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杰  张扬  张蓓  刘贺湘 《通信学报》2006,27(Z1):113-116
为了解决Whois集中管理导致的IP地址信息简略、更新周期长、维护困难等问题,提出了数据分布式部署、多层次管理和集中式查询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在CERNET网初步的实验性测试,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干网络的IP流数据对研究互联网有重大意义,为向网络研究者共享这些数据,必须将其中的包含网络用户隐私信息的IP地址进行匿名化处理。文中以CERNET主干网IP流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该数据中IP地址构成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对IP地址前缀保留匿名化算法Crypto-PAn及其改进后的算法PC-PAn再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PSC-PAn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大大提高了实现效率特别是在分布式并行环境下处理数据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应用层组播协议易产生IP层低效路由的问题,根据权威的WHOIS信息库,结合与网络结构紧密相关的IP地址分配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的应用层组播组网协议CAM。CAM可以利用其网络序号对节点在IP层进行准确、高效的定位,并通过在CERNET中的一个实例对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模拟实验表明CAM能有效提高组播系统在IP层的路由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CERNET主干信道的IP流数据Trac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冰  丁伟  高亚东  龚俭 《通信学报》2006,27(Z1):214-218
主干互联网的IP流数据对研究互联网具有重大价值,但实际公布的这类数据量很少,尤其是没有经过抽样处理的原始数据,原因主要在于主干信道采集难度大和IP地址隐私等方面.以CERNET一个省网边界(1G×3)采集的1个小时的连续的IP报头为原始数据,依据相应的省网IP地址构成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对IP地址前缀保留匿名化算法Crypto-PAn进行了改进,在提高实现效率的基础上保留了地址类型,用改进后的算法将上述原始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将结果在互联网上公布,供有关研究下载.  相似文献   

5.
陈刚  吕绪康  王宗敏 《通信学报》2006,27(Z1):140-142
DNS提供INTERNET中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及转换,是INTERNET/Intranet网络资源访问不可缺少的基础服务.现行的DNS系统主要的服务过程中,依赖于对根域名等上层域名服务系统信息的访问,在CERNET省域网络内使用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针对CERNET省域网络内DNS服务的具体问题提出并设计了省域网后备域名系统.  相似文献   

6.
DNS(Domain Name System)即域名系统,完成域名与IP地址互换的作用。网络上有域名的每一台主机都一个IP地址,而域名服务器则是指存储有关域名空间信息的程序。DNS负载均衡技术是在DNS服务器中为同一个主机名配置多个IP地址,在应答DNS查询时,DNS服务器对每个查询将以DNS文件中主机记录的IP地址按顺序返回不同的解析结果,将客户端的访问引导到不同的机器或相同机器不同的IP地址上去,使得不同的客户端访问不同的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海量媒体资源快速分发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P2P的媒体资源分发系统,并在CERNET2上进行了运营,本文描述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引入IP地址最长前缀匹配和网络测量技术相结合的组群划分机制以克服目前P2P系统普遍存在的绕路问题.通过引入智能节点管理、CA认证、数字版权管理,解决了传统P2P分发系统中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首信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防止外部攻击,保护内部网络,解决网络边界的安全问题;通过防火墙隔离内外网络;支持访问代理功能;对IP地址进行访问控制;对端口进行访问控制;对协议进行访问控制;按照某种政策进行访问控制;通过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防止IP盗用;基于IP地址进行流量统计;基于工作组进行流量统计;提供计费和流量管理,查询和统计功能。另外,首信防火墙系统采用了19英寸的标准工业用计算机,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IP—DSLAM(IP上联端口的DSL接入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VBAS(虚拟宽带服务器)协议,在现有的认证过程中,增加一个IP—DSLAM与BAS(宽带接入服务器)之间通信过程:当BAS收到用户主机认证请求包时,由BAS主动发起,向IP—DSLAM查询该用户MAC地址所对应的物理端口;IP—DSLAM接到该查询数据包,返回BAS相应的结果数据包。  相似文献   

10.
邹道生  张华 《电信科学》2006,22(11):62-65
本文针对IP地址冲突的发生原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阐述了IP地址冲突检测的实现方法,并利用以ARM7为内核的LPC2134和CS8900A嵌入式系统实现了IP地址冲突检测,以确保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