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凤 《现代雷达》2016,(5):12-15
分析了软件构件技术在软件化雷达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软件构件技术引入到雷达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雷达系统进行领域工程建模,生成了软件化雷达体系结构和层次化的软件体系结构,用于指导后续的领域设计与构件设计实现。在软化件雷达开发过程中使用构件,可以充分复用雷达系统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和领域构件等, 进而有效提高软件化雷达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2.
夏栋  察豪  张伟  夏奎 《现代雷达》2012,34(4):32-35
软件雷达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雷达领域的扩展。随着现代电子器件性能的提高,硬件平台的性能将不再是制约软件雷达发展的条件,它意味着通过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以提高雷达软件部分的开发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前软件雷达领域的研究仍停留在硬件平台的实现上,而利用软件工程中的先进技术提高雷达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可靠性在目前研究的很少。文中分析了软件工程理论在软件雷达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软件产品线技术引入到雷达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对雷达系统进行领域工程建模,生成了领域分析模型和领域体系结构,用于指导后续的领域设计与代码实现。在软件雷达开发过程中使用软件产品线技术,可以充分复用雷达系统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和领域构件等,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3.
汤俊  吴洪  魏鲲鹏 《雷达学报》2015,4(4):481-489
该文首先提出了软件化雷达(Software Radar)这一新技术概念, 并对软件化雷达的定义、定位、技术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文中指出, 数字化雷达、软件化雷达和智能化雷达是现代雷达系统技术发展的3个不同阶段, 目前正处于从数字化雷达向软件化雷达过渡的重要时期。软件化雷达的核心特征体现在: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特征, 开放式的体系架构以及以软件技术为核心, 面向应用需求的开发模式。和传统的以硬件技术为核心, 面向专用功能的开发模式不同, 软件化雷达注重软件和硬件的解耦, 从而使得可以通过软件定义方式快速开发雷达系统, 并灵活地实现系统资源配置、功能扩展和性能提升, 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然后, 为了进一步阐述软件化雷达系统的技术特点, 该文对清华大学研制的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系统RadarLab2.0进行了介绍。最后, 结合对空情报雷达的应用需求, 对软件化雷达技术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雷达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复杂性和功能性逐渐提高,对信号处理软件系统的可编程性,可重构性和可移植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软件化雷达”也成为了雷达信号处理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件化雷达信号处理部分的硬件基础,并基于该平台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基本雷达信号处理的软件实现,该信号处理系统的软件化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5.
雷达系统建模和仿真为优化系统设计、评估系统性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手段.根据高频地波雷达对海探测机理和工作特点,综合考虑系统参数、地波传播特性、海态、环境噪声、海杂波等因素对雷达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高频地波雷达系统性能仿真的主要模型和仿真软件体系结构,运用MATLAB设计实现了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的高频地波雷达系统性能仿真软件HFSWRsim,并进一步用此软件仿真系统对雷达系统探测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单脉冲雷达距离信息提取系统出发,主要介绍了基于VC 6.0平台开发一种单脉冲雷达距离信息提取软件的原理和方法。所开发的仿真软件具有较好的可延续性与通用性.适用于雷达系统整体仿真。  相似文献   

7.
软件化雷达技术是通过构建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在研制雷达操作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雷达系统功能通过软件定义、扩展和重构的新一代雷达技术。文中从软件化雷达的需求、国内外研究现状、内涵及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及发展设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通过软件化雷达技术的研究,最终可形成快速响应新军事需求、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维护保障和升级换代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贾海龙 《现代导航》2019,10(4):300-303
构件化雷达模拟平台,就是按照雷达的工作原理,提炼出数学模型,将雷达系统按照功能拆分成功能模块,依据原理搭建模型,构成完备的模型组件库,按照模块间的逻辑关系组建系统。各功能模块构件化的设计使得可通过重组实现不同体制和指标要求的雷达模拟设计,具有开发周期快,开发成本低的优势。对雷达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开发如何处理信号雷达速度处理方法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便是软件和算法。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最终完成了通信和电子对抗等领域中雷达系统的功能运用,在雷达系统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的现状下,雷达型号在处理数据的技术过程中需要的要求及特点也逐步明朗化。本文在以网络交换的技术和平台基础上,将数据互联的嵌入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探究和分析雷达信号的平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雷达自动检测是现代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CA-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检测器的开发过程,主要以TMS320VC5502和软件集成开发环境CCS 2.0完成系统的开发,进行软件和硬件仿真,实时性强,运算速度快,满足了雷达模拟器信号处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雷达组网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坚 《现代雷达》2006,28(4):14-17
借鉴美军C4ISR体系结构相关研究成果,简要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和内容,针对雷达组网在预警探测领域的特点,给出雷达组网中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思想。从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视图三个方面描述雷达组网软件体系结构,包括软件体系结构框架、设计模式、软件构件与重用和模型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满足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雷达信号处理中动目标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寅  周新志 《通信技术》2011,44(3):139-140
动目标检测(MTD,Moving target detection)是现代雷达系统重要的信号频域处理技术。文中利用MATLAB软件作为模拟仿真平台,以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以及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两种方法实现了MTD处理。仿真结果表明,对两种处理方法中各个滤波器进行加权处理,并结合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提高MTD系统性能。MTD可为雷达系统建模仿真以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分析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概念之后,给出了一种新的、通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定义。目前,大多数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其包括域工程和应用工程。通过分析域工程中域分析的几种不同的概念.提出了域分析和动态域模型的定义,建立了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开发模型,并成功地应用于一复杂的软件系统开发。最后还指出了软件体系结构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目标雷达回波高逼真度模拟生成对雷达系统设计及雷达信息获取理论,通过物理光学的电磁计算模拟目标电磁特性,并结合系统参数和波形应用生成相应的雷达虚拟回波。为提高电大尺寸目标雷达回波模拟的计算效率,构建了一种基于通用图形计算卡(GPGPU)和中央处理单元(CPU)组成的异构并行硬件平台,结合并行软件编程技术实现高逼真度雷达回波快速生成,同时对并行优化策略,特别是多卡调度等并行化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最终的并行软件平台回波生成效果表明了该平台在雷达系统设计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娄宝芳 《现代导航》2018,9(5):352-356
针对目前雷达功能单一,品种较多,提升雷达功能需要更换大部分硬件(尤其天线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天线配置实现软件定义雷达的开放式系统架构。该架构的发射信号基于阵列单元通过软件任意产生,天线可按系统功能通过软件编码控制任意裁剪且可重构。天线单元阵列射频端直接连接二相编码调制器,通过正交二相编码调制,突破了单通道任意数字波束形成,解决了通道一致性问题,使得天线配置更加灵活。该架构不仅可应用于常规相控阵雷达, 还可应用于 MIMO、认知、雷达通信一体化等。通过软件定义开发的多路复用数字波束雷达系统平台,已经完成实际外场测试,表明基于软件定义的多路复用数字波束相控阵雷达技术系统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16.
测控系统中高性能实时集群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群系统以其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性价比优势,成为关键应用场所的重要选择。文章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应用于测控领域的高性能实时集群系统,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操作平台进行了阐述;针对高密度串行通信技术难点,分析了系统网络互联和流量;最后讨论了系统应用软件设计,介绍了各节点驻留的应用进程。作为国内首部投入工程实用的高性能实时集群,系统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未来作战平台发展需求、趋势和当前作战平台的不足,分析了未来舰载雷达系统后端采用多层次的通用架构的优势,并从系统架构、硬件基础、软件基础、总线技术、资源调度等方面,给出开放式系统架构设想和发展建议,并提出了实现此架构的技术设想和方法,以满足未来不同作战系统和作战任务场景下,达到不同作战平台系统的架构共融、资源共用、协同工作和高效处理的需求,同时满足系统信息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