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了起各向同性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蚀刻速率比为变量时,戏迹蚀刻过程的力学模型,提供了整套蚀刻参数的计算公式,克服了简化近似模型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了α谱,质子谱等的能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起各向同性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在蚀刻速率比为变量时,径迹蚀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供了一整套蚀刻参数的计算公式,克服了简化近似模型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了α谱、质子谱等的能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塑料高分子聚合物固体径迹探测器如聚碳酸酯(C_(16)H_(14)O_3)n、硝化纤维素(C_(12)H_(16)N_4O_(18))n等,本身含有碳、氮、氧成分。快中子同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作用产生反冲核。反冲核是由快中子诱发的次级带电粒子,它们在聚合物上造成电离损伤。电离损伤区域同其它地方比较,具有较高的导电性。电化学蚀刻时,将聚合物薄膜置于一电压足够大的交流电场中,促使在电离损伤区域有较大的电流通过而发生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制了一台供扩大固体内核径迹用的电化学蚀刻装置。它可以输出电压和频率皆可调的正弦波(电压0—1100伏,频率50—5000赫)。采用聚碳酸酯膜记录快中子引起的反冲核径迹。对径迹蚀刻的几个主要参量如电场强度、频率、蚀刻时间和蚀刻液的浓度等进行了研究,还对聚碳酸酯的中子灵敏度、能量响应、方向响应、径迹稳定性及本底进行了测量。对于180微米厚的聚碳酸酯膜,实验确定的最佳蚀刻条件为:电场强度13.5千伏/厘米,电场交变频率2.5千赫,6N KOH,15℃,5小时。在此条件下,电化学蚀刻的快中子反冲径迹平均直径约为50微米;对~(252)Cf、AmBe、4.0和14.8兆电子伏中子的灵敏度分别是2.7×10~(-7)、1.8×10~(-6)、2.2×10~(-6)和3.7×10~(-6)(径迹/中子);经预蚀刻的本底径迹密度约为8(径迹/厘米~2)。实验表明,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电化学蚀刻方法的显著优点是,它能把反冲核径迹放大成清晰可见的放电蚀坑,从而使径迹测量变得相当简单、快速和可靠。  相似文献   

5.
固体径迹探测器的电化学蚀刻法是Tommasion在1970年首先提出的,近几年来这种技术发展很快。此方法是把带有α粒子。裂变碎片和反冲核潜迹的固体径迹探测器薄膜放在蚀刻液中,在薄膜两边加上交变电场。这样蚀刻作用便大为加强,径迹直径可达100μm以上,能用肉眼观察。 但是电化学蚀刻要求薄膜厚度在100μm以上,如果小于100μm,薄膜容易击穿短路,使得电化学蚀刻难于进行。本文描述薄膜径迹探测器的电化学蚀刻方法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用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脂(ADC)和过氧化苯甲酸(BPO),经本体热固聚合,研制了一种新型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它的体蚀刻速度V_B=1.37μm/h,相对灵敏度V_a·V~(-1)_B=1.77,本底径迹密度B=9.8×10~(-5)径迹·mm~(-2)。它具有高灵敏度、低本底以及均匀、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8.
用径迹直径法测定富士膜的灵敏度,测定5.15MeV α粒子径迹蚀刻曲线起始部分的斜率d_5和1MeV α粒子径迹蚀刻曲线的斜率d_1,按下式计算V_t/V_g:V_t/V_g=[1 (d_5/d_1)~2]/[1-(d_5/d_1)~2]。用目镜测微计测量α粒子径迹直径,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蚀刻曲线斜率。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近几年来的主要进展,如发现α反应径迹、合成CR-39-SO_2、气泡损伤探测法,以及在各领域中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聚酯膜固体径迹探测器的最佳蚀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超  过惠平  徐智林  张磊 《核技术》2011,(11):806-809
为研究12 μm厚聚酯膜固体径迹探测器的最佳蚀刻条件,方便固体径迹火化计数器的性能研究,本文通过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对厚度为12μm的聚酯膜蚀刻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2 μm厚聚脂膜的最佳蚀刻条件;温度60C,浓度6mol/L的KOH溶液,蚀刻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 Mason 电击穿公式,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模型,对电化蚀刻过程中固体径迹探测器记录粒子径迹的相对灵敏度 S 与外加电场强度 E 的关系及其它有关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了 CR-39电化蚀刻的 S-E 曲线,并与一些作者的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能重离子p、He、C、Si、Ar、Fe、Kr和Xe对固体气泡探测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气泡探测器具有许多与固体核径迹探洲器相似的性质,且具有显影主动性、实时记录性、体径迹显示能力等多方面普通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所不具有的性能。可以得出结论:固体气泡探测器是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一种新类别。  相似文献   

13.
本期上面刊登了五篇关于固体径迹探测器的原理、制备及其应用的文章。下面刊登一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以期有更多的读者能对固体径迹探测器有个概貌的了解。今后我们准备结合刊登的内容陆续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希望广大读者对这一专栏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一篇评述报告。主要内容是: (1) 潜伏径迹的显示方法。介绍了径迹显露的一般机制、各种蚀刻槽的设计、蚀刻剂的性质及应用、蚀刻参数对径迹显示的影响、非蚀刻显示以及体内径迹显示等。 (2) 各种径迹观测技术。着重介绍了火花放电、击穿计数器、径迹定位和扩大、各种积分测量技术和自动图象分析等。  相似文献   

15.
带电粒子在绝缘固体中通过时,会在固体表面留下径迹。这些径迹极其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是经过适当的处理,用一般光学显微镜也能观察到。这种现象自1958年被发现以来,目前已被广泛地用于带电粒子的探测,对留有带电粒子径迹的物体称为固体径迹探测器。 与核乳胶相比,固体径迹探测器具有一定优点,首先,固体上的径迹一旦形成,不象  相似文献   

16.
王兴功  骆亿生  张红  周郁  郭勇 《核技术》2005,28(4):319-323
通过实验确定了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用于中子测量的化学蚀刻条件。根据有关资料和经验,对蚀刻结果影响较大的三个因子——蚀刻溶液的浓度(mol/L)、温度(℃)和蚀刻时间(h),采用正交试验法,并对正交试验进行补充和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比较,在NaOH溶液浓度为5.5mol/L、温度70℃时间24h的蚀刻条件下,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中子所形成的径迹轮廓清晰、大小适度,蚀刻效率高,易于识别和测读,能满足中子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应用领域急待蚀刻方法有更大的改进,例如,在核爆炸的快中子测量中希望进行微分蚀刻;火花计致辞的应用中希望有更大的V_t/V_g比值。因此,无论对于固体径迹探测器本身的研究还是应用来说,进一步探索蚀刻机制、寻找新的蚀刻方法,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董金泉  袁万明  王世成  樊祺诚 《核技术》2005,28(12):957-961
同裂变径迹定年方法一样,α反冲径迹(Alpha-recoil tracks)定年方法也是天然放射性释放的核粒子在固体中积累产生的可蚀刻径迹。自然界中的黑云母含有微量元素铀和钍,当它们发生α衰变时,每射出一个α粒子就有一个较重的子体核素反冲,在晶体内形成30-40nm的辐射损失,经过连续反冲就会形成在干涉相差显微镜下可观测的蚀刻径迹,如果自样品形成以来的全部径迹被保存,测得这些径迹数(即α反冲径迹的体密度)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年龄。对蚀刻模型的研究就是要准确得到α反冲径迹的体密度。应用该蚀刻模型可以在一个样品上多层面、多点位地测定体密度,进而减小误差、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1.中子物理方面 用于测量快中子、堆中子注量率和高能中子谱,如根据~(12)C(n,n′)3α测量快中子能谱;定量地测量堆中子注量(其测量范围为 10~(14)~10~(21)n/cm~2);使用CR-39测量14.7MeV中子引起~(51)V(n,p)和~(51)V(n,a)反应截面。为了给快中子堆设计提供核数据,在13.5-14.8Mev中子能量范围内,已经测量~(233)U/~(235)U、~(233)U/~(237)Np、~(235)U/~(237)Np、~(235)U/ 237/Np和~(239)Pu/~(235)U的裂变截面比以及~(237)Pu、~(238)Pu、~(242)Pu、~(244)Pu和~(241)Am的裂变截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传统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进行改进,增加了静电收集系统,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探测器的测量时间,同时与未加静电收集系统的探测器进行了比对,发现该装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准确的放射性氡浓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