划修改和实施中公众的建议被忽略、公众参与未提升到决策高度等一系列问题。南昌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面要加强的工作至少有四个方面: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广泛宣传规划,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规划立法体系;提高规划师素质,深化规划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乡规划攸关城市健康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为确保规划的决策正确.准确实施.并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在政府行政体制内实行行政三分,战略决策从规划管理局分离出去;战术管理在规划局内加强规章建设,在实行体内监督的同时.加强体外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17.
反思我国现阶段城中村改造产生利益问题的规划原因,提出"社区发展"是规划转型方向的理论观点,即城中村改造规划应从规划内容、过程和保障等三个方面融入"社区发展"。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提出构建基于社区发展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以钦州市上沙村改造规划为例,探索一种从单纯物质更新转向社区发展的改造模式,以期实现城中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宪谋 《规划师》2005,21(11):16-19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逐渐分离使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成为客观需要。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在公众参与实践中不断予以调整和完善。涉及城市规划公共利益的民主参与应以代表制民主为主,以参与制民主为补充;涉及城市规划个人利益的民主参与应以参与制民主为主。推动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政治性社团的发展并通过其开展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工作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工具逐渐应用到城市规划实践。新媒体及其产生的“大数据”作为研究“人”的新工具,一方面形成了新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另一方面为城市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结合近年来的若干案例,初步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尤其是第三方参与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公众教育、舆论参与、信息分享、数据分析等应用模式。本文还以笔者参与的“钟鼓楼片儿区关注团队”、“梅州围龙屋关注团队”的实践为例,阐述了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浅谈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各方减少矛盾、协调思想,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公共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进而保证城乡规划更加有效地实施,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对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研究,分析规划实施许可中的条件、程序和结果,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