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3.
富含γ氨基丁酸发芽糙米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品种为“农大305”粳稻生产的优质糙米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发芽糙米生产工艺中的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发芽温度、发芽时间等相关参数对糙米发芽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糙米发芽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糙米发芽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20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24h。采用优化后的糙米发芽工艺条件生产的发芽糙米的发芽率大于85%,并能富积γ-氨基丁酸,发芽糙米产品中γ-氨基丁酸的平均含量大于560mg/100g。 相似文献
4.
5.
6.
发芽糙米焙炒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焙炒过程中发芽糙米品质的变化,将发芽糙米分别进行轻度、中度和强度焙炒,测定其主要成分、色泽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 种焙炒程度的发芽糙米中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焙炒(P<0.05)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随焙炒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强度焙炒的发芽糙米总酚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焙炒(P<0.05)。焙炒后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均增加但3 种焙炒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焙炒对总淀粉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明显。a*、b*和ΔE值随焙炒程度增强逐渐增加,而L*值逐渐降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未焙炒及不同焙炒程度发芽糙米风味物质进行提取、鉴定与分析,发现吡嗪和呋喃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发芽糙米轻度焙炒GABA含量损失最少,且对焙烤香气起主要贡献的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达到焙炒增香目的,因此轻度焙炒较为适宜发芽糙米焙炒加工。 相似文献
7.
8.
碎米具有与米相同营养价值,如何有效利用稻谷加工副产物碎米具有一定研究意义。以白碎米复配小米、发芽黑糙米、红豆,通过优化配方试验、酶解工艺和筛选稳定剂,经过糊化、酶解、均质、营养复配、杀菌等一系列工艺获得最佳发芽糙米饮品配方。最佳配方为白碎米比小米5︰5 (g/g),发芽黑糙米添加量12%,纳红豆添加量10%;最佳酶解工艺为α-淀粉酶添加量0.02%,酶解时间30 min;最佳复合稳定剂的配比为黄原胶0.08%、羧甲基纤维素钠0.10%,海藻酸钠0.08%。根据试验配方制得的发芽糙米红豆饮品具有米香、色泽均一、发芽黑糙米糯弹、甜度适中、组织形态好、口感纯正味佳的特点,是一款营养健康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为了提高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研究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浸泡法的非浸泡法生产发芽糙米.在非浸泡法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后期发芽条件对发芽糙米中GABA的影响规律,并将浸泡法与非浸泡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浸泡法中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对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的影响规律均为先增加、后降低;利用Excel... 相似文献
17.
18.
19.
研究发芽糙米生产过程中糙米所含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变化规律,以发芽温度、发芽时间、浸泡时间、赤霉素浓度等工艺参数对产品植酸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对植酸含量的影响显著,发芽温度的提高和发芽时间的持续使糙米中植酸的含量逐步下降;通过发芽降低糙米植酸含量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发芽温度36℃、发芽时间34 h、浸泡时间12 h、赤霉素(GA3)浓度0.30 mg/L,此条件下发芽糙米产品中的植酸含量为3.22 mg/g.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发芽糙米浸泡工艺过程中固形物质损失和污水排放问题,提出非浸泡发芽糙米生产工艺。以东北粳稻为原材料,研究了经循环加湿处理后糙米含水率、发芽温度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时间的关系,以期为非浸泡发芽糙米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并以发芽率为考核指标,将浸泡工艺和非浸泡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用Excel软件和SAS软件处理试验数据,优化发芽条件为糙米含水率20.4%~25.1%,发芽温度30~35℃,发芽时间35~38 h;循环加湿处理后发芽率提高3%~10%。研究结果可为非浸泡发芽糙米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