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反渗透装置现状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公司)现有1套300 t/h脱盐水装置,工艺采用预处理+反渗透+EDI,反渗透为100 m3/h×3组合,系统回收率75%,单套反渗透系统产纯脱盐水量100 m3/h,浓水排放量为33~34 m3/h,整套反渗透系统浓水排放量约为102 m3/h。每套反渗透系统的浓水在浓水排放阀截流之前压力达  相似文献   

2.
江成广 《煤化工》2019,(3):13-16
为资源化利用煤化工产浓盐水和煤矿矿井水产浓盐水,中煤鄂能化公司进行了浓盐水分离提纯的技术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小试、中试,制定了"高效反渗透(HERO)+臭氧催化氧化(AOP)+降膜式蒸发(MVR)+超滤(UF)+纳滤(NF)+蒸发结晶"的工艺技术方案,工业示范装置72 h性能考核结果显示:硫酸钠、氯化钠产品质量达到工业一级品要求,硫酸钠产量2.35 t/h,氯化钠产量1.3 t/h,杂盐产量0.13 t/h,盐回收率96.6%。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陕西润中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甲醇装置脱盐水站实施的一系列扩能改造技术措施:增设了前置过滤器、超滤装置、凝液回收站,回用了市政供暖凝液,改浓水反渗透为产水反渗透,改离线化洗超滤装置为在线化洗等;改造后脱盐水站产水能力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海水淡化装置将焦化废水回用项目反渗透浓盐水进一步浓缩,减少浓盐水的排放,提高系统回用水收率。迁安某焦化厂在原有回用水系统中增设海水淡化装置,将反渗透浓水回收,运行结果表明:海水淡化装置应用于浓盐水的回收,装置运行稳定。装置回收率达到45%;海水淡化装置脱盐率达到99.2%,氯离子去除率达到99.3%,装置产水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厂原有1套100t/h的脱盐水系统(简称1#系统),此系统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法,将一次水中可溶性盐类和溶解性气体脱除,制成含盐量极低的脱盐水,保证锅炉、废锅及尿素用水的需要。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对水质要求的提高,在2004年新建设1套80t/h反渗透装置串联180t/h混床的脱盐水工程(简称2#系统),该工程采用反渗透法作为一次水的预脱盐处理,再用阴阳离子混合床处理,得到水质较好的脱盐水,供锅炉和蒸汽减温器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脱盐水工艺流程及装置运行情况,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级反渗透浓水利用率不高、电去离子浓水未充分利用等问题。通过对脱盐水流程进行改造,使各级浓水得到分级利用,提高了各级浓水的利用效果,年经济效益约65.06万元。  相似文献   

7.
对某煤化工企业浓盐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该浓盐水零排放需解决的主要矛盾点以及解决思路,综合考虑工艺装置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2个回用水处理站废水零排放工艺系统设计采用石灰软化-多介质过滤-两级阳离子交换床-超滤-两级高压反渗透-多效蒸发-离心结晶组合工艺。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所设计的废水零排放工艺系统可分别处理60 m~3/h的污水浓盐水和120 m~3/h的清净下水浓盐水,处理后的淡水回收率分别可达84.2%和91.3%,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具有回用水比例高、运行费用低、安全风险小等特点,适用于煤化工浓盐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徐西娥  苏强 《山东化工》2014,(5):107-109
本文通过对延安石油化工厂除盐水站浓水反渗透系统运行不正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选用高抗污染型膜、更换高效阻垢剂、控制反渗透浓水pH值在6.8~7.0、调整浓水回收率等优化改造措施,改造后浓水反渗透系统运行平稳,除盐水站产水率由50%提高到58%左右,年创经济效益439万元左右,为企业降低水耗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荣 《山东化工》2012,41(1):33-36
介绍了延安炼油厂60t/h污水汽提装置扩能改造情况。改造内容包括:采用新型高效CTST塔板改造汽提塔塔盘、罐中罐专利技术改造等等,改造后装置工艺工况更加合理,处理能力由55t/h提高到120t/h,并可在45~150t/h范围内正常操作;出水水质合格率由改造前的76.19%提高到99.59%。而且彻底解决了汽提塔塔盘垢物堵塞问题,达到了改造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启元公司为回收利用生产排放废水,开展了循环水、高盐水、中水回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采用三法一体化工艺和浓盐水反渗透工艺,实现了对污水中水、循环水排水、除油除铁装置再生冲洗水、反渗透再生水、锅炉排污水回收利用。三法一体化工艺对循环水、中水的回收率达到98%,浓盐水反渗透工艺对高盐水回收率达到70%。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污水排放和减轻了环境压力,是应对当前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一种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三相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炼化企业污水回用装置反渗透单元浓水CODCr浓度高、难生化降解以及含盐量高等特点,利用ClO2三相催化氧化法处理反渗透浓水.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催化剂的最佳活性组成为CuO/NiO/La2O3/CeO2,活性组分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3∶1∶2∶2;在反渗透浓水进水量为50 L/h、进水CODCr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制碱废水水质复杂、含盐量高的特点,某制碱厂设计采用预处理-超滤-反渗透的回用处理工艺,对反渗透浓水采用管式超滤-反渗透的处理工艺,最后采用DTRO-蒸发工艺对二次浓水进行零排放处理。出水达到回用水质要求,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着重阐述了管式超滤系统、DTRO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为该工艺在浓盐水处理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谢华  姚蕾  王国君 《辽宁化工》2014,(9):1163-1164
介绍了反渗透浓水回收方法、流程及工程改造实施后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反渗透浓水及工艺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了水的资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经济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渗透膜技术已逐渐成为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的首选技术,但是反渗透膜技术的产水率一般只有75%,剩余浓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处理这部分反渗透浓水对中国煤化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从反渗透浓水浓缩技术、膜蒸馏浓缩反渗透浓水膜材料和制备聚偏氟乙烯膜3个方面对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介绍了反渗透浓水浓缩技术研究进展,概述了膜蒸馏用膜材料浓缩反渗透浓水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影响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的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氯化法钛白无机包膜处理工序会产生大量中性废水,其中包含少量钛白粉和水溶性盐,现阶段企业多以外排为主。采用膜集成(陶瓷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技术对氯化法钛白后处理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将氯化法钛白后处理废水用陶瓷膜过滤,分离回收二氧化钛;将陶瓷膜清液用反渗透膜浓缩,清水回收利用;将反渗透浓液用纳滤膜分离硫酸钠和氯化钠。结果表明:利用陶瓷膜处理氯化法钛白后处理废水,平均通量为650 L/(m 2·h),浓液中钛白粉质量浓度达到90 g/L以上,清液中钛白粉质量浓度低于0.001 g/L;使用反渗透膜截留清液中的硫酸钠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截留率为99.5%,浓水中的盐质量分数达到4%以上;浓水中的硫酸钠和氯化钠通过纳滤膜分离,纳滤膜对硫酸钠的截留率为97%,硫酸钠质量分数达到14%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反渗透海水淡化中差动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中小型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新型差动式能量回收装置.结果表明,使用本能量回收装置的日产10m3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单位淡水能耗只有3.6kWh/m^3,不考虑高压泵及电机自身损耗的影响时,单位淡水能耗为2.3~2.7kWh/m^3,装置能耗显著降低,能量回收效率达到97%.此能量回收装置不需要其它附加增压设备,并且能有效改进由于阀门开闭导致系统压力波动而造成的淡水产量不稳定的问题,保护了反渗透膜、高压泵等系统内的重要设备.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某煤化工企业高含盐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盐不平衡"、"水不平衡"问题,达到高含盐浓水提浓减量的目的,对DTRO装置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进行了技术论证和中试试验,其产水水质、处理能力和运行周期均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卷式反渗透膜装置进行工程改造,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解决了原系统存在浓水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钛白废酸循环利用工艺是采用反渗透法将质量分数为20%的钛白废酸浓缩到45%,一部分作为酸解用酸的稀释水,一部分用作硫酸锰的酸解用酸,剩余的45%的浓废酸与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调配增浓、冷冻、除杂,作为补充水送到硫酸生产装置的吸收系统再制酸。以德天化工为例,实施该工艺每年可减排废酸14.29万t,节约中和废水的石灰2.86万t,减排废水11.43万t,原材料硫酸消耗节省2.86万t,表明该工艺具有技术先进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Wentong Wang 《Desalination》1988,70(1-3):137-142
Th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new composit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were investigated. The ultrathin semipermeable barrier of the composite melamine-formaldehyde-furfuralcohol copolymerization membrane for reverse osmosis is formed on the porous surface of polysulfone support membrane by copolymerization between melamine-formaldehyde prepolymer and furfuralcohol under sulfuric acid catalyst. In the condition of operation pressure 20 kg/cm2 and concentrated water flux 20 L/h, the membrane has 95% rejection and 0.3 m3/m2.d flux for 1500 ppm aqueous sodium chlorid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verse osmosis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 such as amount of the prepolymer and catalys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olymerization and the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etc,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0.
Centrifugal pumps used for desalination require more stringent material selections and different design considerations than normal applications. The liquid being pumped can be seawater, brackish water, or a concentrated brine. The longevity of the pumps in service depend on their design and the materials used as well as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present. Four different pumps related to desalination are discussed. These include vertical wet pit intake pumps, reverse osmosis horizontal multi-stage charge (injection) pumps, vertical can brine recycle pumps, and horizontal pipeline transfer pum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