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具有潮流影响的电厂温排水和工程海域泥沙冲淤变化的有力工具,通过电厂工程区域冷却水扩散规律、取水口引水特征及取排水口泥沙冲淤变化等分析研究不同的取排水布置型式,最终得出较优的取排水方案。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海区波浪特征、泥沙环境和海床冲淤变化情况,开展了陆丰甲湖湾电厂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电厂取排水口、港池、航道在常年浪及台风浪作用下的泥沙淤积情况,从泥沙角度验证海港工程布置和取排水工程布置的合理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电厂厂址工程海区波浪特征、泥沙环境和海床冲淤演变情况,开展了广钢自备电厂取排水工程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与分析了电厂取排水口在常年浪及台风浪作用下的取水含沙量、泥沙淤积和骤淤情况,从泥沙角度验证了海港工程总布置和取排水工程布置的合理性,试验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大连沙坨子矶头型围海工程和瓯江口灵昆岛局部顺岸型围海工程为例,分别用物理模型和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了围海工程实施前后工程海域的流场、泥沙冲淤情况.通过流场变化分析,研究了顺岸式围海工程对潮流的影响.通过比较围海工程实施前后泥沙的年淤积强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围海工程对泥沙冲淤的影响.图7幅.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控制深圳市观澜河长截流箱涵运行期的泥沙淤积,基于现场调查和工程运行调度资料分析,开展原型淤积物组分筛分试验和分析,了解箱涵内泥沙淤积时空分布规律和淤积成因。建立观澜河长截流箱涵局部物理模型,通过河工动床冲刷试验,论证旱季"分段蓄水、接力冲淤"的分段冲淤和大雨季"分段控制、集中冲淤"的全线冲淤可行性,从工程改造、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防淤减淤对策。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改造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小水电站水库一般应通过建立泥沙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预测水库建成后泥沙冲淤情况,但对于小水电投资业主,往往不太愿意委托有关单位完成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试验。在此情况下,应用类比、经验法对罗闸河一级水电站工程水库泥沙淤积进行分析论证,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在工程枢纽布置、水库泄洪及泥沙调度方式设计中应用。图5幅,表3个。  相似文献   

7.
中小水电站水库一般应通过建立泥沙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预测水库建成后泥沙冲淤情况,但对于小水电投资业主,往往不太愿意委托有关单位完成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试验。在此情况下,应用类比、经验法对罗闸河一级水电站工程水库泥沙淤积进行分析论证,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在工程枢纽布置、水库泄洪及泥沙调度方式设计中应用。图5幅,表3个。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旁侧分洪是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黄河泥沙多,河床演变剧烈,洪水期河床冲淤变幅很大,为预报分洪期闸址附近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及水位变化,仅靠分析资料及数学模型的方法,尚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进行了动床物理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排洪倒虹吸泥沙淤堵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排洪倒虹吸在不同水流条件下,倒虹吸泥沙运动与冲淤变化,并提出排洪倒虹吸淤堵规律及淤积应对措施,为以后的清淤等问题提供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CCHE 2D软件中的k-ε闭合紊流模型,对大西沟石门子渠首人工弯道段进行二维水沙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弯道水位横比降、典型断面泥沙冲淤形态、泥沙的横向输移现象以及泥沙冲淤后的河床变形,并将断面泥沙冲淤形态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并且符合弯道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的机理。通过对比分析可知,CCHE2D软件在用于模拟弯道水沙运动时,可充分展现弯道环流作用下的泥沙冲淤效果,但对于横断面环流作用下的流速矢量分布及水沙变化过程还需借助三维软件。  相似文献   

11.
郭健 《陕西水利》2009,(6):117-118
本文对某城区河段的泥沙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设计和验证.利用动床变态模型,根据河床质泥沙和悬移质来沙的特点,采用不同容重模型沙对其进行了模拟.依据不同年份实测河道冲淤断面资料及水沙(汛期、非汛期)资料进行了模型河床冲淤地形验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莲沙容水道河势的基础上,对实施切嘴工程前、后火烧头分流区的河床形态、流场和泥沙冲淤分布,以及李家沙水道的分流比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并建立了李家沙水道分流比与水面比降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采用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库库区泥沙问题进行研究的经验:一维数学模型研究全库区的泥沙冲淤过程和平衡情况,物理模型则研究变动回水区库段的三维水流航道泥沙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研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泥沙问题的重要途径;两种模型能起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作用;能减少物理模型试验河段的长度和主要设备、经费开支:能减小物理模型的时间比尺变态率和模型几何比尺变态率,提高模型试验精度。本文评述了葛洲坝水利枢纽采用的数学模型——水库不平衡输沙研究,并提出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拟建东营市滨海生态城防潮堤工程附近水域的自然条件,掌握了工程海域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特点和海床冲淤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工程实施前后的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开展了数值模拟工作,计算了工程区域泥沙年冲淤情况,为防潮堤建设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本文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试验断面上下游设置两坎的固化方案,河道断面冲淤变化最小,水位流量关系线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对于河道断面固化方案下的断面冲淤变化和探求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中部引黄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观资料和工程试验资料,分析了工程中存在的泥沙问题,查明了泥沙的主要来源和时间段,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获取了泥沙级配曲线等基础数据。根据水库淤积和冲淤的调控资料,总结了水库在汛期和非汛期的库容自我调控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泥沙问题、取水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并作了专门的冲淤设计。  相似文献   

17.
水库泥沙的冲淤总是根据来水来沙条件,对河槽进行调整,改变水流挟沙能力,使河槽适应来水来沙条件,达到不冲不淤的平衡状态。三岔水电站取水工程布置在一急弯河段下游的微弯段凹岸,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该取水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流量的变化对弯道水流流态及泥沙淤积输移路径的影响很大。河道下泄大流量时水流主流及泥沙输移路径远离取水口侧,随流量的减小水流主流及泥沙输移逐步向取水口门前偏移,表明特大洪水对取水口的危害反而比中小洪水要小。说明该类弯道凹岸取水工程要特别注意来沙较大的中小洪水。这一结果对类似的弯道取水工程布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试验断面上下游设置两坎的固化方案,河道断面冲淤变化最小,水位流量关系线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对于河道断面固化方案下的断面冲淤变化和探求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是制定上游防洪规划措施的一项重要依据,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是研究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重要手段。利用多个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水沙系列以及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方式条件下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预测了2020年以前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20.
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多个促淤方案的淤积效果模拟计算,推荐了最佳促淤方案。推荐的最佳促淤方案与定床浑水淤积物理模型试验推荐的方案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