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航空成像系统外场试验周期长、成本大、实验条件不可控等问题,设计一种分布式航空成像仿真及评估系统.从系统总体需求分析入手,得出主要功能需求和技术框架,然后设计了仿真系统功能模块,重点对航空成像系统指标评价算法进行了设计.研究表明:该仿真成像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航空成像系统的研发和外场试验成本,克服时间、环境、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从而提高系统的方案论证、设计、测试、评估和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武器系统生存能力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作战效能.在设定外部打击环境为调制外场的基础上,将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看成是时间的函数,建立了在一定初始条件下随着调制外场变化而改变的武器系统生存能力稳定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如何相对初始生存能力保持其稳定的相应条件,即通过调节调制外场反作用特征量n和a来获得稳定的生存能力.因此,可以通过降低环境因素对武器系统的影响和改善武器系统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以提高武器系统生存能力,从而为武器系统研制以及提高武器系统作战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设计一种基于现场可编辑门阵列的雷达后端电路方案。阐述雷达后端电路主 要实现的功能,对雷达后端电路进行分解,对信号采集电路、FPGA 电路、电源电路、DDS 电路进行分析,实现毫 米波雷达后端数字处理板的设计,并通过车辆进行外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改善雷达探测的实时性, 保障驾驶员的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4.
红外热像仪外场性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部队外场条件下进行红外热像仪技术性能检测的设备需求,设计一套红外热像仪外场性能测试系统。在现有几种典型的检测系统的产品基础上,通过等效条带图案的方法,预测热成像系统在多种概率下的可探测、识别和认清距离的数学模型,确定各种红外装备的检测修正因子,得到测试参数精确性能指标,并设计了红外热像仪外场性能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实现的方法。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测试系统在结构设计上有一定的创造性,可满足部队维修保障需求,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激光火工系统检测结构和微弱光信号检测前置放大电路,主要分析了前置放大电路中产生噪声的原因,并讨论了如何处理噪声,提高信噪比。实验测得输入光功率为0.10nW时,检测电路输出电压约为10.5mV,输入光功率小于0.1nW时,检测电路输出电压淹没在噪声中无法分辨,即检测电路的峰值噪声约为10mV。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引信感应装定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采用FPGA设计了具有8位密码检测、5位群计数码检错和检错重接收功能的编解码器.该编码器可以嵌入到FPGA芯片系统资源共用同一个FPGA芯片,减少了设计电路体积,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α β沾染检测仪设计中未考虑温度影响,测量结果受温度影响较大,无法满足高、低温环境使用要求的问题,为提高仪器在高、低环境下的测量稳定性,在不改变原理设计的条件下研究其温度补偿方法.通过对传统 α β 沾染检测仪射线检测原理、脉冲甄别原理以及温度漂移现象进行分析,确定了温度漂移规律和原因,对现有电路进行微调,提出了增益补偿和阈值补偿2种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增益补偿法、阈值补偿法均有较好的补偿效果,有效解决仪器在高、低温环境下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使设备达到新的环境适应性要求,高低温环境下测量误差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火炮故障检测系统只能对炮控箱和操纵台单独进行检测的缺陷,以某火炮为应用对象,提出了可对炮控箱、操纵台和瞄控箱的信号、电源、开关以及电位旋钮等发生的故障进行检测的火炮综合故障检测系统的设想,并对该系统的I/O信号处理电路、高精度A/D采集电路、控制器以及显示电路等硬件及相关软件进行了设计,满足了对火炮故障检测的要求.测试试验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通用性好,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实用性强,对于提高火炮故障检测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激光引信发射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激光引信的发射电路,介绍了激光器的选用、振荡电路的设计、控制电路的设计以及激励电路的设计.本设计能够实现电路的小型化,通过仿真,电路基本符合设计的要求.为了提高引信的抗干扰性,还设计了激光引信的编码电路.  相似文献   

10.
多级线圈发射装置的放电时序,需要根据电枢运动位置进行触发控制。使用光电传感器检测位置存在易受环境干扰与异物遮挡等问题。基于差动变压器与运算放大器组成自激振荡回路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线圈发射装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分析了电路原理,并采用低阶因子叠加拟合高阶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器件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并设计电路。通过仿真软件对检测装置电路进行了仿真,并对装置功能进行实验验证。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将检测电路模型与多级线圈发射装置模型结合,进行触发控制,仿真验证了基于位置检测电路的触发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军事代表在雷达装备领域开展实战化检验工作,从雷达装备实战化检验的概念定义、项目设置、认识误区3个方面进行研究.明确了雷达装备实战化检验的概念定义和项目设置,提出了雷达装备实战化检验应作为符合性检验有效补充的论断,为军代表深入开展雷达装备实战化检验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可对其他装备开展实战化检验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泽西  孟晨  王成 《兵工学报》2020,41(3):595-607
为改善目前装备检验验收方法工作量大、重复性高、验收效果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技术的装备智能检验验收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关键技术,包括装备检验验收本体库构建、装备检验验收规则库设计、基于本体知识推理的检验结果智能判定等。以炮弹产品部分检验验收信息为例,在本体开发工具Protégé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现有装备检验验收方法的时效性和精确性,为开展数字化质量监督和高精密复杂武器质量监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的以手工检验、主观评判为主的质量检验模式已不能满足装备发展需要的问题,结合网络、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一种质量检验智能化的设计构想.该设计构想可解决当前电子信息装备检验与装备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有效增强装备质量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装备检验模式已不能适应实战化训练要求的问题,对实战化检验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实战化训 练背景下装备检验面临的新问题,围绕实战化检验与传统检验模式的区别,探讨实战化检验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和 重点处置事项,并提出相关对策。该研究可为军代表深入开展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权  虞波 《兵工自动化》2010,29(4):52-53
为克服传统的纯机械式合膛检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合膛检验中。从设备构成、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标定及数据采集、计算和比较几个方面对方法设计和设备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该方法已在某大口径枪弹装配生产线上进行了成功应用,不仅能节省人力、减轻人工强度,还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实战化检验工作向实践发展,采用概念辨析、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实战化检验理论框架进行探讨.从检验定义入手,剖析电子信息装备实战化检验概念内涵,给出概念定义;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符合性评价的构成要素,建立实战化检验理论框架,详细阐述开展实战化检验的基本途径.该研究可为开展电子信息装备实战化检验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耿  李杰 《兵工自动化》2007,26(9):83-84,92
基于超导体的约瑟夫森效应设计一种新型的磁通传感器,以高温超导量子干涉仪制作,再配合相应的输入线圈、滤波电路、振荡电路和辅助电路实现.其利用LC谐振电路把超导环和室温电路紧密耦合,同时采用杜瓦罐作为制冷装置,把超导磁通变换器接入系统中,以保证不影响磁通灵敏度前提下,提高磁场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指挥信息系统装备数字化质量监督与检验验收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指挥信息系统装备特点,通过构建仿真战场环境,实时监控生产设备状态,规范检验验收程序,实现质量监督和检验验收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扩展检验验收的深度和广度,确保装备交付质量和满足部队实战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FPGA和ARM核处理器的外设接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FPGA和ARM核处理器的通讯终端与外围设备的硬件接口以S3C4510B为控制核心.终通讯端采用PCM、ARM-DSP、OLED及KEY模块逻辑电路设计,并用ALTERA 1K30扩展和简化S3C4510B外设接口电路及与PCM编码器的接口电路.通过1K30的内部逻辑电路提供控制信号、键盘行列扫描信号、PCM语音编码的时钟信号和各数据交换通道,完成语音数据的串并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烟草工业制造设备运维升级智能管理的瓶颈,提出在Hololens 头戴式双目视觉设备上定制化 设计的系统方法。通过GDX2 包装机零部件的3 维建模,模拟建模对象在Hololens 构建的“运行、操作、巡检、维 护”可视化,实现预防维修、操作培训、远程检修的功能设计,并验证混合现实技术设备的可视化功能。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