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车空调节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列车空调的原理做了简介,并和现有列车空调进行了对比,通过可靠的试验数据,论证并进一步量化了列车空调可观的节约能耗,并极大改善列车车厢空气品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联式空调机组的结构复杂性以及传感器系统的非线性等特点,将小波神经网络用于对多联式空调机组传感器的故障检测与诊断。从实际生产环境中收集多联式空调机组运行数据,构建合适的小波神经网络,并针对常见的4种主要软故障进行诊断与预测,以验证其故障诊断能力,同时比较小波神经网络对于不同故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对于多联式空调机组传感器故障检测和诊断具有良好的精度,对于偏差、漂移和失效的检测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靳行  林建辉  邓韬 《中国测试》2019,(3):146-150
非短路损坏故障不但增加车辆运营经济成本,而且影响运营线路的运营计划。该文针对熔断器非短路故障频发的地铁车辆,基于NI作为检测硬件设计一套故障诊断测试系统,并应用Dasylab软件搭建系统的采集部分,通过对列车运营时段的测试数据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应用VMD剔除趋势项,对偏离均值的异常数据应用VMD分析,最终找到熔断器非短路故障频发原因。结果表明,该文所设计的故障诊断测试系统与分析方法是有效并可靠的,可为工程实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空调列车室内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是研究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及空调列车室内舒适环境评价的基础。运用k-ε紊流模型对空调硬座列车室内气流组织,主要是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人体散热和太阳辐射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采用有限容积法和交错网格将计算区域进行离散,用SIMPLE算法计算了空调硬座列车室内流动与传热问题,为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及舒适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了依据科学制定的主观评价标准格式对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进行了描述,并对铁路空调列车内的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这次闯卷调查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空调列车内空气品质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新风量不足以及旅客的环境意识欠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套列车空调通风机性能检测装置的原理和软、硬件设计。该装置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采集和处理试验数据,操作方便,准确可靠,适用于车辆空调通风机检修现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热力膨胀阀对高速列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对有故障的高速列车空调系统进行了膨胀阀静态过热度调节试验,分析了不同静态过热度下空调系统性能。分析和试验表明,增大膨胀阀静态过热度可以有效改善膨胀阀供液不足以及蒸发盘管分液不均的现象,从而提高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解决空调不制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25K硬座空调列车构建了物理模型,采用K-g湍流模型,利用CFD软件,对列车采用低温送风技术时的车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列车采用低温送风技术时,车内热环境能满足人体舒适度的需要,低温送风有利于改善列车内部舒适性及减少能耗,值得在列车空调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车厢内空调负荷决定了列车空调机组的设计容量,目前车厢负荷通常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稳定负荷进行计算,实际上车外环境气象参数和车内载客量是实时变化的。因此,选取多个城市作为各气候区的典型城市,基于地铁列车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对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地铁列车单节车厢内空调全年动态负荷进行计算,以探索不同气候区的地铁列车单节车厢空调的负荷特性和适合相应气候区的单台热泵空调机组设计容量。  相似文献   

10.
湍流模型在列车空调气流组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调车室内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研究是空调车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及空调室内舒适环境评价与研究的基础.针对零方程模型,k-ε湍流模型,湍流大涡模型在列车空调气流组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比较,所得结论对列车的空调效果及车内舒适环境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列车空调中的空气品质问题及其评价与改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列车空调的空气品质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目前空调列车内空气品质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了高速列车空调综合症这一概念,然后对空气品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述,对影响高速列车空调空气品质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高速列车空气品质的措施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暖通设备中空气处理机组传感器数据故障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PCA结合SVM的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建立核主元模型,然后通过核主元分析对被监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特征值提取。其次,将特征值提取后的数据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训练,构造SVM故障检测模型。最后,基于KPCA-SVM故障检测模型对被监测的传感器进行故障检测。本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职技楼制冷与空调实验设备为例进行空气处理机组传感器故障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SVM方法相比,KPCA-SVM能够更好地提取故障信号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应用GPS/GPRS技术的列车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实施列车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GPS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GPRS技术(通用无线分组业务)实现列车定位,对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进行在线检测和信息的集中显示、存储和故障报警,并可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通过GPRS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和资源的共享。主要介绍了系统各部分功能及其实现以及走行部故障报警模型的建立,通过实际线路中的试验应用,证明该系统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根据一段时间运行试验数据可优化某些故障判据,逐渐完善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现有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在实时性、适应性等方面的不足,基于建筑无中心智能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诊断传感器慢漂移故障的无中心算法。依据基本物理原理建立约束方程,检验各个变量测量值的一致性,并通过各相邻节点的相互协作,借鉴Hopfield网络中能量函数等相关分析,实现传感器故障检测。该算法无需构建中心节点,不必增加硬件或时序冗余,使数据在系统底层就能自组织地完成诊断,具有并行性和简单性的特点,方便工程实施。以冷冻水二次泵系统为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单个或多个传感器故障的检测,使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问题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标准动车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舒适性,本文介绍了一系列在既有CR400系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定频空调机组基础上实施技术创新的设计、研究成果,包括在空调机组上应用智能变频技术,降低列车空调能耗,提高车内的控温精度;增加空气净化和病毒灭活装置,解决车内异味问题,满足车辆的绿色环保使用要求;增加PHM故障诊断预警功能,提高列车在途故障应急处理效率,降低运营安监事故率,降低列车运营成本;增加车内压力监测装置,进行减振降噪优化设计,提高乘车舒适性。提升了标准动车组空调系统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乘客乘坐体验。  相似文献   

16.
以局部空调环境下的列车检修库工作区为研究对象,选取PMV-PPD指标作为热舒适评价标准,得到满足作业人员热舒适的空气参数。以成都列车检修库为例,校核实际作业区空气参数并计算局部送风参数及空调负荷。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测试》2017,(6):93-98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l decomposition,EMD)所得的本质特征函数(intrinsic model function,IMF)之间存在相互耦合、难以清晰提取高速列车轮对轴承的故障特征问题,提出一种轮对轴承故障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应用EMD自适应地分解轴承振动信号,得到多尺度的IMF,应用单尺度的IMF信号构造Hankel矩阵,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应用奇异值的差分谱来选择其关键奇异值,对关键奇异值进行奇异值重构,通过重构信号的包络谱分析来检测轮对轴承的故障。利用高速列车轮对轴承故障数据对该检测方法和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清晰地提取表征轴承故障特性的基频、倍频成分,突显故障频率特征,具有一定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列车空调系统几个现存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铁路空调客车的乘车环境欠佳这一现状,指出了列车空调系统在设计、运行以及节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高列车客运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客车空调机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铁路客车空调机组检修工作中工作环境差、故障诊断中效率低、维修成本高等不足 ,开发了客车空调故障诊断专家系统TAFDES。该系统可在对客车空调做性能检测的同时进行故障诊断 ,并能迅速指出故障原因及修复调整的办法 ,以指导检修职员提高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变频技术在列车空调系统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我国铁路列车空调运行的现状,对列车空调应用变频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变频式列车空调系统具有节能和更好的满足旅客舒适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