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静止轨道卫星上行干扰的定位过程中,复杂的分析工作往往需要花费数小时,当干扰信号为突发、短时类信号时,往往会错失定位时机,导致对这类信号的定位失败率非常高。为了解决静止轨道卫星干扰定位的滞后性问题,设计了一种针对静止轨道卫星干扰的自动化定位解决方案。对干扰定位工作中的邻星选择及定位方案设计、参考源信号的选择与发射等各关键环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使得用机器代替人工分析成为可能,对卫星干扰源的快速和准确定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多波束天线指向问题,研究了一种精确测量卫星天线指向的方法。在卫星发射通道间存在固有耦合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地面测量站接收GEO卫星多波束天线发射的正交信标信号,推导并建立了测量卫星天线指向的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工程实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星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卫星轨道资源十分拥挤.卫星受到地面发射源的干扰越来越多,这些干扰给正常的卫星广播和通信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甚至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球同步卫星干扰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测量主、辅卫星分别转发的干扰信号之间的TDOA和FDOA,结合两颗卫星的轨道数据和TLS测量站的地理位置数据,最终计算出定位误差椭圆。本文分析了地球同步卫星干扰定位技术的原理以及两种定位误差修正方法,最后展望了卫星干扰定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由于非静止轨道广播卫星系统NGSO-BSS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使用频段部分重叠,因此会产生系统间干扰,导致IMT-2000系统性能下降.为保证两系统共存,以日本拟发送的非静止轨道广播卫星系统为背景,建立了卫星系统对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模型,用于分析该系统干扰地面同频段IMT-2000导致的上下行覆盖损失,并以此给出了能够保护IMT-2000系统的有效卫星发射PFD限值.  相似文献   

6.
早期轨道任务中快速捕获目标是卫星测控站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北京国际海事卫星测控站10多年来执行卫星发射跟踪任务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卫星早期轨道任务中几类异常跟踪情况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应急处理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低轨星座系统蓬勃发展,不同星座系统卫星覆盖波束相互叠加,带来了频谱态势的复杂化,给其他系统带来了干扰隐患。传统的电磁频谱监视方案无法有效评估和高效表征低轨星座系统电磁辐射特性。为准确量化评估不同低轨星座卫星系统的电磁干扰,研究低轨星座卫星系统的电磁发射模型,结合轨道动力学研究电磁发射覆盖范围的动态分析方法,实现了低轨星座卫星电磁发射高效评估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陈如明 《通信学报》1989,10(6):68-78
作为一种新的解析手段的干扰隔离度概念是解决任意不均匀参数的卫星轨道/频谱拥塞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首先论述广义干扰隔离度方程的建立和有效隔离度(A I.)及所需隔离度(R.I.)的基本概念,进而讨论其计算方法。最后列举有关数值计算结果及一些理解性示例阐明如何借助此隔离度概念进行规划协调以降低干扰及增加轨道/频谱利用能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对协调估计、频谱及轨道间隔的分配以及对国内和国际应用的不均匀参数卫星系统及网路的性能预测和设计均相当有用。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5日北京时间20时08分,我国大容量高功率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6B(China Sat-6B)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乙型火箭发射升空,并很快进入115.5°E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定点位置。  相似文献   

10.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传播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是目前新兴的卫星通信系统,国内外对于其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目前均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通过在轨运行的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铱系统)的部分传播特性进行了测试,摸索了对低轨道通信卫星电波特性测试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对了解低轨道通信卫星的电波传播特性并对于我们进行低轨道卫星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通信世界》2006,(9):14-14
9月13日0对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2号A”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火箭升空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近地点207公里,远地点42000公里的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通信电源技术》2011,28(5):80-80
北京时间9月19日0时33分,中国存西吕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1A”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有关通信、广播以及各种专业卫星的轨道/频率国际管理程序,并对我国卫星轨道/频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卫星轨道报计算卫星轨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地面接收站要接收卫星信号首先要计算卫星的轨道,即要明确何时卫星过境,某时某刻地面站天线的方位和俯仰应设置在什么角度才能收到卫星信号。目前,一般中小型卫星地面站计算的卫星轨道,采用的轨道报有TBUS轨道报和两行元素轨道报。本文介绍这两种轨道报,并介绍用这两种轨道报计算卫星轨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14日00:01.我国承制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NIGCOMSAT—1)由长征-3B火箭发射至近地点209km、远地点41951km、轨道倾角25°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次发射是根据我国与尼日利亚签订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轨道交付合同实施的.也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商业卫星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照之 《现代通信》2002,(2):20-22
卫星移动通信包括海事卫星通信、航空卫星通信和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等,主要用于行进中的车、船、飞机等移动体和个人,以及山村、边远地区的固定用户。卫星移动通信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约束和用户运动限制的优势使光纤通信相形见绌,为此它已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其趋势是高中低轨道卫星系统并存发展。区域性移动通信将主要采用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而全球性移动通信则主要采用中、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  一、开路先锋美国1976年2月发射了世界上第1颗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海事卫星Marisat。后主要…  相似文献   

17.
 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是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传输的通信、导航等信号作为非合作照射源的一种双基地雷达系统,具有长时间观测目标区域、抗电子干扰、成本低等优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发射源信号为连续随机信号且卫星航迹精确位置未知的特点,分析了脉冲重复周期和信号加窗长度的选取,研究了信号加窗后的满带宽、距离向信杂比问题以及卫星航迹的精确反演.最后,根据上述关键技术的研究分析,仿真实现了地球同步轨道寄生SAR系统成像.  相似文献   

18.
非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非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的基础上,讨论了低轨和中轨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思路,如范艾伦射带及其对卫星高度选择的影响,非同步轨道/星座几何学,热噪声、衰落、干扰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分析方法,对网络拓扑、智能网设计、调制处理、多址连接及通信协议的考虑等。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上旬,美国"猎鹰九号"(Falcon 9)火箭和俄罗斯"质子-M"(Proton-M)火箭相继发射,分别将世界排名第二的固定卫星服务运营商SES公司新一代通信卫星SES 8及全球移动卫星通信服务领先的提供商Inmarsat 5F1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令业界关注的是,SES 8卫星是美国空间探索技术(Space X)Falcon火箭发射的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商业通信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Space X公司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20.
天基干扰平台是卫星通信对抗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一种干扰卫星的轨道设计方法,并对天基干扰通信卫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干扰卫星能够对通信卫星进行短时间的高强度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