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钉墙、护坡桩等基坑支护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基坑支护工程中,但对于对边坡变形要求比较严格的工程,单纯采用一种基坑支护方式很难满足工程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可作为永久性基坑支护工程的基坑支护技术:护坡桩一预应力锚杆联合基坑支护技术的设计思路及应用过程,并通过沉降观测证明此种基坑支护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以某房建超深基坑工程为例,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安全与施工安全,且不能对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产生过大影响,同时要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在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选型上,需重点考虑基坑的变形控制,最终采用了柔性支护与刚性支护相结合的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该支护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基坑变形较小,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满足本工程对基坑支护安全、工期、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双排门架桩加锚杆支护体系在杭州某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实践.对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变形的监测表明,该支护形式可显著减小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支护工程安全可靠,满足基坑稳定和变形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根据工程概况及基坑加深后的工程特点,在充分利用已施工的支护结构的基础上,选择灌注桩+内支撑+锚索的组合支护结构作为该基坑加深后的支护方案,通过合理地布设多道内支撑和锚索,减少已施工支护结构所受内力以满足其强度要求,最终满足基坑的稳定性要求和确保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实践表明加深后基坑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既有的基坑支护体系进行检测和评价,在充分考虑经济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支护体系,对薄弱部位针对性加固,从而满足基坑设计施工要求。结合现场施工监测数据,表明该支护方法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保证了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性,达到了基坑支护设计的目的,可供类似工程的基坑支护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坑工程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单一的支护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基坑工程对于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复合支护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式基坑工程中。以某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基坑的不同位置采取了相应的支护形式。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累积沉降、位移值均在允许范围内,证明本基坑工程采用的复合支护体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排桩是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在深厚软土基坑设计中其通常按满足最不利安全系数的最长桩长布置,桩长应同时满足基坑整体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抗踢脚稳定性及变形控制等要求,造成排桩支护某些安全系数偏大、排桩的抗弯承载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工程造价偏高、工期偏长等问题。本文以福州某深厚软土基坑支护为例,采用长短桩组合围护结构设计方案,既满足设计要求,又降低工程造价,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除满足自身强度要求外,还须满足变形要求,将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支护结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合具体工程,采用有限差分分析软件FLAC对单项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对控制基坑变形提供了一些可供工程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科技大学教师公寓基坑支护工程为例,介绍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并探讨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沪结构的变形趋势。实际监测表明,应用组合式基坑支护后的基坑位移及沉降均满足基坑支护规范及设计要求,保证了基坑开挖的稳定性,解决了软土地层含水量大,基坑支护过程中流砂、流泥现象较难控制的难题。其成功应用为软土地层基坑支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天津科技大学教师公寓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介绍了不同种组合式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探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趋势。通过实际监测证明,基坑位移及沉降均满足基坑支护规范及设计要求,保证了基坑开挖的稳定性。该方案解决了软土地层含水量大,基坑支护过程中流砂、流泥现象较难控制的难题。其成功应用为软土地层基坑支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巨野矿区深部高地应力厚顶煤巷道支护特点,以“先抗后让再抗”支护理念为指导,研制高强让压型锚索箱梁(PRABB)支护系统。该系统具有预紧力损失小、定量让压、支护力传递效果好、护表面积大等特点。分别以箱型支护梁和矿用12#工字钢为托梁设计了横梁、纵向单梁和纵向双梁共6种支护系统。以赵楼煤矿深部厚顶煤巷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试验对其支护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并在3302工作面顺槽进行6种支护系统的现场试验对比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 相对于原支护方案,6种锚索梁支护系统均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2) PRABB支护系统试验段巷道支护效果整体优于工字钢锚索梁方案,前者围岩变形量比后者小15%~25%;(3) 纵向单梁支护系统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最好,纵向双梁支护系统次之,横梁支护系统相对较差。根据试验结果对钢梁不同布置方式的围岩控制机制进行分析表明:纵向单梁支护系统可有效控制厚顶煤巷道顶板关键部位的变形,调动围岩自承能力,使巷道变形得到较好控制。在深部厚顶煤巷道支护时,采用PRABB支护系统纵向单梁方案,可达到经济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某工程基坑具有周边环境开阔、开挖范围内土质条件差、基坑平面形状不规则、开挖面积大等特点。对比优选对撑和角撑的结合、环形支撑、锚杆拉撑等支撑形式,大部分区域采用对撑和角撑相结合形式,在沉井位置处加设拉梁板支撑,在对撑和角撑难以布置的区段采用斜向旋喷锚桩作为外拉锚撑,在需严格保护的文物建筑区段,采用布置角撑及拉梁钻孔桩的形式。监测数据表明,基坑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均在设计要求变形控制范围内,且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并验证新型支护形式的有效性,以赵楼煤矿千米深井为工程背景,在围岩变形破坏及支护失效规律现场探测、监测分析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对FLAC3D中BEAM单元的修正处理实现了拱架支护体系的精细化模拟,讨论了支护强度等级(拱架形式)、地应力等级、围岩强度等级三个因素对巷道围岩变形量、塑性区范围、支护构件受力状态等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失效机制。对于高应力软岩巷道来说,锚网喷支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的拱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围岩控制途径,是必要的。采用方形钢管约束混凝土拱架支护体系进行现场试验,新型高强拱架支护方式使得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摆型波理论的防冲支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当前煤矿支护方面不能有效解决冲击地压防御这一工程难题,分析并指出煤矿支护形式、支护方法上存在的根本问题。基于深部非连续自平衡应力岩体介质的等级块系构造理论,建立一维非连续自应力块系上覆岩体与支护互馈作用的理论模型,研究在冲击扰动下岩体中摆型波传播时支护性质对支护端岩块动力响应影响上覆岩块动态响应受不同性质支护作用的影响。分析得到:对于刚性支护当支护为刚性时,支护端岩块动力响应的加速度幅值随支护刚度的增大而降低;当刚性支护中具有柔性阻尼耗能机制时,岩块动力响应时间会随阻尼系数的增加而缩短。由此推论:在煤矿支护中,利用刚性支护与柔性阻尼耗能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增强围岩稳定性、增加支护–围岩系统抵抗冲击的能力,以防止冲击地压的严重显现。由此提出刚柔耦合快速吸能让位防冲支护设计理念,并对基于该理念研制的新式巷道防冲吸能液压支架进行简要介绍,对其中核心吸能构件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研制系列防冲支护设备,形成新式防冲支护技术与方法,改善当前煤矿防冲支护设计,形成新式防冲支护技术与方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冲击地压巷道支护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采用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裸巷和刚柔吸能支护巷道的冲击破坏过程进行研究。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均表明,无支护巷道冲击变形破坏较严重,在巷道顶板和两帮壁面均出现裂缝扩展和贯通,甚至出现抛出物冲入巷道和塌落现象;刚柔吸能支护具有缓冲和吸收冲击能作用,表现为巷道顶板和两帮壁面发生向巷道内部变形,同时有局部壁面出现裂缝,但巷道整体性完好;裸巷和吸能支护巷道冲击破坏规律基本一致,吸能支护巷道冲击破坏程度弱,整体性好,刚柔耦合支护更有利于冲击地压巷道支护。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结构的重要传力构件,选择安全、实用的支座节点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此对青岛北站的拱脚支座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由于该节点复杂,目前对这种复杂的异形截面钢柱脚的承载力还未有明确的计算依据,因此采用ABAQUS对该柱脚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北站的拱脚支座节点的设计安全可靠,在各种荷载工况下可以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同类大跨空间结构的支座节点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成关锋 《建筑技术》2005,36(12):905-906
内支撑的拆除是内支撑型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施工过程,采用换撑技术解决支护由于内支撑拆除所导致的稳定问题,使基坑支护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平衡,实践证明,换撑技术方法简便实用,收效明显,在工程应用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在钢支撑施工中面临着预加轴力大小难于控制、设计轴力与实际轴力偏差较大、固定端钢板易被轴力计挤压变形等棘手问题,本文运用钢支撑加力现场测试、钢支撑轴力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了钢支撑加力施工及发挥支撑作用阶段的轴力变化规律,合理解释了钢支撑轴力设计值与实际值较大偏差的原因,得出了钢支撑有效锚固系数变化范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钢支撑固定端合理的加固措施,并成功运用于现场钢支撑施工中,较好地指导了后续钢支撑施工,也为类似地铁车站基坑钢支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隧道支护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是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基本需求,如何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问题.为此,首先将协同学原理引入隧道支护设计,构建了隧道围岩协同支护系统,阐明了其系统组成、研究层次及表征参数;隧道围岩协同支护的核心为充分发挥支护—围岩系统、构件和要素的工作性能,从而产生协同增强效应,其特点为时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隧道传统临时支撑的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全装配式竖直临时支撑结构,该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模块+现场拼装的方式进行施工。分别对该支护结构的横向支撑杆件及连接方式、挡土板及连接方式和顶部连接方式做了4种不同方案进行比选,最终分别采用水平板状横向支撑+插销式连接、挡板+T形插销式连接和顶部的螺栓连接。以桑园子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分部开挖施工中采用传统弧形支撑和新型竖直临时支撑的隧道围岩位移及支护结构力学特征,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最终位移可以看出,两种临时支撑结构下拱顶和左、右边墙处围岩的变形近似相同,竖直临时支撑隧道围岩的拱顶以及左、右拱腰处的沉降相对弧形临时支撑较均匀,对隧道拱底变形的控制效果也更明显,且弧形临时支撑结构总变形量比竖直临时支撑大2.17倍; 对比力学特征可知,竖直临时支撑参与的受力效果较好,其最大压应力为弧形支撑的29.88倍,从而减少了隧道拱顶和拱底的应力; 对临时支撑24步开挖的变形进行分析得到,前20步开挖竖直临时支撑变形略大于弧形临时支撑,21步开始时弧形临时支撑变形迅速增大,导致施工段21~24步弧形临时支撑变形量均大于竖直临时支撑,说明竖直临时支撑结构自稳性更好,装配式临时支撑结构采用竖直形状更优,能满足隧道侧壁导坑法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