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公路隧道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时容易遇到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其中软弱围岩隧道比较常见,为了能够保证软弱围堰隧道的施工质量及安全,就需要合理采用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文章以软岩隧道项目为例,从钢架制安、系统锚杆施工、钢筋网片安装以及混凝土喷射等角度着重分析了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实践表明,此项目采用的软岩隧道初期支...  相似文献   

2.
乌鞘岭隧道7号斜井软岩问题及支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挖表明,乌鞘岭隧道7号斜井存在软岩问题.从软岩的基本概念入手,确定该软岩类型为节理化软岩,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破碎,岩体结构复杂和围岩松动变形受断层、节理等结构面控制等特征.根据其特征,相应地提出超前小导管预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矿压观测了解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规律,根据不同岩性巷道采用不同力学性质的支困,研制了平枯曲腿支架解决以水平应力作用为诉巷道支护问题,获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卢杰 《商品与质量》2022,(4):146-148
本文结合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从洞口、洞身两个方面重点研究了长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实践表明,采用长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切实保证了软岩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有效解决了软岩隧道施工难题,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岩和极软岩的开挖支护难题,根据软岩工程特征、变形机理和工程实测的正反监控,分析了软岩开挖不良部位特征,提出了不良部位耦合支护控制技术.实践中采用非等强度耦合控制技术对不良部位实施二次支护,成功控制了围岩的变形,保证了工程开挖的稳定.该技术具有控制简单、安全可靠、速度快、支护费用低等优点.同时,还指出该研究主要对象为一般软岩,对多层、断裂破碎等复杂岩体情况的适用性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6.
软岩巷道支护荷载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与支护的相互作用原理 ,得出了软岩巷道失稳的原因是由于围岩自承力与支护力不足的结果 .认为一个优化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应在确保支护稳定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释放围岩的能量 ,使以变形形式转化的工程力达到最大 ,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使工程支护力达到最小 ,而其关键是确定变形能释放时间和最佳支护时间 .软岩巷道开挖后 ,通常在巷道周围形成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 ,实施支护力就是要控制塑性流动区的范围与发展 ,达到最佳支护时间时的支护荷载为最小支护荷载 ,可以通过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内岩石的重力求得  相似文献   

7.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形态与适时支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特征值法分析了围岩变形形态与支护之间的关系,介绍了确定最优支护时间的原理和方法,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简单易行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软岩隧道开挖与支护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验证某国防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和岩石屈服的Drucker—Prager准则,考虑到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用ANSYS9.0软件对该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周边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该设计方案可行,初期支护满足要求,围岩能够自行稳定,该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深部开采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5  
通过对深部开采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发现,巷道变形破坏主要是由于支护体力学特性与围岩力学特性在强度、刚度以及结构上出现不耦合所造成的;且变形首先从关键部位开始,进而导致整个支护系统的失稳.因此,要保证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必须实现支护体与围岩的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锚杆与围岩在刚度上实现耦合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当锚网与围岩在强度上实现耦合时,将会使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趋于均匀化;当锚索与围岩在结构上耦合时,可以充分利用深部围岩强度来实现对浅部围岩的支护.实践证明,软岩巷道耦合支护可以有效解决深部开采软岩巷道支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兰渝铁路的工程实例,对桃树坪隧道使用CRD法和CD法与双侧壁导坑法相结合的两种不同开挖方法下断面的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研究其稳定性,并对围岩的变形曲线进行回归分析,为开挖方法的优化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述软岩的特性和巷道底鼓的机理.对支护和开采类似软岩,取超常规对应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软岩巷道网壳喷层新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地面大跨度壳体结构的力学原理,研究和设计了地下巷道新型的网壳喷层结构.它可以大幅度提高喷层的抗弯能力,并使喷层整体具有一定的可缩性,能承受强大变形地压及采动荷载.在软岩巷道中进行的工业性试验,达到了用较少材料又提高喷层支撑能力与让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新奥法广泛地运用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围岩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支护时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条山隧道洞口段软弱围岩开挖步序多、工序及应力变化复杂,尤其是核心土解除后和二衬施工前安全风险大。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该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洞周位移及支护结构在不同应力释放率下的力学响应,重点分析了典型断面处洞周围岩及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受力情况,以及洞周位移随施工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应力释放率越大,围岩的塑性区发展范围越大,洞周位移越大;开挖过程中,拱顶沉降受到的持续性扰动较大;待二次衬砌施作后,仰拱隆起和收敛位移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软岩隧道(巷道)实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岩、极软岩巷道具有高地压、难支护和持续变形破坏工程特征,实践表明,现有支护难以耦合控制.文章通过对软岩工程特征、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研究,提出了软岩控制和复合型软岩向单一型转化控制的技术方法和实用支护对策.经工业性试验、应力监测表明,控制了围岩的强烈变形、保证了巷道的稳定,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极软岩巷道具有持续塑性变形破坏工程特征,单一支护方式难以控制.故而通过对围岩变形机理、破坏过程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和RFPA计算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互相印证,提出二次锚注支护方案,为软岩巷道支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巷道最优支护可以实现新奥法安全经济的最佳支护状态,本文根据软岩流变控制原则和统一强度理论,合理考虑中间主应力与强度准则选取的影响,推导两种稳定蠕变准则下巷道最优支护力和围岩允许最大位移的理论解答,给出公式适用条件、应用步骤,并进行两个工程实例验证,分析中间主应力、岩石长期强度以及围岩抗剪强度参数等对巷道最优支护力与围岩允许最大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理论解答可退化为文献已有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所得公式表达简洁、参数易于确定,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两种稳定蠕变准则的巷道最优支护参数的变化规律一致且整体差异较小,但应力偏张量第三不变量准则相应解答的适用范围更广;中间主应力效应和强度准则选取对巷道最优支护参数的影响显著,Mohr-Coulomb准则的结果过于保守,难以发挥围岩的强度潜力;岩石长期强度是巷道最优支护设计的关键参数,围岩黏聚力相比内摩擦角对巷道最优支护参数的影响更为明显,应充分考虑岩石强度参数的变异性。所得结果可为软岩巷道的最优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软岩工程特征、变形机理,采用非等强耦合控制技术对不良部位实施二次支护,成功地控制了围岩的变形,保证了隧道工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隧道围岩大变形案例,发现应力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是驱动隧道围岩大变形孕育发生的根本条件,并严格受构造控制,进而提出构造软岩大变形的基本概念;根据大变形的构造控制理念与发生机理,对隧道构造软岩大变形分类进行了重新界定(断层型、碎裂型和小夹角型).以岩石强度应力比为基础,突出构造运动影响,量化考虑...  相似文献   

19.
根据豫西巷道病害机理,优化了巷道设计及工艺.工程实践中取消了现有的小断面工钢支护,采用了大断面U型钢支护,真正实现掘进效率的提高,解决了豫西地区不稳定煤层巷道掘进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