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和 《天津冶金》2012,(5):43-47,58
电梯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使电梯行业对配套钢丝绳品种、规格、性能参数和寿命期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钢丝绳行业及电梯行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电梯钢丝绳的使用要求变化及选用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针对各家电梯公司相继普遍出现的与钢丝绳有关的问题,电梯和钢丝绳行业双方应理性地思考、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变化规律,以获得最佳配置的钢丝绳,促进电梯整体运行质量、使用寿命、乘客满意度的有效提高。电梯钢丝绳行业更应认真研究电梯行业及对钢丝绳技术、使用要求变化趋势,开发出符合电梯行业发展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客户正确认识钢丝绳,合理选用钢丝绳,促进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建国 《江西冶金》2014,34(4):45-48
介绍输送带用钢丝绳的主要生产控制及使用要求。从捻制质量、结构选择、力学性能以及粘合力和镀层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输送带用钢丝绳的生产工艺控制以及各生产工序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指出钢丝绳弯曲疲劳、输送带张紧装置造成胶带张力过大和张力分布不均匀、外力过大、腐蚀、异物损伤以及接头抽丝是输送带用钢丝绳使用过程中断裂的主要原因,保证钢丝绳储存质量和改善钢丝绳接头工艺有助于减少输送带生产过程中的钢丝绳消耗。对输送带用钢丝绳的技术进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干熄焦提升机钢丝绳劣化倾向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军  吴宝国  姚斌 《山东冶金》2002,24(3):15-17
结合济钢干熄焦运行实际 ,对造成提升机钢丝绳磨损、断丝等劣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制订钢丝绳劣化的标准以及钢丝绳直径测量及断丝检查方法 ,实施钢丝绳劣化倾向管理 ,从而杜绝了钢丝绳断裂事故的发生 ,钢丝绳更换周期由 3个月延长到 7个月 ,年节约维修费用 3 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货物吊装作业的安全,必须正确地选择吊装钢丝绳。而吊装钢丝绳的型号、规格主要取决于吊装中钢丝绳张力的大小。介绍一种实用的吊装钢丝绳张力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图解方法,能方便地求出钢丝绳中的张力值,从而快速地选出符合吊装要求的钢丝绳的规格型号。  相似文献   

5.
以锻打NAT4V×39S+5PPC-Ф24.0mm-1670MPa钢丝绳为例,主要阐述锻打技术在4V×39S类钢丝绳生产上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辊压加锻打的生产方式和关键技术,指出辊压加锻打生产技术能有效提高4V×39类钢丝绳整体性能,辊压压缩率和锻打压缩率分别为5%和10%。锻打后的钢丝绳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GB8918—2006《重要用途钢丝绳》标准的规定。通过辊压加锻打生产的钢丝绳表面平滑、钢丝绳与轮槽的接触表面积增大、接触应力减少、钢丝绳的结构伸长小.整绳破断拉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通常遇到的所有与钢丝绳生产相关资料中,均视钢丝绳重量(确切来讲,应称为钢丝绳质量,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仍沿用钢丝绳重量这一习惯用语),为其基本性质之一,就如同钢丝绳直径、破断拉力、填充系数、临界长度、破断拉力总和等性质一样。事实上,大多数钢丝绳标准并不看重钢丝绳重量,因为在这些标准中并没有将其当作一个技术条件而体现出来,无论是公称重量、计算重量,还是近似重量,要么干脆不提是否考核,要么直  相似文献   

7.
YB/T5359-2010之2类钢丝绳分类与标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铜丝绳结构特性、抗旋转特性和最小破断拉力系数、近似质量系数出发,并结合国外钢丝绳企业相关资料,分析认为YB/T5359-2010将15×K7类钢丝绳、16×K7类钢丝绳作为2类单层股钢丝绳和给出图例标识存在明显不妥,参考GB/T8706-2006/IS017893:2004之23×7类钢丝绳分类原则,2类钢丝绳不仅结构类别应该相同,同时也均应为2层股结构的抗旋转钢丝绳,其结构类别可定为23×K7类,当将其视为铜芯钢丝绳时,在结构简式标记中“IWRC”前应置符号应是“:”而不是“-”。  相似文献   

8.
通过威金斯气柜调平钢丝绳损伤机理的分析,经过钢丝绳破断拉力计算,查找钢丝绳断丝的原因,提出了调平钢丝绳的选型。  相似文献   

9.
南通地区钢丝绳行业近几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南通地区钢丝绳行业存在三大问题: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三大问题已成为制约南通地区钢丝绳行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打破这三大瓶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南通钢丝绳企业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烧结机尾部移动架平衡装置加以改进,把原来用的链条改为钢丝绳。钢丝绳比链条有弹性,耐冲击。增加两钢丝绳的平衡装置,确保两钢丝绳受力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